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河北|河北省多措並舉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2020-11-20 09:26:35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路晶森

創新河北|河北省多措並舉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在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院士田永君(後)與助手討論科研問題。通訊員蔡常山供圖

  只有實現更多“從0到1”的基礎研究的突破才能擺脫“卡脖子”的窘狀,才有可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近年來,河北省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均衡學科發展、培養創新人才為原則,推動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有機結合,在優化投入結構、引導多元投入、完善資助體系、培育優勢領域、加強協同創新、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打出“提高強度、優化結構、穩定支持、深化合作、多元投入、創辦特色”系列改革組合拳,助推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十三五”以來,河北省基礎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河北省已經形成了以高水準大學、科研院所為骨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為平臺的基礎研究體系,基礎研究的能力水準有了明顯提升。

  多元投入,讓基礎研究越來越“火”

  科技創新是推動産業優化升級的原動力。前不久,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合作,成功截獲多種金剛石多型體,並製備出了韌性優異的多級結構金剛石複合材料,為發展高韌性超硬材料和工程陶瓷提供了新的途徑。

  “這一成果的取得,源於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的持續創新。”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省集中了一批像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樣的創新平臺,它們是河北省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創新驅動源頭供給的重要研發基地。

  截至目前,河北省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73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97家,省級産業技術研究院141家。這些平臺開展了大量創新性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準的研究成果。

  但隨著統籌科技資源改革不斷深入,如何引導鼓勵地方、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基礎研究投入,充分調動這些得天獨厚的創新資源,為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河北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課題。

  省科技廳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省自然科學基金財政資金投入,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度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95%。此外,還聚焦河北特色和優勢,強化需求牽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推進基礎研究為行業發展服務,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與省內骨幹高校和龍頭企業共同設立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

  為圍繞河北區域發展實際需求,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學科領域建設,凝練主攻方向,整合優勢研究力量,培養創新領軍人才,推動優勢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發揮基礎研究在區域創新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省科技廳、省基金委創辦了河北省首個基礎研究高端學術交流平臺——“燕趙科學論壇”,三年來,共舉辦了11期燕趙科學論壇,以河北省特色學科為依託開展學科前沿和科研實操研討,邀請到3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吸引了十余家重點企業參與論壇。

  基礎研究水準得到大幅提升——

  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河北省産出了“超細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金剛石塊材”“高韌性金剛石複合材料”“新型介面壓電材料”“飛蝗群聚信息素”等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優勢學科培育進展明顯。經省基金長期扶持,燕山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等7所高校的19個學科(2020年5月)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是五年前2.7倍;ESI高被引論文數由2016年3月的88篇增長到2020年5月的321篇,年均增長率達到38.2%。

  據介紹,省基金委與省內骨幹高校和龍頭企業共同設立的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四支聯合基金,2020-2022年將投入近1.4億元,圍繞河北省優勢特色行業中的關鍵共性難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協同推進,擴大原始創新“朋友圈”

  基礎研究雖然很多項目課題具有共性,但受隸屬關係和經費來源等因素制約,以往京津冀三地的基礎研究一直都唱“獨角戲”,造成了不少研究項目重疊,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科研經費。怎樣才能打破瓶頸?

  “2015年,三地自然科學基金共同設立了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圍繞共性問題和共性需求,率先打破了管理機制的條塊分割,形成了基礎研究對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源頭支持。”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南水北調水對白洋淀和雄安新區生態建設有何影響?”“調水帶來的外來生物對密雲水庫浮游生物群落結構變動有何改變?”“調水對受水地的水環境建設和保護有何促進?”……去年,作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第一批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南水北調對京津冀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進行了現場驗收。

  “項目成果非常喜人!”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説,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京津冀三地作為共同受水地區,在基礎研究領域共同攜手圍繞南水北調對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機制部署研究,這一嘗試,獲得了三地科研人員積極響應,吸引了清華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多家中央單位科研人員的參與。項目開展以來,三地科技工作者通過促進學科交叉開展合作,協同創新。

