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協調發展有了新路線圖

2018-12-04 08:41:04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編:陳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近日發佈,繪就了今後一段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的路線圖。《意見》明確,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顯著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專家指出,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將優化經濟空間佈局,使中國經濟發展更均衡、可持續。

  發達地區帶動欠發達地區

  “統籌”是此次《意見》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如何統籌發展?《意見》明確,既要發揮發達地區的引領作用,也要補齊欠發達地區短板。

  “引領”將主要體現在,推動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改革創新、新舊動能轉換和區域一體化發展,支持中西部條件較好地區加快發展,鼓勵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各類平臺大膽創新。

  “補短板”的重點則是推動欠發達地區建立健全長效普惠性的扶持機制和精準有效的差別化支持機制,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産業發展等短板。同時,與發達地區共建産業合作基地和資源深加工基地,建立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區域聯動機制,先富帶後富,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共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劉治彥研究員認為,此次《意見》明確由發達地區來帶動欠發達地區,能夠進一步增強國家區域發展的聯動性。

  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也將加強統籌。《意見》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為引領,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推動這4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劉治彥分析,將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共同列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將形成更為全面的區域發展格局。

  不讓資源輸出地“吃虧”

  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需要“看得見的手”統籌規劃,更需要“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意見》明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劉治彥認為,“強調市場的主導作用,有利於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充分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也可避免無序開發和惡性競爭。”

  市場一體化發展,意味著今後將著力促進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包括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放寬城市落戶條件等。此外,還將加快探索建立規劃制度統一、發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區域市場聯動的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新機制,促進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被視為採用市場化方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一項創新。補償機制立足於橫向生態補償,鼓勵生態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流域下游與流域上游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産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此外,健全資源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利益補償機制,圍繞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以及其他礦産等重要資源,確保資源價格能夠涵蓋開採成本以及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成本等。專家認為,這將改變多年來資源輸出地“吃虧”的狀況。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區域協調發展的最終成果要體現在老百姓身上,此次《意見》中對基本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也作出了相應部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丁寧寧表示,《意見》最大的亮點在於提出了“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準大體相當的目標”。

  首先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包括調整完善轉移支付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向貧困地區、薄弱環節、重點人群傾斜,增強市縣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其次,將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層次。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儘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級;鞏固完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增加中央財政對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規模,強化省、市統籌作用,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

  此外,還強調推動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銜接,其中特別指出要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探索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流轉銜接具體做法,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將基本公共服務提到重要位置,這是一種思路上的轉變,從過去單一以GDP為考核指標,轉變為強調基礎設施均等化。”劉治彥説。(記者 徐佩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