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井陘太行天路: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相輝映

2019-09-12 10:56:40  來源:長城網  責編:董健雄

  “在迎慶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大喜日子裏井陘太行天路全線貫通啦!”9月9日,石家莊騎行愛好者陳英華發在朋友圈發的太行美景照片引發大量點讚。

  陳英華説的“太行天路”就是井陘縣境內新修通的太行山循環旅遊公路,它像一條玉帶在太行群山間蜿蜒,串起井陘諸多古村落、革命歷史遺跡和景點,成了網民口中顏值爆表的“網紅”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e2442a7d933c8951a2c2619f9e41ff58302007a

從空中俯瞰井陘太行天路。王保龍 攝

  “蒼崖險壁太行山,與世阻隔數千年。只恨手無刑天鉞,劈開天路得發展。”井陘太行天路沿線是該縣貧困人口聚居區,道路一直是該區域脫貧和振興的一大制約。

  2017年,井陘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開發傳統古村落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用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思路,帶領群眾打響了天路攻堅戰。2018年10月西線通車、今年9月東線通車,用不到3年時間,修成了這條全長60.4公里的天路。

  景觀路:綠水青山展畫屏

  “太棒啦,你看遠處層巒疊嶂的群山,讓人神往!”8月29日下午,石家莊職業攝影師張志鵬在天路西段的觀景臺上拍攝,“我是來拍延時的,感覺這裡伸手就能夠到雲,真不愧是天路!”張志鵬高興地説。

  作為千年古縣,井陘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和優良的生態資源,古村落、文物古跡和革命歷史遺跡遍佈全縣,但也因大山的阻隔,它們長期默默無聞。天路完工後,貫穿了微水鎮、秀林鎮、南障城鎮、天長鎮、于家鄉、南王莊鄉6個鄉鎮,串起了沿線“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區”27個村莊和多個革命歷史遺跡、旅遊景點,使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有機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太行畫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50f4bfbfbedab6446ac650ad1c1c3c67b311e1d

 來自石家莊的遊客在井陘太行天路的觀景臺上合影。記者 袁立朋 攝

  “這條路,能開車、能騎行,還能漫步,徜徉在古村古樹之中,陶醉在青山綠水之間,真讓人捨不得走。”石家莊遊客王秀芳説。天路雖然是按國家二級山區公路建設,但規劃設計之初就為其注入了成為網紅的“氣質”:路面寬9米,雙向兩車道,兩側預留了方便自行車騎行的紅色車道,在視野開闊處設計了觀景臺,方便遊客駐車攬勝。

  開車走在這條路上,群山、密林、村落、梯田盡收眼底,古村古韻、山川景色和藍天白雲交相輝映,形成了一條“一帶三舍串九景,寄鄉情山居,憶梯田農耕,觀山石林翠”的美景帶。

  讓四面八方的遊客忘記城市的喧囂,找到心中的鄉愁和美好的記憶,是天路帶給人們的啟迪。“我們一路自駕過來,從有129師指揮部舊址的著名古村呂家、到千年古村南橫口、歷史文化名村于家石頭村、太行深處的‘大宅門’大梁江,走在天路上,一路觀賞,一路閱讀,品味著這些古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來自邢臺的中學教師陳崇禮意味深長地説。

  文化路:紅色精神壯太行

  井陘地處冀晉要衝,古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觀厚重豐富,是華北西部經濟、軍事重鎮。

  馳名中外的背水之戰、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井陘都是主戰場。近代的革命戰爭也為井陘留下了眾多紅色遺址,如呂家村129師指揮部舊址、洪河槽聶榮臻指揮部舊址、挂雲山六壯士跳崖遺址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3fb80e7bec54e7c265d62d9ecff7554ec26a71

