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強國需要更多技能人才

2019-09-09 16:18:40 | 來源:光明日報 | 責編:陳晨

  【光明時評】

  據媒體報道,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日前在俄羅斯喀山落下帷幕。中國代表團摘得16金、14銀、5銅,並獲得17個優勝獎,再次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

  世界技能大賽,是目前全球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不過,相比其他“奧林匹克”賽事,世界技能大賽在輿論場中激起的浪花著實有點小。這一方面與該賽事本身較強的行業性色彩有關,沒有像運動賽事那麼龐大的群眾基礎;二來也與中國“入群”較晚有關:中國自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組織,成為該組織的第53個成員國,本屆世界技能大賽是中國參加的第五屆比賽。

  “入群”時間雖然晚,但中國隊的成績足夠耀眼。2015年中國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2017年登頂獎牌榜,今年繼續成功“霸榜”。這群平均年齡僅為22歲的中國技能青年在國際賽場上的精彩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在職業教育和培訓方面的態度,展現了我國在現代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的水準與成績。由於世界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隨著時代背景的轉換和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所以研究並吃透該項賽事的遊戲規則,對我們更好地洞察技術人才培養的趨勢、更好地提高職業教育的品質都大有裨益。

  對於中國隊的異軍突起,早在上屆比賽結束,就有外國媒體發文稱“中國令西方工業相形見絀”“(中國)幾乎再也無法被打敗了”。在這種讚譽面前,我們有必要保持冷靜。國家層面的重視、全國範圍的層層篩選機制、較長的高強度備戰週期,這種資源動員機制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鞏固了我們在賽場上的競爭優勢。要看到,賽場之外,中國的技能人才培養及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中國的“技工荒”早已持續多年,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高達2:1,中國技能人才隊伍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難以滿足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求。受長久以來形成的社會上關於“技工”“職教”的刻板印象的影響,不少青年排斥“上技校”“學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中存在的“學難以致用”等情況又進一步阻礙了技能培訓賦能産業轉型。

  打造製造強國,離不開技能人才,尤其是作為“大國工匠”的高級技能人才。為此,國家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疏通經絡”“供血打氣”,比如將“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明確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等,都旨在破除社會歧視,暢通職校生發展道路,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擴容産業生力軍“蓄水池”,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石。

  隨著本屆世界技能大賽在喀山落下帷幕,世界技能大賽正式進入“上海時間”。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上海舉行。籌辦和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將讓更多人有機會走近“技能世界”,刷新對“技能人才”的認知,生動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觸摸現代工業的發展脈搏。世界技能組織前主席傑克·杜塞爾多普曾形容世界技能大賽是“一扇通往未來的窗戶”。隨著這扇窗戶開得越來越大,我們也將見證“技能成就夢想”及其帶來的無限可能性。(作者:莫潔 係媒體評論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