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新産業匯聚新動能

2019-09-02 09:07:2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新産業匯聚新動能

位於寧德市的光伏發電板,為經濟發展提供動能。林文強攝

新産業匯聚新動能

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觀眾試用政務服務機器人。葉義斌攝

新産業匯聚新動能

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健康管理太空艙”被應用於體檢。資料圖片

新産業匯聚新動能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俞 松攝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發展駛上快車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GDP從2012年的不足2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58萬億元,年均增長9.1%,增速居我國東部地區省份的前列。

  高速度背後,更有提質增效的高品質。探索建立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1528家增加到2018年的3800多家,高新技術産業的增加值增長近2倍。持續推進數字福建建設,連續舉辦兩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全省數字經濟規模2018年達到1.42萬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加快發展。

  福州市

  數字點燃發展引擎

  記者 鐘自煒

  一部手機暢行全城,在福州市已成為現實:刷碼便可乘坐公交、地鐵,通過APP就能預約掛號、在街邊免費借書……這款名為“e福州”的APP,是福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系統的統一入口和平臺。“APP橫向融合福州市40多個委辦局,縱向整合六區六縣的近60項便民、公共服務,並與全市15個核心業務平臺實現認證對接,實現了交通出行、教育繳費、看病就醫、政務服務等10余個場景的便民服務。”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主任張青雅説,“截至目前,註冊用戶已超過150萬人,日活躍人數在15萬人以上。”

  2000年,“數字福建”建設啟動,開啟了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序幕。2018年起,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連續兩年在福州市成功舉辦,“數字福建”建設再度駛入快車道。

  “互聯網+政務服務”日漸完善。福州市“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統一齣件”的審批服務模式趨於成熟,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業務辦理排隊時間由33分鐘縮至14分鐘,事項平均辦結時間從7.2天縮至3.6天,群眾辦事累計滿意率達99.99%。在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網上辦事大廳、官方微信、“e福州”APP等平臺集合成“數字矩陣”,8種“O2O”政務服務模式推動服務能力最大化輸出,實現92.25%的市級事項“最多跑一趟”。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福州市依託地區優勢,重點打造大數據産業基地、物聯網産業基地、軟體産業基地、顯示産業基地等,實現新興技術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匯聚;2018年福州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800億元,佔GDP的3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6%;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2%。著眼未來,福州市提出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力爭到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000億元,佔GDP比重超45%……

  以福州市為代表,“數字福建”建設更是碩果纍纍。目前,福建省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基礎,以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信服務業為增長點,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為突破口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2018年,福建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42萬億元,成為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力量。”福建省有關負責人表示。

  莆田市

  平臺經濟特色集聚

  記者 鐘自煒

  鞋業企業超過4000家、年産值超800億元……製鞋,是福建省莆田市的支柱産業之一。然而,隨著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漲、代工生産線轉移,近年來莆田製鞋産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陣痛期”。如何爬坡過坎?莆田市以打造平臺、整合資源破題。

  “莆田市鞋業各自為戰,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差,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莆田市鞋業協會會長、莆田雙馳實業董事長陳文彪説,近幾年,製鞋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了代工利潤空間,而且鞋企貸款利率上浮,融資成本高、渠道少。

  針對行業痛點,2017年莆田市、荔城區兩級政府牽頭,與雙馳、華峰等7家鞋業龍頭企業共同打造以“特色産業鏈+産業互聯網+金融資本”為核心路徑的鞋行業供應鏈平臺,眾協聯鞋業産業鏈服務平臺應運而生。

  “平臺提供原材料集中採購、平臺融資、抱團行銷等供應鏈服務,解決了大量中小企業採購成本高、融資擔保難、議價能力弱等問題,也讓供需得到有效對接。”陳文彪介紹,“經過整合,3到5年內,全市鞋業在線交易規模有望達300億元,節約成本30億元。”

  整合行業上下游供應鏈,以此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産品品質,從而加速轉型升級,實現逆勢突圍。在莆田市,如眾協聯這樣的平臺經濟遍地開花——

  莆田市秀嶼區上塘,銀飾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2015年,專業的B2B銀飾電商平臺“找銀網”在此設立,如今註冊批發採購商超過2.1萬名,産品數量達2.3萬款;

