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亂收費凸顯專項整治仍需發力

2021-01-20 10:11:36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某培訓機構促銷課時包的超大套餐,遠超國家規定。而且,其貸款和預付消費經營模式都風險極大。從該機構的收費亂象來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尚未到結束之時。

  本週,各地很多學校陸續放寒假,校外培訓機構又借著讓孩子“寒假超車”開展促銷。其中,某少兒英語售賣的課時包大到令人吃驚:420節次卡,價格14199元。即使按照每個月必須上滿15節課、不滿直接扣課的強制規定,也要上28個月。

  只宣傳買得越多越便宜,卻只字不提大課時包嚴重違規——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也規定,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週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政策留出的整改截止日期是2020年6月底,但直到2020年12月,這家培訓機構還在促銷1111節次課時包的超大套餐,遠超國家規定。

  收費之亂,還亂在貸款風險。據消費者反映,該機構與某些金融機構合作,由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簽訂貸款合同,金融機構將學費一次性支付給培訓機構,而消費者則分6期或12期還款。這個模式與此前“爆雷”的某些長租公寓租金貸如出一轍,風險極大——一旦培訓機構資金短缺,倒閉或者跑路,消費者就會面臨上不了課還要還貸的兩難境地。

  近年來,教育培訓機構一直是預付消費投訴的熱點。雖然在線培訓機構正在風口上,但競爭依然日益激烈。某些租金貸的前車之鑒,培訓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引以為戒。

  2018年至今,多部門一直在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專項整治,但從現在的收費亂象來看,整治尚未到結束之時。教育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應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將“兩頭分管”變成“齊抓共管”。

  除了專項整治,校外培訓還需用“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模式,儘快形成口碑效應,加速優勝劣汰。國家設定“3個月、60個課時包”的紅線,就是倒逼校外培訓機構立足課程品質,以品質和服務換續課,形成家長認可、機構做大的良性循環。短期內,售賣小課時包可能對平台資金流有一定影響,但從實踐看,只要課程品質高,家長不會輕易更換培訓機構。而且,因為單次繳費低、退費有保障,家長的顧慮反而減小,對機構的認可度也會顯著提升。最近,深圳市消委會、福田區消委會聯合部分早教機構公佈了《深圳市早期教育行業自律公約》,在退費、冷靜期等方面做出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各地消協組織、行業協會也應主動承擔責任,起到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佘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