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線上攬儲要加強監管

2020-11-30 09:23:06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今年以來,不少中小銀行受疫情影響,難以靠高成本線下攬儲,繼而將目光轉向線上,力求拓展攬儲渠道。有媒體梳理髮現,至少有95家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線上攬儲,其中也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身影。

  對於中小銀行來説,線上“攬儲”是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然而,由於有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存在行銷不當行為,區域性銀行偏離市場定位,監管考核指標不科學等問題,致使一些中小銀行往往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增加了存款業務的不確定性,給客戶個人信息洩露造成了隱患。同時,線上交易對存款人審查不嚴,也易給洗錢犯罪留下可乘之機。

  如何規範線上攬儲有序運行?筆者認為,監管部門要對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設置硬杠杠,細化銀行在線攬儲的準入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比如,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都要明確。各銀行機構也要加強對平臺攬儲業務風險評估,制定具體風險處置預案,防範合作業務風險,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與此同時,互聯網平臺也要壓實自身責任。眼下,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引流獲客推出加息券、新人紅包、支付獎勵金等活動,甚至將補貼收益提高到6%,使得平臺銷售的部分産品1個月年化收益率可達7%以上,這類不規範操作無疑將帶來風險隱患。對此,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對第三方平臺的監管政策。當然,監管部門在堅守金融安全剛性執法基礎上,也要照顧到中小銀行攬儲難等現實處境,適當給予柔性關懷,從而營造良好金融生態,激發金融創新活力,護航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謝 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