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路正寬

2019-08-02 10:53:00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鄭思雯

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路正寬

圖①:可可資本共享辦公室。

圖②:武漢市民在商場共享充電寶設備前借用充電寶。

圖③:年輕人騎著摩拜單車在秋天金色的田野旁郊遊。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

  近年來,我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連續增長,到2018年,交易規模達到29420億元,直接融資規模約1490億元,參與者約7.6億人。未來三年,我國共享經濟仍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共享經濟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百姓也正享受著共享經濟帶來的各種利好。數據顯示,共享經濟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快速增長和消費方式轉型的作用正日益凸顯,2015—2018年,出行、住宿、餐飲等領域的共享經濟新業態,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分別為每年1.6、2.1和1.6個百分點。

  共享經濟在中國發展得最好

  巨大的市場需求、雄厚的投資力量、連續的政策激勵,形成強大合力

  其實,回顧這幾年共享經濟的發展,有許多消費者感懷與其“初見”時的良好體驗。

  “以前十來年,每天坐地鐵上下班,兩邊到地鐵站的路程説長不長、説短不短,步行本就挺累,再拎點東西,特別不方便;打車吧,又不划算。有了共享單車後,省時、省力、省錢。天氣好的時候騎車,吹著風,簡直是在放飛心情……”家住北京後海的許女士説,現在一看到路邊有亂停放、被損毀的單車,她都心疼、著急;每每聽到平臺拖欠押金、破産的消息,她更擔心這個經營模式難以為繼。

  共享經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爆發力”?“究其根本,它順應了經濟發展的規律,創造出新的價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研究員熊鴻儒認為,共享經濟至少帶來了幾方面改變:一是通過給予其他人使用閒置資源的機會,高效利用存量資本;二是匯集眾多市場參與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促進專業化分工,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範圍;三是顯著減少了市場交易和競爭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一切,對於促進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都有巨大價值。”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認為,我國共享經濟規模之大、創新之多、影響之深在全球獨一無二,扮演了當之無愧的全球引領者角色。

  那麼,共享經濟為何在我國發展得最好?

  ——這背後,有巨大市場空間提供的有力支撐。

  “我國有近14億人口,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消費人群,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對新業態、新消費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慧手機的普及,也相應促進了共享經濟用戶規模的急速提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所副研究員洪群聯説。

  龐大的人口基數,讓共享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一旦一項創新有效滿足了需求、解決了痛點,便可能迅速點燃市場熱情,走上高速發展的軌道。“共享單車出現以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希望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也嘗試推出公共自行車、接駁車,但都不太成功。共享單車的出現,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需求,必然受到人們歡迎。”摩拜單車有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刺激人們對出行住宿的需求,大家更嚮往體驗當地生活的度假方式,因此具有線上服務優勢且高性價比、有濃厚居家體驗等特徵的共享住宿就火了起來。”小豬短租聯合創始人兼CEO陳馳説。

  ——這背後,有雄厚投資力量引發的催生效應。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社會資本積累了雄厚實力。在投資渠道有限、國家支持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資本競相追逐共享經濟這一新模式。”洪群聯舉例説,據不完全統計,僅共享單車就吸引數百億元創業投資資金。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也認為,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共享經濟創業者可以很快募集到資金,將抽象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具體的商業實踐。

  ——這背後,更離不開我國一系列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

  2016年2月,“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發展分享經濟”;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部署促進分享經濟健康發展,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出臺新的準入和監管政策;黨的十九大提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共享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共享經濟進入整改期

  我國對共享經濟秉持的“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大原則一直沒有變

  幾年來,人們見證、經歷了共享經濟的成長。

  2011年左右,短租民宿、網約車、知識分享等有“共享”概念的消費方式開始零星出現。

  2016年,共享經濟逐漸成勢。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黑馬”,在市場上成功實現數輪融資。經緯中國、愉悅資本、創新工場、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眾多明星投資機構開始逐夢“單車”,其中還有BAT等互聯網企業的身影。

  2017年,摩拜和ofo分別完成了兩輪融資,次數雖不及2016年多,但融資數額都在數億美元級別,是前一年的幾倍。資本的持續關注和追逐,吸引了一大批創業者涌入共享項目。共享充電寶、共享KTV、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睡眠、共享衣櫥、共享洗衣機等陸續崛起,共享經濟快速發展。

  不過,到了2018年,以網約車、共享單車等為代表的共享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暴露出許多問題,進入整改階段。一部分頂著共享概念,實則被資本綁架的創業項目,最終沒有經受住市場的考驗,經營難以為繼。

  “作為共享經濟企業,我們欣喜地看到政府部門對新業態新模式採取了包容審慎的態度,先允許其發展,並在發展中糾正問題。”滴滴出行兩輪車事業部總經理張治東説。

  “反觀一些發達國家,由於政府受既得利益集團遊説等影響,往往對共享經濟採取過於嚴厲的監管,使其很難成長。”陳永偉説。

  “總體上看,我國對共享經濟秉持的‘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大原則一直沒有變。”張新紅認為,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正是有了對新經濟、新業態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才促成了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火爆局面。

  放眼全球,共享經濟也發展迅猛。一家諮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350億美元,而這一數據在2015年僅為150億美元。

  共享經濟遭遇“成長的煩惱”

  當前面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要在進一步的發展中解決

  7月1日,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鳴單車”運營主體)發佈債權表公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仍有約12.5萬用戶押金未退,總額超2500萬元。去年3月,小鳴單車成為國內共享單車領域首家宣佈破産的企業。廣州中院同意其進行破産清算後,小鳴單車委託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按每輛車12元的價格進行回收處置。

