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治河理念 繪出水岸美景

2019-09-26 17:13:25  來源:石家莊日報  責編:董健雄

  潮涌滹沱潤省會,水清岸綠生態美……現如今,站在生態修復後的滹沱河兩岸,綠草茵茵、天藍水綠,樹木錯落有致、美麗的花海景觀蔓延幾十公里,白鷺等水鳥或在岸邊休憩或在水中嬉戲,一幅詩情畫意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宛若畫中游。

  近年來,石家莊市在實施滹沱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中,克服資金、施工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目前一期工程主河槽治理、河道疏浚、綠地整理、道路建設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一年完成兩年任務。創新設計理念,修建了4個各具特色的溢流堰,兼具景觀和行洪效果。邀請農林專家對兩岸土壤實地勘探、取樣、檢測,進行土壤改良,打造怡人園林景觀。在河道下游溪流區設置揚水泵,河水減少時依然可以實現水循環……致力於把滹沱河打造成水清岸綠風光美、和諧繁華産業興、特色彰顯韻味濃、通暢親水百姓樂的生態河、産業河、文化河、民心河。

  改革創新 做好生態修復

  工程實施,資金是保障,為此市財政局積極籌措資金,同時積極向上問計省財政廳,最終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採取PPP模式融資79.76億元。同時,大力推動兩岸土地收儲,目前已經收儲2470萬畝,通過土地經營,努力實現資金良性循環。

  為了兼顧蓄水、涵養水、行洪等功能,我市在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中,設計完成了4個各具特色的溢流堰。“石家莊是一個缺水的城市,我們當初設計的出發點就是以生態為主,蓄水、節水和生態補水相結合。”省水利水電第二勘測設計院規劃處副處長王志軍指著3號溢流堰説,你看旁邊的欄杆都是可移動的,一旦有行洪要求,可以很快拆卸掉。另外,在平常,每個溢流堰前都有不同的水面景觀,既有疊水形式,也有直流式,非常漂亮,達到了一定的景觀效果,同時還兼具交通的功能。

  為了更好地進行生態修復,工程中除了受沖刷嚴重的溢流堰,其他建築物,包括河道防護,都儘量減少使用混凝土材料,全部採用鋼絲石籠代替。“鋼絲石籠指的是把大小不一的石頭放進鋼絲籠子裏,固定住放進河底。這樣可以讓小顆粒的土順著水進去,從而留在石籠中,以利於植物生長。”王志軍介紹説。

  改良土壤 實現岸綠景美

  綠化生態工程是滹沱河生態修復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岸綠、景美”的關鍵,然而滹沱河沿岸土壤以沙為主,植被生長困難。2018年,經過有關專家對滹沱河兩岸39個土壤點進行了實地勘探、取樣、檢測,檢測結果是:土壤肥力較低,有機質含量低,過半數為沙質壤土和沙土,不利於植被生長。

  “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幾十盆的草苗,上百次試驗……最終成功得出了滹沱河兩岸綠化的最佳方案。”中國中鐵石家莊雲際生態保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田建飛告訴記者,他們負責的是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二標段,所在的施工區域多為沙土、粉沙壤土,土壤貧瘠、養分少,不足以綠化植物和地被的生長。為了確保樹木栽植、地被播植一舉成功,他們與中國中鐵、中規院聯合開展了針對滹沱河土壤研究、優化改良的試驗,並組建了栽培試驗室。其間,他們邀請了中國農業大、河北省農科院的專家進行討論、指導。歷經百日研究,優選科學配比,經過幾十次討論,上百次試驗,四千多份數據,終於成功得出最佳方案。

  “今年5月,我們公司主辦了滹沱河土壤改良試驗段觀摩會。”田建飛説,根據不同地塊土質情況,確定不同配比,施加腐殖土、有機肥和混合肥的方案,施肥後利用旋耕機深翻、攪拌,讓肥料均勻分佈,改良後的土壤種上綠植,保水、保肥,有效緩解滹沱河兩岸土地沙化的問題,形成有效的生態循環,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

  靚麗景觀 提升城市品位

  生態修復打造工程不僅是綠色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間、打造生態城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康生活環境的需要,在打造景觀工程中,我市將園林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環境保護進行充分融合,進行全方位主題打造。在建築整體風格上以大氣、壯闊為主,顯現燕趙特色,在滹沱河沿線規劃各種特色景點,將滹沱河文化、地域文化、歷史文化、詩詞文化等融入到滹沱河建設,在滹沱河漫水橋增設了紫星園、紫星體育園、紫星親子園、紫星藝術園。隨著各節點景觀在漫水橋邊拔地而起,二標段形成了一條集景觀綠地、疏林花田、景觀林帶于一體的綠色生態修復型景觀長廊。做到了服務於民、造福於民。

  滹沱河修復工程總體規劃治理範圍為黃壁莊水庫至深澤界,全長109公里,流經我市四區五縣,是我市最大、最主要的行洪河道。“我們根據滹沱河南北兩岸的功能定位,在城區段主要建設一些休閒、遊覽的設施,下游區縣則更側重生態、自然、鄉愁的表現,並在設計理念上力爭融入當地的農業文化內涵。”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項目負責人郭榕榕告訴記者,這樣整體來看,滹沱河總體上有自己的風格,同時在不同的區段又有各自的特色,對於提升整個城市的品位有著重要作用。記者 岳金宏 劉立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