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提高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能力
2020-12-30 09:16:0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周麗華

  文化是聯繫人們心靈的紐帶,是增進各國人民了解與友誼的橋梁。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致辭指出,中國—東盟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新形勢下,中方視東盟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加強文化交流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前提。只有各國人民彼此尊重、接納並欣賞對方的文化,才能增進理解、增加互信、增強共識,夯實中國—東盟合作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廣西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友好關係源遠流長,是我國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窗口,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為加強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廣西肩負著重大責任、承擔著重要使命。只有切實提高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能力,為中國—東盟加強對話、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搭建廣闊平臺,讓文化成為推動中國—東盟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才能助力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推動理念創新,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的有效性。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前提是積極推動理念創新。在當今世界文化版圖中,西方文化、西方話語仍然佔據強勢地位。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在世界上産生了深刻影響,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積極響應。特別是這次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證明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能力,首要環節是推動思想和理念創新。要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展開,找準雙方思想認識的共同點、利益關係的交匯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傳播方法、手段和模式,不斷提高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避免自説自話、自拉自唱。

  彰顯人文關懷,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廣西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友好關係源遠流長。人文交流特別是人文關懷是廣西與東盟國家之間情感溝通、心靈交匯的重要橋梁。深化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合作、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能力,需要在遵循文化傳播規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社會關懷的地位和作用。要堅持從百姓視角和全人類共同話題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在對外文化傳播過程中注重深入分析研究東盟國家受眾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在人文交流的過程中抓住引起思想共鳴和情感共振的痛點,著力增強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

  運用市場機制,構建對東盟文化貿易新路徑。提高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能力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內容。從實際效果和國際經驗來看,文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主要是靠市場機制和市場的力量實現的。因此,提高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能力,必須轉變思路,更多運用市場機制、充分利用市場力量,積極採用文化貿易的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深入研究目標受眾的文化消費需求,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市場,通過打造文化精品、樹立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企業、構建文化産業鏈,把更多展現中國智慧、富有中國風格、彰顯中國精神、體現中國主張的文化産品“賣出去”,努力進入主流市場、影響主流人群。

  注重策略方式,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的實效性。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手段成為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和重要形式。相對於傳統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等現代傳播手段既能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地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和價值追求,也更易於被東盟國家人民所理解、認同和接受。因此,應加強中國—東盟數字領域合作,推動數字互聯互通,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發新的文化項目、搭建新的技術平臺,用東盟國家民眾樂於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和載體,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闡釋中國價值,努力讓中華文化在東盟國家傳播的路徑更多、手段更新、覆蓋更廣,切實增強文化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夯實平臺載體,深化雙向互動的教育交流。文化傳播的三要素包括內容、載體、主體,三者缺一不可,而人是文化傳播的主體。雖然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國情、制度乃至價值體系都不相同,但是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文化傳播絕不是單向度傳播,而應該是雙向和互動性的,人是提高面向東盟文化傳播能力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面向東盟的文化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雙方人員的深入交流、深度互動。廣西作為絕大多數東盟國家學生留學我國的首選之地,應更加注重留學教育在面向東盟文化傳播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資金、政策、項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東盟留學基地、留學項目,吸引更多東盟國家留學生來桂研學,讓他們深入、系統了解和熟悉中華文化,使留學生群體成為中國—東盟文化交流的主力軍。

  (作者為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研究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