  據介紹,目前,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已成為京津冀推動科技創新一體化的重要抓手,三地在科技資源共享、學術交流、基礎研究合作等方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京津冀在基礎研究領域率先形成了政策層面、研究層面、資源層面的良好互動與合作,形成了基礎研究領域協同創新的新局面。

  資源流動加快了。三地完善專家資源交換、項目成果的開放共享等機制,加快推動了科技資源流動,初步實現了基礎研究資源的交流共享。

  “朋友圈”建成了。三地聯合設立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針對共同關注的前沿科學技術問題和産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開展聯合研究,率先打破了管理機制條塊分割,實現了科技項目在不同區域的協同,形成了“五統一”即統一組織、統一申請、統一評審、統一立項、統一管理的實質性合作,在“南水北調環境影響”“京津冀一體化交通”和“智慧製造”“精準醫學”四個領域共同資助了98項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開展聯合研究,聯合人才培養,構建了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發展基礎研究的“朋友圈”,有力推動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在基礎研究合作領域向縱深發展。

  品牌論壇打響了。三地共同創辦了品牌會議“京津冀青年科學家論壇”,共舉辦6期,吸引近百名院士、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等高層次專家與會報告,共計4000余名青年學者參會交流,彌補了京津冀地區大型學術交流會議的空白,並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品牌會議,有力推動了三地基礎研究協同創新邁上新臺階。

  “接下來,三地還將繼續加強資源交流和提高論壇學術層次,推動專項探索新模式,深化實質性合作研究。”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進一步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拓寬合作領域,促進成果在三地間共享利用與轉化落地。”

  引育並舉,把人才作為關鍵要素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關鍵詞”。河北如何在打破制度桎梏、培養聚集科創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看來,良好的創新生態是培養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力量。

  翻開2019年省科技獎勵大會成績單,越來越多的“後浪”正成為河北省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長為中流砥柱。其中,最年輕的是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陳連棟,年僅32歲。

  “團隊中還有很多90後,他們雖然沒有出現在獲獎名單中,但都參與了項目中的一些核心演算法。”陳連棟説,團隊將繼續向新領域發起挑戰。

  人才是第一資源。為加強青年和後備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學家開展探索性、原創性研究,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近年來,省科技廳、省基金委遵循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與成長規律,在原有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基礎上,陸續增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形成了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四步走”,梯次推進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為科學基金“探索、人才、融合、交流”四大系列資助體系之一。

  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河北跑出了加速度。據統計,目前,河北省基礎研究專家隊伍基本穩定在1萬餘人,造就出了一支年齡結構相對合理的研究隊伍。入選兩院院士2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4名,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5名,為歷史最好水準。

  此外,省科技廳、省基金委探索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凝聚並穩定支持一批優秀的創新研究群體安心從事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2020年度設立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項目管理實行“3年+3年”支持模式和與評價結果掛鉤的動態管理機制,賦予領銜科學家更大創新自主權和經費使用權,切實把科研人員從繁冗的審批、煩瑣的課題申報、經費管理等雜務中解放出來,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充分釋放創新創造活力,鼓勵創新團隊聚焦“從0到1”重大原創,勇闖科研“無人區”。據悉,今年批准立項的10個創新群體項目,涉及河北省7所骨幹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目標緊貼國際科學技術前沿、緊貼河北省産業鏈“卡脖子”基礎理論問題,堅持前沿探索和目標導向有機結合,佈局在新材料、智慧製造、能源化工、人口健康、農業科學等前沿領域。

  在積極培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河北省著力匯聚全國智慧,堅持“育才”與“引才”並舉。2020年,省政府與國家基金委共同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河北),共同促進跨區域協同創新,推動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聯合基金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組成部分,面向全國,公平競爭,分批擇優支持。”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協議,2020—2024年河北省和國家基金委將投入4億元,針對河北省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科技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吸引和集聚全國優秀科研人員,重點圍繞河北省生物與農業、環境與生態、能源與化工、新材料與先進製造、現代交通與航空航天、電子信息、人口與健康等相關領域,開展有區域特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進一步增強河北原始創新能力和基礎研究水準,全面提升河北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