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2020-06-19 09:12:21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趙宇靜

  原題:“東安屯”變形記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不只是居民享受到棚戶區改造帶來的幸福生活,以前沒有辦公室的基層社區也有了為民服務的大廳和供居民活動的場所。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東安屯居民范大叔手機裏收藏的以前老照片。當時這樣的磚房都是富裕人家才有的。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長通路附近的老房子,在棚戶區改造後已經拆除。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東安屯棚戶區改造前,到處是平房,居民院子裏堆著雜物。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以前,雨後東安屯的路上都是水。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長通路周邊小區居民回遷後住上了樓房。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長通街道清真寺社區棚戶區改造時,居民經常到工地看進度。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如今的東安屯高樓林立。

吉林長春:“東安屯”變形記

東萊南街社區不再是以前的低矮平房,馬路變寬,沿街商戶入駐,小區管理規範。

  在長春市曾經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東安屯、八里堡、楊家崴子、柳影路”,這裡面的4個地名,就是當時長春最破爛的地方。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這些老長春“知名”地標,采寫、刊發了多篇反映百姓生活變遷的報道。本期,記者來到了東安屯所在的長通街道,探訪那裏的老街與新貌。

  長通街道位於長春市南關區東北部,東鄰伊通河,西靠亞泰大街,南臨長春大街,北接寬城區二道區,轄龍興社區、永寧社區、東萊南街社區、清真寺社區、光複路南社區、東大社區。別看這裡離熱鬧繁華的重慶路商圈不太遠,卻是春城最有名的破爛老城區之一,幾十年來,這裡的變化見證著城市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低房大上坎兒,是老長春人的回憶

  説起東安屯,許多年長的長春人都會用別樣的語氣描述他們見過或聽説過的這裡過去的模樣。“説這裡‘知名’,其實是我們坐地戶的自嘲。我們這兒以前就是棚戶區,一水兒的趴趴房,夏天蹚著泥水走,冬天打出溜滑,就這還是這片兒最好的地方呢!”上個世紀70年代就在這裡居住的長通街道龍興社區居民李淑雲對以前的生活記憶猶新。

  “當時我剛到居委會工作,連辦公室都沒有,辦公都是在自家,平時我們就看誰家有矛盾了給説和説和,要不就是拎個小兜收布票、糧票、煤證、柈子證、衛生費啥的,一有事或者有任務就上委主任家開會。那時候家家條件都不好,屋裏有上水沒下水,上廁所只能去外面的公廁,一排隊就排老長了,所以總有人隨地大小便。”李大娘説,她記得很清楚,生活變好是在她所居住的棚戶區改造之後。“回遷後住上了樓房,有了上下水,有了室內廁所,也不用燒煤了。但當時還很少有柏油路,路上都是石頭瓦塊,雨天蹚水深一腳淺一腳的,一不留神就摔一身泥。長通街道原來是27個居民委,後來變成6個社區,到2003年之後社區和街道終於有了辦公室,人手也增加了,大家各司其職,小區衛生環境慢慢變好了,居民的環境意識也提高了。”

  憶起曾經的東安屯,今年76歲的長通街道清真寺社區居民孫起明大爺告訴記者,別看這兒窮,但公共交通還可以,解放初期,從火車站到東大橋建了一條有軌電車線路,軌道就建在長通路中間。“中間走電車,兩邊走行人和馬車、驢車,當時路面上還很難見到汽車,有軌電車幾乎就是附近能見到的唯一車輛。不過就算車票只有幾分錢一張,很多人也不捨得花,寧肯用兩條腿走路。大概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有軌電車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了,就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但它卻成了長通路一帶居民永遠的記憶。”記者從孫大爺口中了解到,長通路附近有座清真寺,在清真寺以東,以長吉鐵路線為界,東側叫東安屯,西側叫鐵嶺屯,清真寺社區就是以前的鐵嶺屯,現在仍有很多人這麼叫。“我是1968年搬到長通路住的,那時候長通路兩側破爛不堪,北側比南側更破、更窮。”孫大爺回憶説,當時鐵嶺屯就是貧困戶聚集區,而且大部分區域幾十年都沒能改善。“那時的地勢高低不平,尤其是向陽街那塊,是個大上坎兒,以前的房子大多是泥土房、磚房和青磚房,還有居民自己搭的棚子,雨雪天,住坎兒上邊的居民家沒啥事,住坎兒下邊的就不行了,夏天雨水灌到半人高,冬天大雪壓頂,一覺醒來連房子帶人都給埋雪裏了,喊人過來幫忙都沒人能聽見,只能自己往外挖。長通路棚戶區裏衛生環境很不好,衚同裏還總有宰殺活羊的買賣人,冬天還好點,至少臟水都凍住了;夏天,附近工廠的廢氣、牲畜圈捨得騷味、屠宰的血腥味、垃圾的臭氣、道邊墻皮子上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臭氣熏天,別提多難聞了,熏得外人不想進來,本地住戶一年四季都戴著圍巾、捂著鼻子走路……”孫大爺感慨道。

  棚戶區改造,舊貌換新顏

  説起城市發展、百姓生活變遷,在長通街道這裡,永遠離不開棚戶區改造這個話題。而每每説到棚戶區改造,每一位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為這項民生工程點讚。

