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2019-09-09 09:05:05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原標題:在破解難題和挑戰中 推動“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區,推動長三角實現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對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總體來看,近年來,長三角産業升級加速、一體化緊密程度不斷加深,各地産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準差距呈現逐年縮小的態勢。但也要看到,受自然條件、區位和勞動力素質、市場、交通條件、相關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區域內各地經濟增長動力和經濟發展水準差距仍然較大,利益訴求各異,協調統一難度較高,實現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是長三角各地發展不平衡。三省一市居民生活水準、綜合經濟實力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現象。

  二是推進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尚待完善。雖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效顯著,但地方行政壁壘依然存在,在規劃建設、區域功能、社會治理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協同性不足,需突破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轉變區域協調治理模式,調整公共服務範圍。

  三是各地優勢産業重合度較高。長三角各地産業專業化分工水準依然不高,整體聯動效應尚未充分發揮,生物、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合度較高,産業結構趨同較為明顯,難以深入開展産業協作與分工,良好的産業鏈條和産業階梯層次也難以形成。

  四是科技創新協同機制有待加強。在重點創新領域的戰略佈局、支持方式以及科技立項原則等方面,長三角地區在項目資金、政策統籌等方面的銜接、溝通不夠,仍存在地方保護、條塊分割和利益壁壘。

  五是制度環境有差異。各地出臺的部分政策缺乏一致性,很多專項政策僅惠及本地企業,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與其他地方的相關政策銜接難的問題。這也造成了長三角各地在市場準入、監管規則等方面難以有效對接,要素流通不暢,難以形成統一的市場體系。

  對此,應通盤考慮長三角地區的産業佈局、産業基礎及資源優勢,科學謀劃長三角園區綜合規劃和城市經濟圈産業佈局,推動長三角實現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第一,要有效縮小長三角發達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推動區域高品質一體化協調發展。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考慮,通過相關機制、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投入和政策傾斜,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和欠發達地區加速追趕。

  第二,要不斷完善推動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需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克服已有的路徑依賴,破除行政壁壘的束縛,增強長三角區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可考慮從國家戰略出發,設立一個權威的區域協調機構,統籌安排一體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構建有效的區域合作激勵機制;強化市場一體化意識,消除導致區域市場分割等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企業進入哪、從哪獲取生産要素、産品進入哪等行為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外部聯動機制,加強與其他區域的互動發展,促進要素合理配置。

  第三,推動産業佈局、分工與互補合作。長三角各地要立足本地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強區域産業分工與互補合作。以推動長三角各地之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考慮各地區的産業比較優勢,進行錯位佈局,推動特色化發展,不斷提升各地區的綜合實力。

  第四,建立高效的科技創新協同機制與合作模式。加強科技創新更廣範圍的合作,打破地域、部門和行業分割,加強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繫,培育開放式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完善科技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實現專利信息和科技文獻資源、大型科學儀器、專業技術服務等科技資源共享,提升區域科技創新的整體水準。(汪恭禮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