  如今看來,即便“砸鍋賣鐵”,小鳴單車仍無力償還所有外債。資本大潮退去後,它已被市場徹底淘汰出局。而它所暴露出的浪費資源、誠信缺失等問題,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前車之鑒”。

  一窩蜂大幹快上,難免泥沙俱下。

  去年12月,北京市民韓旭成為ofo共享單車第1300多萬位等待退還押金的用戶之一,“半年過去了,也沒前進多少名,退還之路遙遙無期。”2017年以來,小鳴、酷騎、ofo等共享單車相繼出現資金短缺、經營告急。

  除了退還押金難,大量單車胡亂堆放侵佔城市公共空間,破損單車無人維修造成資源浪費,共享住宿洩露客人隱私等問題,也讓消費者、管理者備受困擾……不少人在問:共享經濟怎麼了?

  “共享經濟經過一段時間成長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得更清晰、更充分了。”採訪中,不少專家抱有同樣的觀點:共享經濟正在遭遇“成長的煩惱”——

  一方面,有共享經濟自身尚未成熟的原因。

  “共享單車企業在成長初期,依靠競相吸引投資、補貼式價格競爭快速搶佔市場,但這只能是短期策略。”洪群聯分析道,自行車等固定資産投入較大、維護成本較高、使用壽命週期不長等特徵,決定了共享單車難以“又好又便宜”,很難長期維持低價收費。“要實現健康發展,就必須剔除掉補貼等因素,制定能夠反映成本的價格,形成穩定的客戶人群,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還處於共享經濟的初級階段,很多問題是市場試錯的自然過程,不必過分擔心。

  另一方面,也有監管難以跟上市場形勢的因素。

  “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對現有條塊化、屬地化的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挑戰,‘新經濟’與‘舊體制’的衝突時常發生。”熊鴻儒認為,多數共享經濟平臺的經營活動往往是跨領域、跨地區的,單靠某部門或某地區的監管力量根本無法應對,傳統垂直監管模式已不能滿足“互聯網+”跨界融合發展的需要,在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趨勢下,線下業務不斷向線上擴展,原有的線下監管問題還可能被進一步放大。線上和線下管理部門如何劃分職責和實現協同,都是新的監管難題。

  “共享經濟代表著先進的生産力,發展中出現各種問題,是因為尚未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體系,比如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新型監管服務機制尚未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夠完善等。”洪群聯認為,要讓共享經濟實現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及時完善管理機制。

  “當前共享經濟面臨的問題,以及今後可能出現的新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進一步的發展解決。”張新紅表示,目前共享經濟雖然正處於矛盾和問題突出的轉型期,但整體依然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看到問題的同時,我們也要相信共享經濟是大勢所趨。

  讓共享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監管鬆緊適度,分類施策;多方協同,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共享經濟在技術、模式、路徑和趨勢等方面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是令人生憂之處,但也是其魅力所在。

  採訪中,不少專家和企業認為,要使共享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關鍵在於兩條:一是要把握好監管的度,既保護好創新又防範其野蠻生長;二是發揮好治理的合力,多管齊下、多方發力,開展多層次、多模式的動態協同治理。

  把握好監管尺度,需要明確底線、鬆緊適度。

  “新生事物的特點往往就是新、快、不定型。對共享經濟的監管應該堅守底線思維,只要沒有越過底線,就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當然,底線思維還有另外一層含義——越過底線該管就得管了。政府部門、平臺企業、資源提供者、用戶的行為都應該有底線,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張新紅説。

  “比如,治理共享單車,有的地方尚未明確出臺管理制度,有的地方採取‘一刀切’,禁止新增投放,只允許存量企業運營,還有的地方允許符合要求的企業投放,實行配額制、動態管理。”張治東認為,監管在“底線之上”應當鬆緊適度,按市場規律辦事,儘量少採取“一刀切”的方式。

  把握好監管尺度,也要分類施策、有的放矢。

  “要合理界定不同行業領域共享經濟的業態屬性,分類細化管理。”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地方已經在共享經濟監管上採取了更為精細的措施。比如,江蘇常州採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共享單車規範治理系統,通過自動感應控制停車姿態,以智慧預警減緩站點擁堵;浙江實行租房安全準入制,通過總臺登記、身份驗證、單元門禁等一系列輔助設備為安全把關。

  讓共享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既要靠政府的積極作為,也要靠企業的主動改進。

  “共享經濟平臺作為一個節點,匯聚著供需兩側機構、個人、第三方等多方參與者,既是交易平臺、數據平臺,也是信用平臺、消費者保護平臺。”張新紅認為,共享經濟平臺企業要加強平臺治理和安全保障,嚴格規範經營,積極協助政府監督執法和承擔社會責任,從而將內生治理機製作為政府監管體系的重要補充。

  “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平臺企業的自我規範,對一些難以明確定性、調查取證難且影響複雜的監管難題,如新型價格歧視、平臺間相互屏蔽、收集和使用個人數據引發安全風險等,要積極支持各類專業機構、行業組織和個人以及新聞媒體,共同監督平臺企業的市場行為,促進平臺規範、誠信經營。”熊鴻儒説。

  “在新的消費需求下,我們會把用戶體驗和自身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我們願意協助主管部門一起治理共享單車,也希望消費者多為企業提供批評建議。”張治東表示,對於未來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