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打造鄉村文化陣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2019-05-07 11:16:10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0602cc5-6303-4267-9254-e6d2cc1bece1

  4月份開始,邢臺開發區各個社區居委會陸續開展鄉風文明系列評選活動。圖為日前西梁莊社區“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現場。邢臺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4c10991-04f8-4f22-9539-f579a1de63a5_watermark

4月30日,南和縣郝橋鎮豐化莊村群眾在觀看道德“紅黑榜”。通訊員 張赫赫 攝

  “説胡佃,道胡佃,如今胡佃不一般,新修的街道寬又寬,法國梧桐栽兩邊,條條大街通廣場,廣場就在村中央……”4月28日,南和縣史召鄉胡佃村新建的文化禮堂前,村民正為歡度“五一”國際勞動節排演節目。快板聲聲,掌聲陣陣。秧歌劇、舞蹈、歌曲……一個個文藝節目讓村民大呼過癮。

  説快板的村民叫侯俊芳,今年56歲。他是村民眼裏的“秀才”,每週五、週六晚上,他就召集村民自娛自樂,節目以倡導文明鄉風為主,“村裏人説村裏事,村民當然喜歡看。”而在以前,5000多人的胡佃村卻沒有一個演出場地。2016年,村裏修了一個文化廣場;2018年11月,廣場旁又蓋了一座文化禮堂。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侯現波説,禮堂建築主體現已完工,正在裝修完善,現已配齊了音響、燈光和桌椅板凳,5月中旬正式啟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鄉風文明建設從何處著手?邢臺夯實鄉風文明基礎,建好用好鄉村文化陣地,多方入手,全面開花。如今,邢襄大地上一座座農村文化禮堂就是村民的活動中心,凝聚起鄉村文化的精氣神。

  村裏文化味兒更濃了

  禮堂只是場所,文化才是內涵。在邢臺,文化禮堂或許不是村裏最氣派的房子,但一定是最美、最具人氣的地方。

  “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動,天天都開門。”談起文化禮堂啟用後的安排,侯現波心裏早有計劃:“第一件事兒,要組織一場孝老敬親活動。今後村裏紅白事聚餐,都在禮堂舉行,統一組織,統一標準,決不攀比講排場。”

  “文化禮堂讓村裏的文化味兒更濃了。”年過古稀的李慶民老人豎起大拇指。他從小會“打花鞭”,“打花鞭”是胡佃村傳承多年且獨具特色的民間鞭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村的‘打花鞭’還參加過全市匯演。”李慶民説,村民都喜歡“打花鞭”,但因沒有場地等因素,平時很難聚在一塊兒,他曾一度擔心失傳,“現在好了,每晚都有一二十個村民跟我在廣場上練習。”

  同樣的場景在南和縣郝橋鎮紅廟村上演。“五一”國際勞動節前,該村和附近村的文藝愛好者來到紅廟村文化禮堂,身著統一服裝邊歌邊舞。“這是文化禮堂建成後舉辦的第20項活動。”紅廟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偉説,文化禮堂已經成為村民最願意去的地方,也是鄉村笑聲最多的地方。

  從無到有,由點到面,一個個文化禮堂在邢襄大地的田野上悄然生長,成為一座村莊的文化地標,也是村民的精神坐標。按照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培樹一個示範文化禮堂或社區文化家園的目標,去年以來,邢臺市重點打造的農村文化禮堂和社區文化家園已達333個,其中44個獲省級稱號。今年的目標是,在鞏固去年文化陣地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再培樹200個示範文化陣地。

  邢襄大地遍開文明之花

  在南和縣,目前已有60個村建好了高標準的文化禮堂。這些農村文化禮堂滿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了以民為主,為民所用。以該縣史召鄉為例,文化禮堂裏不僅設立“鄉賢榜”“善行義舉榜”“道德榜”等,鄉政府每年牽頭組織開展“最美史召人”“好鄰裡”“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展示文明戶、道德人物事跡照片,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引導群眾。

  每天晚飯過後,邢臺縣晏家屯鎮北王段村便熱鬧起來。隨著歡快的音樂響起,村裏的文藝演出隊開始練習新編排的節目。“跳舞、打鼓、跳健身操……文化生活豐富了,大家精氣神都不一樣了。”村民李素雲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你看我們的道具多全,村裏還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幾年時間,村裏的文藝隊伍從十幾人發展到了百餘人,其中不少是年輕人,更不乏全家上陣的,大家自編自演的節目有幾十個。每年春節村裏還組織聯歡會,村民們爭著在大舞臺上一展身手。”北王段村村委會主任申虎彬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幾年,喝酒耍錢罵街的少了,尊老孝親的典型多了。”

  播下一粒種,收穫滿園春。鄉村文化陣地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各村幾乎都有自己的文藝隊,有的村子還成立了戲迷協會、秧歌協會等組織。

  “過去,我們經常組織相關部門走基層‘送文化’,而現在,更多的是搭平臺‘種文化’。”邢臺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侯俊芳等一大批民間“秀才”創作了很多移風易俗的好節目,他們用“土味”語言宣傳黨的好政策,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很受群眾歡迎。

  鄉風文明建設如火如荼

  文化禮堂建設是邢臺市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方面。

  邢臺縣連續10年開展“道德模範”評選活動,在基層群眾中發掘70多名典型人物,一大批好兒媳、最美職工、致富典型、創業新模範、最美警察等脫穎而出。

  邢臺縣南溝門村堅持執行紅白理事會制度。“不穿孝衣、不動錢、不擺酒席,村裏無償提供棺材,鄰裡鄉親主動來幫忙。”村民王五妮説:“老母親去世時由村裏的紅白理事會安排人操辦,總花費不超過3000元。全村統一標準,不用攀比,還有村幹部致辭講話,很隆重。”

  在臨西縣,以農村“三老一外”(“三老”指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族長,“一外”指在外工作人員)為依託,一個又一個鄉賢道德評議會建立起來,他們褒揚鄉村新風,反對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同時,該縣還開展“我為家鄉提顏值”“婚喪少酒事、人人樹新風”等活動,著力營造淳樸鄉風、醇厚民風。

  去年8月份,臨西縣首個“零彩禮”婚禮在倉上村舉行。縣領導親臨婚禮現場為新人證婚,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據了解,邢臺市正實施鄉風文明建設2019年行動計劃,確定了以創建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為載體,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鄉風文明工作機制,讓文明新風廣泛弘揚,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記者 邢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