  莆田市民營加油站數量達2萬座。2018年,“智慧能源”平臺成立,提供“互聯網+油站+客戶+國企+金融+品牌+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首期已有4300多座民營加油站加盟;

  莆田市工藝美術生産企業有7000多家。2017年,“大工美之家”應運而生。這個集設計研發、品質檢測、採購銷售、品牌運營、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跨界融合創新平臺,通過搭建線上線下平臺,實現工藝美術全産業鏈服務……

  “目前,莆田市已在健康醫療、木材産業、工藝美術、加油站、鞋服等特色行業創建了一批具有莆田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産業平臺。”莆田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莆田市將力爭實現平臺交易額達2000億元,重點打造5到10家交易額超百億元、1到2家交易額超千億元的平臺企業,建成産業鮮明、帶動強勁的“平臺經濟”示範區。

  泉州市

  實體經濟發展壯大

  記者 顏 珂 林小溪

  “永不止步”的安踏集團,2018年賣出了約7000萬雙鞋、1億件衣服,銷售流水超過400億元。

  在集團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賴世賢看來,不論企業如何發展,主線一直清晰:“我們從一家旅遊鞋廠家起步,始終將焦點放在體育用品。”

  這種堅守的執著,根植於安踏所在的這片土地。連續25年位居福建省縣域經濟總量第一的晉江,咬住實體經濟不放鬆——全市地區生産總值中,實體經濟的貢獻佔比達60%以上;由實體經濟創造的産值、稅收和就業崗位,佔比都在95%以上。晉江所在的泉州市,特色産業集群20多個,建材家居和紡織服裝産業集群年産值超過2000億元。

  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激烈,晉工則在石材礦山作業領域找到了快速發展的空間。企業研發推出的叉裝機,一舉解決了石材荒料搬運的老大難。如今,晉工出廠的“大力士”,已經能夠輕鬆實現50噸以上荒料的搬運。

  “堅守不是固守,關鍵在找準位置,做出特色。”晉工相關負責人説。

  實體經濟是“傳家寶”,但若要傳家久,既要心無旁騖,也要把準市場脈搏,求新求變。安踏就一直在“進化”。去年,他們又開啟創業“新十年”,提出以創業者心態,去寫好全球化這篇大文章。“中國公司中真正的全球化企業還不多,全球化依然是我們的挑戰。”賴世賢説。

  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眼下的泉州市,正大力挖掘傳統産業新價值,發展新製造、新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塑造泉州製造的新形象。

  廈門港務集團

  絲路海運服務升級

  記者 顏 珂 林小溪

  廈門港務集團科創中心,1000多米外的橋吊裝載作業,就在工作人員手中的操作桿上輕鬆進行。智慧物流平臺的大螢幕上,全港集裝箱物流數據實時刷新。廈門港全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了約6%,增速是去年的兩倍。

  “絲路海運”航線,是廈門港增長提速的重要引擎。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南介紹,截至今年7月20日,43條“絲路海運”航線集裝箱吞吐量為5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2.3%。

  2018年12月,福建“絲路海運”正式開行。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攜手福建交通運輸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共同發起成立“絲路海運”聯盟,旨在打造以港航業務為主幹,融合多式聯運和綜合物流服務等要素的服務標準化、運行便捷化、管理智慧化的“海絲”物流新體系。目前,業已命名的“絲路海運”航線一共50條,廈門港佔了43條。每條新命名航線的背後,都是全面升級的標準化服務體系。

  “從船舶靠港安排,到拖輪配套服務,再到碼頭平面運輸配套服務,加入‘絲路海運’聯盟的公司都可使用升級後的服務套餐。”李南説。

  宏海箱運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廈門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建川舉例説:“船到港後,同樣是窗口期,同時排隊的貨船可能有幾批,但加入‘絲路海運’聯盟的船公司就享有優先靠港權。”

  在李南看來,以高標準服務提高軟實力,可以成為廈門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有效路徑。事實上,“絲路海運”一系列服務細則的出臺,正在不斷增加廈門港的吸引力。前不久,船運公司馬士基公司,就把一條航線的中轉點放到了廈門。“其原因,就在於我們推出的服務標準。”李南説,中轉貨物量已經成為廈門港業務量的又一新增長點。

  版式設計:蔡華偉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