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61的轉變

2020-09-23 09:01:50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這真是一件大實事、大好事,做到了我們的心坎裏。”家住上海市臨汾路375弄臨汾小區的馬阿婆,今年已經85歲,她向記者談起給老公房加裝電梯時,臉上一直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在上海靜安區,加裝電梯成為貫徹“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

  臨汾路375弄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呂文潔告訴記者,這幾年街道黨工委在調研走訪中,一直關注居住在3樓以上的“懸空老人”和居民的下樓需求,探索出了為老公房加裝電梯的新辦法,還推動加裝電梯從“個案”走向了“量産”。目前啟用、在建、在批的加裝電梯達到61台,轄區範圍內17個無電梯居民區有16個實現加裝電梯零的突破。

  2019年,靜安區首次將老公房加裝50台電梯列入區政府民生實事。作為典型的純居住型售後公房社區,上海靜安區臨汾路街道下轄20個居民區,80%的住宅樓建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1687個樓組中有1507個樓組無電梯,居住在高層的60歲以上老人佔到居民總數的13.4%。因此,2019年、2020年,臨汾路街道連續兩年將“支持老公房加裝電梯”列為街道一號工程。

  75歲仇慶和與94歲母親鬱惠芳一起居住在臨汾路375弄3號樓602室。鬱惠芳因為腦梗等多種疾病行動不便,每次下樓需要兩個人同時協助,從6樓下到1樓需要30分鐘。而這個艱難的下樓過程,在去年12月24日徹底結束。這一天電梯安裝完畢,鬱惠芳3年來第一次主動下樓,開心地和鄰居們打起招呼。

  老人開心的背後,是上上下下齊心合力化解矛盾、尋求加裝電梯新路徑的艱辛歷程。

  “加裝電梯後,可能會影響到我家的採光、通風,上上下下的電梯還會産生噪音”“加裝電梯獲益的是高層居民,對底樓居民沒有什麼好處”“既有多層,沒有電梯的時候,底樓不算差的樓層,但有了電梯,底樓成了最差樓層,我們的房價要跌了”……呂文潔告訴記者,街道幹部在徵詢意見時,底樓居民主要擔心的問題都可以歸納為以上3類。

  “擔心影響採光、通風以及産生噪音問題,背後指向的其實是電梯的選址。”呂文潔説,針對居民的意見,街道幹部帶著居民實地看其他樓組的加梯現場,讓他們實際感受加梯後的採光、通風與聲音,同時科學規劃電梯選址,同步召開樓組議事會,讓居民們商量著來。

  在臨汾路街道有這樣一幢老房,底層住著3戶人家,那麼電梯到底安裝在誰家邊上?幾家人坐下來一起商量,開起了樓組推進會,在權衡各方利弊之後,大家選中了一個位置適中、居民們大多滿意的方案。

  矛盾一個個化解,問題一個個解決,臨汾路街道加裝第一台電梯歷時4年,而從“1”到“61”,卻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呂文潔説,從“個案”到“量産”,主要是街道摸索出了“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建立2個專門機構(街道加裝電梯工作室和社區法治中心),在設計方案、施工方案、資金方案等方面推出3項以人為本的惠民舉措”的“123”工作法。“心裏有居民,手上有辦法,就讓加裝電梯成了暖心工程。”呂文潔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治國)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