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給消毒産品“消消毒”

2021-01-13 09:57:58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日前,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一些所謂的“神藥”違規添加了激素,卻披著“消字號”的外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神藥”未經藥品監管部門審批,安全隱患很大。

  “消字”和“國藥準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産品批准文號,前者指向衛生消毒産品,後者指向藥品。衛生消毒産品當然不是藥品,不過有些産品具有一定的殺菌、治療作用。為了防止消毒産品越界,《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已經為消毒産品的功能和宣傳作出了明確限制。然而,一些企業明知法律禁令,卻利用消費者一般不注意“消字”和“國藥準字”的區別,對“消字”做隱蔽模糊處理,打“抗菌、抑菌”的擦邊球,誤導消費者。

  這些企業之所以對消毒産品“情有獨鍾”,主要是因為消毒産品相對於藥品審批門檻低、審批速度快、監管標準低。但是,企業非法添加、涉醫宣傳、虛假宣傳,不但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生命健康權,還逾越了商業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很多消毒産品的消費人群是嬰幼兒,某些護膚“神藥”可能會給嬰幼兒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對此,監管部門有必要給消毒産品“消消毒”。針對直接接觸人體皮膚、黏膜的消毒産品,應提升審批監管標準。加強對消毒産品的品質監管,增加抽檢頻次,並加強對企業消毒産品行銷行為的監督,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依法遏制虛假宣傳行為。監管部門與網絡平臺共建誠信機制,並對一些違法企業和案例予以曝光、懲戒。(李英鋒)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