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趙治海:讓小谷粒變成“金豆豆”

2017-04-25 16:28:4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張家口穀子專家趙治海:讓小谷粒變成“金豆豆”

  讓小谷粒變成“金豆豆”

  ——記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典型、張家口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

  “去年我種了10畝‘張雜谷’,掙了1.6萬多元。”4月6日,正在整理自家耕地、準備春播的張家口市宣化區東望山鄉周頂屯村村民張成,提起“張雜谷”直豎大拇指。

  “去年我們區共種植3600畝‘張雜谷’高産高效示範田,同等地塊比種植傳統穀子、玉米增産明顯,畝均增收30%多,達到了科技扶貧、增收致富的效果。”宣化區農牧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君説。

  “我從小在懷來縣農村吃小米長大,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是我兒時的夢想。”張家口農科院穀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説,他1982年從農校畢業後,主動要求研究雜交穀子。那時,當地的穀子畝産不足140公斤,農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希望通過研製穀子雜交種,提高穀子産量,增加農民收入。”

  “雜交穀子研究突破難度非常大。”趙治海介紹,從1969年開始,全國20多個省區30多家單位的幾百位科技人員都進行過雜交穀子科研攻關,十幾年下來都以失敗告終,相繼退出了研究。

  經過10多年的潛心鑽研,趙治海于2000年培育成功了高産優質、抗旱節水的雜交穀子新品種“張雜谷”,它比常規穀子增産30%以上,最高畝産突破810公斤,創造了穀子高産世界紀錄。目前,已在全國14個省區累計推廣2000多萬畝,增産糧食30多億公斤,增加飼草300萬噸。“張雜谷”在埃塞俄比亞等10個國家種植成功,成為我國農業“走出去”的新亮點。

  2015年科技部實施“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計劃,選派科技人員服務邊遠貧困地區。趙治海主動申請參加該項計劃,與宣化區簽訂了協議,開展“三區”科技服務工作。

  “黃沙地,板兒梁,種草草不長,種糧打不上,吃水如吃油,外出拉水忙。”宣化區東望山鄉是個典型的冀北山區鄉,77%的耕地是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坡地,年平均降雨量360毫米。嚴重缺水造成村民生活極度困難,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經過調查研究,趙治海和當地政府制定了科技扶貧規劃:以推廣“張雜谷”新品種為核心,以配套高産栽培技術為支撐,以穀子加工小米、穀草轉化飼料為抓手,以發展“張雜谷”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發展種、養、加一體化的“張雜谷”特色産業,摸索一條科技扶貧、産業扶貧的新路子。

  但當地農民對種植“張雜谷”積極性不高,認為每畝50至60元的種子太貴了。了解到這一情況,趙治海立刻到市、縣扶貧辦、農業局、種子經營企業請求幫助。經過多方努力,周頂屯村3600畝雜交穀子種子全部免費。同時,趙治海和當地技術人員逐村開展技術培訓,利用現場觀摩、專家指導、種植大戶現身説法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使種植戶對“張雜谷”品種特性、技術要求、經濟效益有了直觀認識。

  過去種植傳統穀子,間苗是一項辛苦活兒,要跪在地上,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趙治海改用先進的機械穴播技術代替傳統的耬播條播方法,使農民再也不用到田間間苗。他們建立了“張雜谷”高産高效示範田,統一規劃和集中連片種植,選擇“張雜谷12號”等新品種,採用地膜覆蓋機械化新技術,實現了耕地、播種、中耕、除草、收割等生産全過程機械化管理,探索出一整套丘陵旱作區中低産田雜交穀子高産栽培技術新模式。

  2015年雖然遇到特大乾旱,示範區“張雜谷”喜獲豐收,平均畝産350公斤,最高畝産560公斤,比種植傳統穀子畝均增收150多公斤。特別是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改善了播種品質,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約了大量人工成本,為“張雜谷”規模化種植創造了條件。

  為了拉長産業鏈條,趙治海聯合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東望山鄉禾美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共同開展牛、羊、雞等多種畜禽日糧配方飼喂試驗,積累了一系列“張雜谷”做飼草飼料的科學數據,為推動“張雜谷”飼草飼料産業化奠定了基礎。

  兩年來,集種植、養殖、農機、加工、儲運、保險一體化的“張雜谷”特色産業已初具規模,帶動全鄉500多戶農民加入“張雜谷”專業合作社,大多數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16年,趙治海被科技部列入507位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典型人選。

  “下一步我們要將‘張雜谷’科技扶貧、産業扶貧的新模式在全國‘張雜谷’重點産區大力優化推廣,為我國華北、西北、東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的貧困農民帶來福音,讓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種植‘張雜谷’實現脫貧致富,真正把小穀子做成大産業,讓小谷粒變成‘金豆豆’。”趙治海説。(記者 高振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