  上世紀90年代,長通路以南的地塊因為更靠近長春市主街路而被改造,大商場、住宅樓拔地而起,漸漸形成了新商圈;而長通路北側由於人口較多、居住條件簡陋、改造難度太大,一直沉寂。“20年前,好多次有消息説要改造,來摸底的房地産開發商不少,甚至有開發商都進駐了,可是經過測算,最後沒有一個落實的。最後還是政府有魄力,下大力氣改造棚戶區,讓我們住上了樓房。”孫大爺説。

  記者從長通街道了解到,2007年7月,長春市政府決定由市土地收儲中心出資對該地塊實施改造,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2.63萬平方米,拆遷總戶數達到5427戶,建築面積約15.1萬平方米。拆遷範圍為東至東大橋、南至長通路、西至陜西路、北至小鐵道街。據了解,為了照顧回族居民的生活習慣,在規劃回遷房建設時,相關部門特意規劃了一個獨立的回族小區。“隨後,附近的監獄、小汽修廠、軋鋼廠、印刷廠都搬走了,空氣裏終於沒有了工業廢氣,我們這唯一的小學也從老長春監獄院子裏搬了出來,新建了教學樓,有了操場,孩子們再也不用下課都憋在教室了。”孫大爺笑著説,住進新樓房後,因為環境好了、生活水準提高了,大家也更注意衛生了,這個共同的家園越來越美了。

  在長通街道轄區,龍興社區改造比較早,清真路社區、東萊南街社區和永寧社區的改造升級是最晚的。“東安屯、八里堡、楊家崴子、柳影路這4個地方裏,我們東安屯改造是最慢的一個。看著別人都住上了新樓,我們是翹首以盼。”家住東灣半島小區的東安屯老住戶趙福珍阿姨在這裡住了60多年,她覺得自家的變化最能代表城市的變遷。“我生在這、長在這,現在的東萊南街社區辦公室就是以前我家所在地。現在我住得也不遠,就在社區對面樓上。”

  記者從老街居民處了解到,以前的東安屯地理區域現在被劃分為東萊南街社區和永寧社區,大體上以頭道溝上的永興橋南、北方的東萊南街和東萊北街為主幹道,永寧路為次幹道。

  今年80歲的宋玉春奶奶和趙福珍阿姨是老鄰居了,她住在東安屯也有51年了。低矮的平房、狹窄的衚同、惡臭的水溝……老街居民當時就生活在這片城中村裏。宋奶奶對以前的生活記憶賊深刻,“這裡到處是低房,因為地方窄、人口多,家家戶戶但凡院子裏有點地方的就都搭板子、磚頭加蓋房子,後來發展成三間房兩戶人家住,一家一間半。當時就連年輕人結婚住的都是偏廈子、浮房。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空間就越來越擁擠,環境也越來越差。幾乎每個電線桿子下面都是居民倒垃圾的地方。尤其是東萊南街和北街上很多人都出來擺攤,最多的時候能有上千個攤位,路上根本走不了車,那裏從早上吵到晚上,噪音污染太嚴重。我們都叫它‘破爛市’,可以想像附近居民有多鬧心了。”

  在東安屯伊通河西岸的一處棚戶區內有一棟建築物,有人説這是水塔,但老居民一般都叫它“炮樓”。58歲的范國臣棚改前就住在“炮樓”邊上。“改革開放以後,東安屯的坐地戶搬出去不少,一些外地打工人員蜂擁而至,他們把坐地戶裝煤、柈子的倉房都租去住了,又加蓋了浮房、棚子,東安屯又是另一番亂象,本地人走在裏邊都容易迷路。”范大叔告訴記者,棚改之前,東安屯居民一直住在趴趴房裏,都是定時供水。冬天最怕水管上凍,屋子裏沒有下水道,沒有煤氣罐,沒有暖氣管,有些人家連炕都沒有,只能燒煤、燒柈子。“現在的年輕人根本想像不到我們當時的日子有多難。還好,2007年底,張羅了10多年的棚戶區改造終於動真格了。”

  兩年時間,東安屯大變樣,高樓大廈蓋起來,街路開始整修,沿街商戶開始入駐。2009年末,居民回遷。東安屯已更名為東灣半島,舊貌換新顏。原來只能走一輛車的龍脊路加寬成雙排帶護欄的機動車道,泥土路也變成了柏油路;居民區高樓林立,新建的小區普遍在20層以上;遍佈南北街的東安屯破爛市因為擾民、阻道逐漸被取締。近幾年,東安屯邊上的伊通河更是治理完畢,蜿蜒流淌的河水猶如一條玉帶,貫穿城市南北;一盞盞路燈、亮化燈清晰地勾勒出整條河流的優美身姿,燈光中朦朧綽約的樹木、古色古香的樓亭、美輪美奐的景觀讓人仿佛置身在江南水鄉。河邊帶狀公園風景如畫,夏日裏人們賞花乘涼,釣魚嬉戲;冬日裏銀裝素裹,雪後的玉樹瓊花更讓人流連忘返。徒步健身的青年,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拖著音箱“吹曲兒”“吊嗓子”的音樂愛好者……只要帶上手機,按下快門,拍出來的張張都是可以做手機壁紙的“大片兒”,照片中處處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吉林日報記者 馬賀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