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東潮州:以傳統為底色 繪古城發展新畫卷

2018-12-07 12:03:47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趙瀅溪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由羊城晚報傳媒智庫發起,“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融媒行聯盟”聯合組織的“改革新動力——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大型主流融媒廣東行暨地市深調研活動” 12月6日來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潮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在新時期如何傳承千年的文化血脈,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關鍵節點又將如何重新出發,融媒采風調研團在古城潮州一路探尋答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融媒采風調研團參觀潮州陶瓷精品展。攝影:溫智雄

融媒采風調研團參觀潮州陶瓷精品展。攝影:溫智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潮州。攝影:溫智雄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東潮州。攝影:溫智雄

  畫傳統的坯 上科技的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看到這些“招牌”,一座充滿文化氣息,傳統工藝發達的城市躍然紙上。潮州這座千年古城,一直致力於傳承與發展傳統工藝,並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將這些特色工藝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陶瓷,是潮州最大的支柱産業。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潮州人就已經生産陶瓷器皿。一抔陶土,燒制千年,如今潮州市,依舊在綿延著千年前的窯火: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年産銷量分別佔全國的25%、25%、和40%,出口量佔全球的30%、40%和55%,均佔全國首位。在潮州市中國瓷都陳列館與人民廣場文化長廊內,記者得以見到工藝獨特、又有醇厚文化底蘊的潮州陶瓷精品。據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楓溪瓷燒制技藝、潮州嵌瓷、潮州彩瓷燒制技藝等,均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與潮州瓷器一起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還有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又稱潮州金漆木雕,是中國民間兩大木雕體系之一。歷經千年傳承的潮州木雕,有化木頭為神藝的厚實根基。從花鳥蟲魚、四季果品、江海水族、珍禽瑞獸到民間神話傳説、古代戲曲皆可通過潮州木雕精湛的工藝表現出來。在國家非遺項目潮州木雕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辜柳希木雕廠,見到辜柳希的代表作之一“多層蝦蟹簍”通雕:魚、蝦、蟹的遊弋,攀爬,活靈活現,雕工古樸大氣,浮雕、沉雕、通雕、圓雕等,技藝超群,讓人嘆為觀止。潮州木雕歷經千年傳承、創新和發展,在工藝上汲取了石刻、繪畫、泥塑以及潮劇等民間藝術的特點,融匯成獨特的雕刻風格。

  如果把傳承傳統工藝比作陶瓷製作中的“畫坯”,那麼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創新,那就是給陶瓷 “上釉”。在中國瓷都陳列館內,記者看到了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而成的瓷器。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利用3D列印技術,可突破許多傳統手工生産無法解決的問題,實現了“穿著西裝做陶瓷”。同樣不走“尋常路”的,還有成立於1970年的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環公司所自主研發的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光通信用陶瓷部件、LED用陶瓷封裝基座等産品,將高技術陶瓷産品覆蓋到電子、通訊、機械、電工、環保、新能源等應用領域,在許多領域打破了歐、美、日等國家的技術壟斷,形成以先進陶瓷為依託的多門類産業。這既是對傳統陶瓷的創新,也為潮州陶瓷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

  廣州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談錦釗認為,現代科技+傳統工藝的方式大有可為。潮州陶瓷生産要滿足兩個“家”:一是收藏家,追求産品的藝術性,另一個是萬戶千家,利用現代的科技,讓傳統的工藝走進老百姓家裏。資深經濟學家邱仰林建議,潮州要做陶瓷産業的總部經濟。同時,整個潮州的陶瓷産業要重新轉型升級,把不適應市場的、不環保的陶瓷企業淘汰,並深度挖掘高科技陶瓷産業。而藝術陶瓷的生産,也要結合現代人的品位,可以結合動漫文化等因素來打造陶瓷。

  留歷史底色 激活古城活力

  除了傳承千年的傳統工藝,歷史的風沙也給這座古城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站在潮州古老的城墻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橫樑舟結合,聯閣重瓴,集拱橋、浮橋、梁橋于一體的廣濟橋。廣濟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如今,廣濟橋已成為潮州文化旅遊的金色名片。

  以廣濟橋為軸心向兩側展開,北起金山大橋,南至韓江大橋的韓江兩岸景觀,潮州市政府在此重點打造的一江兩岸“燈光秀” 。據悉,“燈光秀”圍繞“一江兩岸三山屹,明滅樓臺號昌黎,水呈鄉愁丹青韻,和風伴月思無邪”的設計理念,完美地展示潮州“山、水、人、城、文”的城市形象。

  與廣濟橋一墻之隔的牌坊街,是潮州古城的交通要道和商貿中心。2011年,潮州牌坊街獲評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廣東省第一條國家級歷史文化名街。目前,以牌坊街為“中軸線”,潮州逐步建成一個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反映潮州歷史文化的人文環境、歷史風貌和經濟生活的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區。

  站在廣濟橋上遠眺,還能依稀看見立於韓山上的韓文公祠。韓祠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今祠內留存有歷代碑刻四十面,是了解潮州文化歷史的珍貴資料,也是海內外遊客抵潮的必遊之地。

  近年來,潮州一直圍繞“旅遊強市” 的目標,奮力開創潮州旅遊業發展。截止到2018年1-10月份,潮州全市旅遊收入201.3億元,同比增長29.4%,連續兩屆被評為“最喜愛國內遊目的地。”在潮州古城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傳統的舊建築改造成具有獨特潮汕特色的民宿,老建築的新用法,為潮州的旅遊,也為這座古城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對於潮州的旅遊發展,資深經濟學家邱仰林建議,潮州應該打造以韓愈、潮州音樂、潮州歷史、潮州飲食為核心的潮州特色文化小鎮或潮州文化旅遊度假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陳炳才建議,潮州應該將陶瓷、木雕、抽紗、飲食等文化“串起來”,同時將陶瓷、木雕、潮繡等傳統工藝的製作流程適當開放,供他人參觀、學習、了解,打造另一種生態文明産業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潮州的文化資源很豐富,但是這些文化資源必須轉化為實際的發展,而這需要相關職能單位與市場“兩隻手”同時抓,同時,潮州要全力的打造其區域品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