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中國銀行業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9-01-09 08:44:26 | 來源:中國日報網 | 責編:陳晨

  1月8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發佈了“2018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銀行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銀行監管持續加強以防範金融風險、“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落地等標誌性事件入選。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發佈了這十件大事的具體內容:

  第一,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標誌著“一委、一行、兩會”這一新的高效、專業、協調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並批准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4月8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運行。

  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並召開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會議,審議了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

  12月17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36家銀保監局派出機構統一舉行揭牌儀式。

  第二,銀行業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及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六項要求,打好政策組合拳,以“穩金融”支持“穩增長”。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8月3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就落實“穩金融”提出六方面要求。

  監管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舉措推進落實。

  2018年前9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新增各項貸款達到13萬億元,同比多增1.5萬億元,餘額同比增長12.6%,銀行信貸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第三,中國宣佈將大幅度放寬金融市場準入,銀行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正式宣佈將大幅放寬金融市場準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中國銀保監會推出《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配套發佈《關於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的通知》等文件,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同時受理和批准了多項市場準入申請。

  銀行業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已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沿線國家設立了71家一級分支機構,來自21個沿線國家的55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中資銀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2600多個,累計發放貸款2000多億美元。

  第四,銀行業“強監管”系列舉措持續發力,整治市場亂象和互聯網金融風險,規範金融市場秩序,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中國銀保監會5月21日發佈《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數據治理。

  監管部門持續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去年8月,P2P 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啟了P2P合規檢查。

  11月27日,《關於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出臺,制定特別監管要求,建立特別處置機制,引導大型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五,銀行業多措並舉落實中央精神,加大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力度,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和監管部門要求,積極構建服務民營企業的商業可持續模式。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出臺措施加大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與民營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多種渠道提供融資支持,助推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截至9月末,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04萬億元,階段性完成了貸款增速、戶數“兩增”目標。18家主要商業銀行三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已經控制在6.23%,較一季度下降了0.7個百分點,融資成本得到了控制。

  第六,銀行業公司治理著力強化,《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三位一體”穿透監管框架推動金融體系穩健發展。

  2018年1月5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4月16日至17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中小銀行及保險公司公司治理培訓座談會,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座談會上指出,規範、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機構形成有效自我約束、樹立良好市場形象、獲得公眾信心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第七,“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落地,統一同類資産管理産品監管標準,構建資管行業新格局。

  4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

  7月20日,《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外發佈。9月28日,銀保監會發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作為“資管新規”配套實施細則,構成銀行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

  商業銀行加快步伐佈局理財子公司。截至12月底,已有26家商業銀行擬成立或意向成立理財子公司。

  第八,銀行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相繼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數字化賦能重塑業界生態。

  4月9日,中國建設銀行首家、也是國內第一家“智慧銀行”網點在上海對外開放服務。2018年底,共有興業、平安、招商、光大、建行、民生等6家銀行相繼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第九,銀行業大力踐行社會責任,加快構建普惠金融體系。

  9月,中國銀保監會牽頭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正式發佈。

  銀行業發佈《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銀行業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銀行業支持文化産業發展報告(2018)》,加強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和體系建設,不斷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出臺普惠金融三年發展規劃。

  2018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6.6%。

  第十,銀行資本工具創新政策陸續出臺,拓寬商業銀行資本補充資本渠道,助力銀行業穩健運行促進金融良性循環。

  3月12日,原銀監會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從拓寬資本工具發行渠道、增加資本工具種類、擴大投資主體範圍以及簡化資本工具發行審批四個方面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

  12月25日,金融委辦公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多渠道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推動儘快啟動永續債發行。

  在發佈會上,評審專家代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2018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可以總結為“改革、開放、服務、規範”四個主題詞,其內容突出了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金融業重點去做的工作:一是服務實體經濟,二是控制金融風險,三是深入改革。

  連平認為,中國銀行業近年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控制好金融風險方面。2013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出現了一些風險隱患和市場波動,但是這幾年來銀行業的總體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對控制好系統性金融風險發揮了很好的穩定器的作用。與此同時,銀行業在為民營企業、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服務品質不斷提升,對實體經濟産生的積極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據他介紹,中國銀行業的息差與過去相比大幅收窄,目前是2%多一點,略低於美國銀行業,和歐洲差不多,比新興市場經濟體低得多;而且中國銀行業的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記者 江雪晴)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