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州市海珠區聚力創新型産業 激發老城區新活力

2019-03-21 09:48:51 來源:南方網 編輯:陳夢楠 責編:趙瀅溪

 一片嵌入時尚元素的嶺南建築裏,年輕的創客和藝術家相聚於此,為屬於自己的夢想奮鬥,綻放青春活力。這是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新滘中路的唯品同創匯,很多人難以想像,這個時尚科技園曾經是一片以倉儲物流等業態為主的“臟亂差”老舊廠房。

  從“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的老工業區到展現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的轉變中,廣州塔、琶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下簡稱“琶洲”)、廣交會、海珠濕地成為海珠的嶄新名片。新的業態、新的人群、新的環境,孕育出海珠新的創新氣質。著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是廣州正在破解的時代命題。

  作為一個擁有“一口通商”輝煌歷史的老城區將如何作答?海珠區委書記馬正勇説:“‘老’不意味著僵化守舊,而是孕育新活力的基礎所在、動力所在。而‘新’靠建設,‘活’靠産業,海珠要堅持創新引領、産業為核,全力實現‘逆生長’。”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珠區正圍繞創新島核心定位,全面加快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將海珠區打造成“兩個重要窗口”的一顆明珠。

  一個日益煥發新活力的“寶島”,正在廣州崛起。

  取與舍▶▷

  實現新活力 關鍵靠産業

  “你能想到的互聯網企業,幾乎都曾與我們洽談過合作。”繼騰訊、阿裡巴巴、小米、唯品會、科大訊飛等數字經濟等領域龍頭企業爭相“搶灘”後,琶洲已然聲名遠播,去年就吸引了三一集團、樹根互聯等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項目落戶。“僅去年我們就接洽了600多家企業。”海珠區招商辦工作人員説。還有更多的優質項目,最終因與琶洲的定位不符而遭“淘汰”。

  琶洲是海珠蝶變的一個縮影。

  “‘老城區’實現新活力,核心關鍵還是靠産業。”馬正勇説,産業,在縱向發展上具有持久力,在橫向發展上具備競爭力,産業能夠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對於産業,海珠有嚴格的堅守和取捨。作為中心城區,海珠客觀上更適合土地消耗低,具有高附加值、環保標準高的産業。

  最新發佈的《海珠區産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未來海珠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業、科技服務業、高端商務業、現代商貿會展業、文化旅遊業五大主導産業。

  海珠要“取”的是年輕的、朝陽型、創新型的産業,要符合現代化中心城區定位的功能;“舍”的是高污染、低附加值、列入區“負面清單”的産業,要舍掉大型貨運站場、客運站場、倉儲物流等非中心城區的功能。

  遵循這樣的發展理念,創新演變正在海珠密集發生,區域産業結構也逐步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由此,海珠三次産業結構由2013年的0.2:14.6:85.2調整為2018年的0.1:15.1:84.8,産業結構日趨優化。2018年,海珠區專利申請量達10535件,同比增長72.2%;專利授權5163件,同比增長64.6%,創新實力顯著增強。

  取捨之間,彰顯出一個老工業區的定力與躍變。

  破與立▶▷

  城市改造實現空間“新生”

  “我們的目標是做有價值的、有産值的産業園。”去年,保利·1918智慧網聯産業園正式開園,其“誕生”于原中車軌道交通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舊廠區。

  該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舊廠改造、引入資本和龍頭企業,該園區初步形成了智慧交通的産業生態,截至2018年底,該園區産值超過80億元,産值密度超過81000元/平方米。

  實現新活力,既要勇於‘破’,又要善於‘立’。

  目前,海珠各地“沉睡”的空間正被“喚醒”,一個個片區正在“新生”。目前,海珠區共有50.22萬平方米的村社集體舊物業、超過30萬平方米的國有企業舊廠房、近20萬平方米的商務樓宇正在改造或改造成為科技創新園區。1918智慧網聯産業園、粵科華南檢測技術裝備園、唯品同創匯等創新載體迅速崛起。

  “‘老城區’實現新活力,一定要‘不破不立’。”馬正勇説。正通過“破”,把“老城市”的空間騰出來;通過“立”,把“新活力”的産業導進來。

  新年伊始,海珠區就召開了城市管理工作專題會議,將堅決打贏2019年違法建設治理攻堅戰。截至3月20日,海珠區今年已累計拆除違法建設超過70萬平方米。

  “在中心城區能找到這樣創業氛圍濃厚的地方,對於有創業精神的年輕人來説非常難得。”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的博士白天翔在啟迪中海科技園創辦的廣州德擎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剛剛開業,在這裡,他希望能通過鐳射製造檢測及控制尖端技術的研發推動工業信息化。

  在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所所長劉卉看來,新的産業帶來了大量富有創造力、有創新思維的年輕創新人才。

  時與勢▶▷

  “一區一谷一灣”開啟新未來

  2019廣州國際投資年會舉辦在即,海珠區屆時將重磅發佈《海珠創新島18條》。據透露,該政策將“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力求每一條政策在國內都是領先的,體現對産業的選擇和扶持,真正突出政策的引領效應。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等新機遇,海珠正聚焦海珠創新島的核心定位謀劃未來。

  如何打造海珠創新島?“集聚”二字至關重要,在産業選擇和政策上聚焦的同時,在區域上要集聚發展,避免“撒胡椒面”。按照《規劃》,創新島發展的三大支撐就是“一區一谷一灣”,即構建以琶洲、中大國際創新谷、海珠創新灣為支撐的創新格局。推動海珠實現打造引領廣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球的創新産業引領區的願景。

  目前,琶洲一馬當先,騰訊、唯品會、小米、國美等13家企業已落戶開展實質性業務,已註冊96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42億元,同比增長94.5%。

  中大國際創新谷已正式掛牌,鷺江園區10個中山大學成果轉化項目已遴選完畢。海珠創新灣已集聚了廣州之窗科技創新園、廣州啟迪中海孵化器、海珠創意園等科技産業載體,瀝滘片區控規獲得市規委會通過。

  面對新的使命和機遇,“一區一谷一灣”正積蓄創新勢能,孕育著創新島的新未來。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傅鵬 賓紅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