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同步”開啟新生活

2020-09-14 09:02:18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住房是老百姓安身立命、擋風避雨之所,安居樂業向來是中國人的夢想,而如何滿足貧困人群的住房需求,與全面脫貧奔小康息息相關。為徹底解決高寒貧困地區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問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把住房安全建設作為貧困戶脫貧的重要任務,堅持新村、新居、新産業、新農民、新生活“五新同步”,統籌抓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安全住房建設項目。截至今年7月份,涼山州累計完成新建安全住房19.5萬套,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住房7.4萬套,彝家新寨住房建設9.8萬套,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住房等2.3萬套,全州貧困戶安全住房保障率達100%。

  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住房大改善 日子有盼頭

  車輛行駛在涼山州喜德縣的公路上,四週群山環繞,鬱鬱蔥蔥。從縣城驅車大約20分鐘,遠遠便看見一片依山傍水、嶄新的大型社區,數棟明黃色的樓體上立著“光明鎮彝欣社區”幾個大字。

  記者在彝欣社區內看到,道路寬敞整潔,綠化良好,設施齊全,居民在小區內散步、休憩,與城市裏的住宅小區並無差別。彝欣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吉力阿體介紹,彝欣社區位於光明鎮甘哈覺莫村,是喜德縣一處易地搬遷大型集中安置點,總建築面積達19.12萬平方米,計劃安置農戶1698戶,其中易地扶貧搬遷1399戶7084人。

  的日伍機今年28歲,彝欣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後,的日伍機一家三口出資8000元,分到了現在的這所近80平方米的房子,去年10月份正式入住。“我們以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裏,又小又簡陋,用水用電基本都是靠提井水和點蠟燭。現在的住房條件比過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在的日伍機家中,她邊説邊翻出以前土房子的照片展示給記者。

  “住”的問題解決了,還得解決“吃”的問題。過去,的日伍機和丈夫都在家中種地,“一年忙到頭也賺不了幾個錢,日子很苦”。如今,丈夫在江蘇務工,每個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家裏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的日伍機説,自己通過優惠政策,貸款3萬元,開了間小服裝店。“雖賺得不多,但店離家很近,方便照顧孩子。希望將來能擴大服裝生意,生活能越來越好。”的日伍機的笑容裏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昭覺縣沐恩邸社區:告別懸崖村 邁向新生活

  “曾經,土房洼路愁溫飽;如今,苦盡甘盈奔小康”。走進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辦事大廳門口對聯特別醒目,這是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1428戶6258人搬出大山挪窮窩,闊步邁向新生活的真實寫照。

  今年5月14日,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完成搬遷入住,該安置點涉及包括沐恩邸在內的5個社區,共安置3900余戶1.8萬餘人,這也是四川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記者走進沐恩邸社區時,近40名彝族婦女身著民族服裝,在社區廣場上載歌載舞。在旁邊觀賞的楊鋁洗説自己剛剛“放學”。

  “以前每天早上要下田,圍著莊稼地打轉轉,現在早起就到社區的技能培訓班上課學電工技術。不僅不交學費,每天還能領20元補貼。學成以後我準備就近找工作,既能照顧孩子也能掙錢。”楊鋁洗説。

  今年6月12日,楊鋁洗一家四口從“懸崖村”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搬到了沐恩邸社區,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以前進一趟縣城,往返要走4小時。在村裏想買東西,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根本買不到。”新舊對比,搬家後的好,楊鋁洗可以説出一大串。“再也不用和牛羊住在一起了,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娃娃出門就上幼兒園。”

  為了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安置點積極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確保搬遷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政府加快對扶貧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強社區治理,對貧困戶開展免費的烹飪、電焊等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環境“高大上” 服務更貼心

  走進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上”。潔白的單元樓整齊劃一,寬敞的柏油路縱橫交錯,成片的綠化帶生機盎然。據悉,越西縣共有130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涉及搬遷群眾4938戶21814人。其中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為城北感恩社區,新建住房1440套,共安置17個鄉鎮38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421戶6660人。社區內配套建設幼兒園、衛生室、村民活動中心、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自搬遷以來,城北感恩社區還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優勢,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幫助、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一體化貼心服務。據城北感恩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王虹介紹,該社區以人均5000元投資入股越西現代農業産業園等縣內4個重點項目,通過分紅增加群眾收入。社區內設有4個扶貧車間,可提供就業崗位約1000個。

  城北感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對面就是越城鎮第一幼兒園。“我們社區配套有兩所幼兒園,都能夠容納上千名孩子。”越城鎮第一幼兒園園長木蘭英告訴記者,目前幼兒園針對社區適齡兒童實現了全員免費入學,家長們基本不用再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

  此外,社區還設立了1所醫療服務站,配備了5名醫務工作者,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讓搬遷群眾醫療衛生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春沐陽 劉 暢)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