呂家村鄧小平舊居。記者 楊日明 攝

  “我光知道呂家是歷史古村,誰想到劉伯承和鄧小平在這裡打過大勝仗!”靈壽縣遊客安軍增在呂家村遊覽時感慨道。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呂家村建於明永樂年間,背靠西嶺,東臨洞賓山,1938年2月,劉伯承、鄧小平在呂家村指揮了著名的長生口伏擊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氣焰,成為著名的圍點打援案例。如今,劉鄧曾居住的院落、工作過的指揮部已成了遊客必到的“打卡”景點。

  “我們井陘1923年就有了第一個黨員。此後,革命火種越燒越旺,無論是發展農民運動、工人運動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井陘人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條天路能讓紅色文化和建築、民俗等傳統文化融合聯繫起來,一起教育後人,非常有意義!”長生口村革命文化研究志願者梁紀廷先生説。

  今年3月,井陘縣入選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弘揚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cf1b9d16fdfaaf51fe755a1fa5a3f8ebf21f7afc

 呂家村的129師指揮部舊址。見習記者 李皓 攝

  脫貧路:千年古村煥青春

  “老舍千重原本明清風韻,窯爐幾處昭然唐宋源流。”村口的門樓講述著秀林鎮南橫口村悠久的歷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a18972bd40735fad8656ac7b9a663b60e240836

 千年古村南橫口位於綿河和甘陶河交匯口,有著難得的水資源優勢。王保龍 攝

  這個位於綿河和甘陶河交匯處的村落,從西漢綿延至今已2000餘年。從隋至明清,南橫口曾因制陶業名盛一時,如今,傳統産業逐年式微,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千年瓷鄉”變成了“空心村”,村集體收入也滑入全鎮倒數。

  隨著天路的火熱,南橫口重新被驢友們“發現”了,再加上美麗鄉村建設的助力,村子面貌煥然一新。“如今南橫口望著見山、看得見水,找得到鄉愁,真的是‘美好瓷鄉’了!”井陘縣秀林鎮黨委副書記高軍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b82b9014a90f6035fb3ef331ee5df1eb151edbb

  井陘太行天路串聯起了井陘縣諸多文化歷史資源。王保龍 攝

  “我確實沒想到,這幾間舊石屋和破窯洞,真成寶貝了。”這幾天,68歲的高吉婁每天都在天路塔寺坡旅遊驛站的工地轉悠,到9月上旬,他閒置多年的百年老屋就會變成集“吃喝住娛購”為一體的天路驛站。天路為井陘全域旅遊打下了基礎,讓沿線村莊的老房子一下子由“棄兒”變成了“新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7d3d539b6003af3cf173dd512ddaa591238b6d7

 在即將竣工的井陘太行天路的東段,大片向日葵迎接著遠道而來的旅客。記者 袁立朋 攝

  “八百里太行天下脊,大梁江民居甲太行。”位於井陘西南的大梁江在明代天順年間建村,擁有160余座明清四合院建築,有“太行古民居博物館”之譽,但薄弱的交通條件讓旅遊業不溫不火。

  “對山區來説,路就是生命!”大梁江村黨支部書記梁瑞鎖説。原本在外經商的梁瑞鎖,前些年回鄉帶領鄉親們搞發展。

  2018年5月,梁瑞鎖和朋友籌劃成立了河北甘草溝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投入1000余萬元,對大梁江古民居進行保護開發。項目建成後,預計能解決80名村民就業、帶動周邊産業發展,每年可創造百萬元經濟效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ac4b74543a9822635d06c23ad75d5044b90eb9a

  路通了,大梁江村的“修舊如舊,保護開發”工作也在加緊進行。記者 袁立朋 攝

  “現在一個週末就有三四千遊客,這是原來想不都敢想的。這條路給我們帶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好機遇!”梁瑞鎖興奮地説。

  在遊客眼中,這是一條領略太行風光,品味古韻鄉愁和紅色文化的景觀路;在山區的群眾心中,這又是一條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路。隨著這條天路的延伸,一個個山區村莊悄然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邁進,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記者 楊日明 商棠 袁立朋 見習記者 李皓)

相關閱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