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UFEI中國大學未來教育指數十強大學,分別是:1清華大學、2浙江大學、3北京大學、4上海交通大學、5復旦大學、6四川大學、7武漢大學、8華中科技大學、9華南理工大學、10北京理工大學。
未來教育所培育出來的“未來人才”,應是面向未來的“智造者Intelligence Talent”,是能夠從掌握知識躍遷到生成智慧,從履行工作任務越升至創造個人價值。
大學創新智造競爭力指數,從大學創新智造賦能能力和大學創新智造能賦價值兩個維度出發,從創新智造賦能的師資力量、科創投入、智造環境,和創新智造能賦的人才育出、智造轉化、智權成果,構建指數模型。
大學的書院建構,是大學未來教育創新實踐模式,也是大學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路徑探索。UFEI大學未來教育指數,跟蹤和評測中國大學未來教育轉型和發展的創新經驗,予以梳理、總結和提出第三方獨立建議和報告。
UFEI大學雙創教育指數,從大學雙創教育賦能和大學雙創人才能賦兩個維度出發,通過賦能能力、賦能密度、人才育出、人才創價構建大學雙創教育指數模型,從而呈現全國大學雙創教育數據圖譜。
世界一流城市一定有一所以上的頂尖大學。因為世界一流城市擁有的先進交通、通信和基礎設施以及前衛城市文化、活躍經濟等,會吸引全球範圍的優秀人才加入,成為頂尖大學教學、科研和教育學習的最佳地。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而我國高校專利轉讓及專利許可的比例僅為2.03%,高校科研轉化率低成為一直備受關注的問題。
通過設立開放課題,從一年級開始到四年級分別進行真刀真槍的科研實踐訓練,低年級的學生用小型載體,主要在室內進行智慧車路線設計及實際演練。高年級學生可以使用更高一級的載體,可以在校園或園區內進行實地訓練。
教師是大學的核心資源。大學對未來人才的培養,最終需要教師身體力行的實踐。師生比,作為大學未來教育指數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專任教師數量與全日制在校生數量之比,反映大學教師資源及人才培養價值率的賦能能力。
全球未來教育指數是評價國家及區域經濟體教育發展水平,由經濟學人智庫編制發佈。本期未來教育指數頻道,特邀中國台灣學者撰文對全球未來教育指數進行介紹與概況研究,並分享中國台灣未來教育發展情況。
CCE創意智造指標,作為大學未來教育指數的重要指標構成,從創意智造條件、創意智造交易、創意智造價值三個維度,綜合反映大學創意智造的創意創新能力、創意創新轉化機制、創意創新價值產出。
未來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仍應以千百年來教育家們所追求的“喚醒”功能為宗旨。從“互聯網”到“物聯網”是一個技術的飛躍,從“物聯網”到“室聯網”則是一次由技術向教育主題和意義的回歸。
雙創教育,並不是為了鼓勵大學生都去創業,而是為大學生走出校園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做更好的能力儲備,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能力。
未來教育,是知識升維。從一維知識點的累積,逐漸形成二維知識面;通過系統化構建,形成三維知識體;再通過想象力、邏輯推演、批判思維等能力訓練,形成四維知識創造。
據2017年《高校團學創業促進工作發展報告》數據:約95%的高校開設了與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其中48.1%的高校編寫了相關教材。73.3%的高校建立了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設立“創新創業學分”。
“大學未來教育指數University Future Education Index”,是基於未來工業發展對教育變革的驅動、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能力需求的轉變,構建大學教育評價體系和應用標準,以人才價值率(未來教育指數/未來人才指數)作為大學未來教育資源與未來人才需求的核心價值坐標,對大學教育轉型升級進程進行相關指標和數據監測,提出方向性指引和決策參考,致力於成為中國大學未來教育變革趨勢的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