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從“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看中國經濟底氣

2018-10-22 08:42:14 來源:南方網 編輯:董健雄 責編:趙瀅溪

從“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看中國經濟底氣

    已創立61年的廣交會依然人氣十足、活力四射。圖為第124屆廣交會的一處展館。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廣州10月21日電 本週(編者注:指10月19日),當中國交出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求進”的季度經濟“成績單”時,素有中國外貿“晴雨錶”和“風向標”之稱的第12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也在南國廣州開幕,以獨有的方式印證中國經濟活力。

  15日起,數萬名中國廠商、全球採購商雲集廣州市琶洲島。

  這個歷史上出口成交額峰值一度超過全國半壁江山的“中國第一展”,在創立61年後,依然人氣十足、活力四射,人們從中感受到的是中國經濟堅定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底氣和信心。

  “中國市場不容小覷”

  連續16次參展的埃及家電品牌FRESH、連續12年赴會的美國Exotica空氣清新劑公司……本屆廣交會上,記者不僅沒有感受到想像中的那份“冷意”,反而因人頭攢動的展館而感到暖意十足。

  數字印證著展館的人氣。今年秋季三期展覽總面積118.5萬平方米,超6萬個展位總數,境內外參展企業約2.6萬家。

  “中國市場不容小覷,我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年比一年好。”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風扇業務的授權代理商、美國東方風扇公司總裁喻志鴻開展後忙得不可開交。這家工程機械巨頭企業計劃明年將旗下風扇産品引進中國市場,“這就是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的原因。”喻志鴻説。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廣交會連續第12年設立進口展,其中美國是廣交會第二大採購商來源地,近年來每屆到會人數均超過1萬人。第123屆廣交會到會11929人,同比增長7.85%。

  美國風扇、意大利廚衛精品、韓國智慧生活小家電、土耳其高端廚電……2萬平方米的展區吸引了34個國家和地區的636家企業參展。不少境外企業就像老朋友如約而至,共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總部位於印度的跨國公司森博集團2015年收購廣東東莞一家工業冷氣機製造企業,中國成為該集團全球四大運營基地之一。該集團國際業務副總裁馬多説:“集團每年平均生産250萬台冷氣機,目前主要市場是印度,但中國市場將成為重要的增量貢獻者。”

  諸多海外參展商懷抱信心而來的背後,是中國經濟近年來持續穩健的表現以及經濟升級迭代的光明前景,也是今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9.9%,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5%和14.1%。在外貿進出口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發展品質和效益正進一步提升。

  “越是面對挑戰,越要堅定高品質發展”

  愈演愈烈的國際經貿摩擦正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9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調低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期。

  面對外部諸多不確定性,傳統貿易企業如何應對挑戰?走進本屆廣交會,記者在國內參展企業的展臺上讀取“變中求勝”的故事,不少中國企業推進以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為核心的國際化。

  雙滾筒洗衣機、自清潔空調、饗宴冰箱……走進海爾展區,仿佛來到一個“高端賣場”。

  “回想起1988年,海爾第一次參加廣交會只有半個攤位、佔地不足5平方米,如今海爾系列産品已走進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集團副總裁張慶福説,依靠科技攻關向高端轉型,海爾正吹響家電“出海”的新號角。“實踐證明,越是面對挑戰,越要堅定高品質發展。”

  自主品牌出海是衡量一個企業“出海”品質的重要指標。家電巨頭海信亮出最新“出海”成績單:今年前三季度,海信海外自主品牌銷售佔比60.2%,銷售額同比增長27.5%,在美國、歐洲、南非等地多點開花表現不俗。

  海信是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與很多出海企業採取“OEM代工”不同,海信“走出去”一開始就選擇打造自主品牌之路,以獲取更大的市場自主權和品牌溢價能力。海信國際行銷副總經理李友波説:“海外業務的持續提升,是對海信技術引領的積極回應。”

  本屆廣交會上,記者看到有的企業因産品物美價廉,在國際市場始終佔一席之地,他們也對自主創新轉型升級更有信心。

  青島昌信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生産除草機、翻地機等小型機械,産品全部銷往海外,其中美國市場佔20%。公司對美出口業務並未受到明顯影響。

  “供應鏈越長的企業,越不容易受到貿易戰影響。”公司海外業務負責人袁月以一台翻地機為例説,整個機器需要的100多種零配件在中國市場都能找到,完善的産業鏈佈局確保該公司産品不僅品質好,還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即便加徵25%關稅,産品依然具有競爭力優勢。”

  堅定擴大開放與世界共享中國紅利

  自1957年首次開展,廣交會迄今已走過一甲子時光。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年,廣交會從單純出口展到進出口雙向展,宣示了中國堅定擴大開放推進貿易轉型、與世界共享高品質發展紅利的決心。

  數據印證著這一轉變——廣交會迄今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842萬人次,累計出口成交超過1.3萬億美元;從第101屆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後,廣交會設立的進口展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萬多家次企業參展。

  今天,廣交會已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開放型國際貿易平臺。

  “中國市場潛力非常大,我們希望在這裡大展拳腳,達成長期合作。”英國裝飾燈飾供應商——卡斯卡特公司國際市場行銷總監克裏斯托弗説,多年參加廣交會讓他們在中國市場收穫大量訂單,如今正開始考慮“從中國買”轉向“往中國賣”。

  第一次參加廣交會的泰國桑泰運動火焰公司則驚訝于廣交會的魅力。公司銷售經理努伊説,作為泰國最大的手套生産企業之一,他們對首次參展沒有明確的銷售目標,只是希望了解國際市場行情。“但目前的成果已超出預期,參展第一天便和來自沙特阿拉伯的客戶達成了採購意向。”

  不僅如此,在廣交會的開放平臺上,對保護知識産權的重視也展示中國擴大開放的新形象。

  徐兵介紹,廣交會自1992年起探索開展知識産權保護工作,26年來經歷了專項維權到專設機構,再到健全制度等發展階段,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符合實際的展會知識産權保護體系,成為中國展會知識産權保護的典範和展示中國政府有效保護知識産權、鼓勵創新的重要窗口。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改革開放40年來,廣交會到會採購商人數翻了十倍以上,歐美採購商比重大幅上升,來自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赴會參與,在更高層次上運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著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相信中國會一如既往地很好發展下去。”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合會副主席阿廖沙·費多托夫的話,道出眾多海外參展賓客的心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