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省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2020-08-18 09:24:05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系列報道之四

吉林省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大田裏,大型農機正在噴灑農藥。(資料圖片) 李坤 攝

吉林省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5月26日,四平市舉辦草地貪夜蛾防控應急演練。(資料圖片) 李坤 攝

吉林省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的養雞場內,工作人員正在撿拾雞蛋。 李坤 攝

吉林省四平市抓“六保”促“六穩”:繃緊穩糧之弦 端牢百姓飯碗

  溫室大棚裏,青翠欲滴的蔬菜長勢喜人。 司農 攝

  吉林日報8月18日訊(記者 崔維利 楊率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四平市積極探索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擴大畜産品和蔬菜生産規模、抓好糧油肉等重要生活物資儲備供應。繃緊穩糧之弦,端牢百姓飯碗,看四平如何發力?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保障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7月8日,雙遼市的玉米地裏,青青禾苗已長得茁壯結實,比人的膝蓋還高,棵棵都承載著人們豐收的期望,四平市農業農村局正在這裡組織開展針對草地貪夜蛾的全市協同配合應急防控演練,指導專家講解了草地貪夜蛾的識別方法、生物學特點和防控措施,雙遼市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伍模擬了如何應用不同類型的植保機械進行應急防控。

  除開展應急演練外,四平市積極強化物資保障,市縣兩級累計投入資金787萬元。現有庫存藥劑25.7噸,並與80家大中型農藥廠、供貨商達成協定,確保藥劑正常供應。組織全市275個植保服務組織開展統防統治,與通用航空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使用植保直升機和大型無人機開展航化作業,加上農民群防群治,日作業量可達到100萬畝。同時,為做好監測預警,安排專人定點定田,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蟲情監測。

  四平統籌做好農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極端水旱災害防範應對工作,開展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此外,全力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水準,壓緊壓實糧食生産目標任務,努力確保十三五收官之年糧食增産豐收。

  今年,四平市玉米播種于4月20日開始,共投入農機具9.33萬台,其中拖拉機4.37萬台、耕整地機械2.08萬台、精少量播種機2.85萬台、免耕播種機0.37萬台。截至5月25日,大田玉米播種已順利結束,玉米播種面積已超過694萬畝,其中免耕播種面積達到376萬畝,機播率達到92.6%;機械耕整地752.6萬畝,機耕率達到96.2%。

  全市水稻機械化插秧工作于5月中旬開始,5月25日前後達到水稻插秧的高峰期,全市共投入水稻插秧機3788台(套),水稻機插(播)面積55.6萬畝,機械化作業佔水田面積的88.25%。

  四平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李國興説:“在疫情特殊時期,四平農業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還實現了升級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農業機械化和現代科技的注入。”

  在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過程中,四平在全市範圍內推廣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農業技術。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建立耕地品質調查監測評價及結果發佈等制度,提高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的品質。深入實施風蝕治理和水蝕治理等技術措施,使全市黑土地的土壤養分狀況、理化性狀得到改善,耕地品質等級明顯提高。

  深入推廣“梨樹模式”:使用新型農機具,達到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和不整地作業要求,實現了一次作業即可完成清理秸稈、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形成了以“秸稈覆蓋、條帶休耕、機械化種植”為主要內容的玉米種植模式。“梨樹模式”帶來了改善土地、保護環境、提高效益的綜合效應。今年,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預計玉米産量可達到15億斤,可為當地農民增加收益2500余萬元。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關義新表示,“梨樹模式”保證糧食增産的同時,保持了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持了水土資源,對生態環境的改善非常重要。這項技術除了培肥土壤,還有抗旱保墑、防止沙塵暴等更多功能。

  據統計,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雙遼市國家級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整縣推進共計180萬畝,佔全省9個國家級黑土地保護試點項目縣(市)區的33%。2020年,四平市集成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366萬畝,同比增長25.3%,佔全省1800萬畝的20.33%,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四平力量。

  建場搭棚,擴大規模——

  提升畜産品和蔬菜生産能力

  肉質鮮美、皮薄柔嫩、瘦肉率高、綠色無公害,“梨樹白豬”憑藉著這些優點遠銷北京、廣東、福建、內蒙古等地,年外銷150萬頭,其産區成為吉林省首批認定的10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之一,“梨樹白豬”這一區域公用品牌越發響亮。

  從梨樹縣走向全國,走上更多人的餐桌,“梨樹白豬”一步步壯大,其發展離不開“三個基地”的建設——

  將10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作為原料供應基地,建設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26個;依託梨樹經濟開發區整合農産品加工産業集聚園區,依託紅嘴農高公司年産24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加速園區産業化、産業集聚化,挖掘特色農産品的增值潛力,建設精深加工基地;不斷完善倉儲物流設施,全速推進配套建設倉儲、物流、冷鏈設施,建設倉儲物流基地。

  同時也離不開“三個體系”的塑造——

  完善良種繁育科技支撐體系,把新品種培育和技術創新作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措施,加大“梨樹白豬”品種資源保護;建設品牌與市場行銷體系,不斷提升管理服務能力,培育和擴大消費市場,建立特色品牌目錄製度,優化品牌標識;建設品質控制體系,制定全系列標準,引進品質追溯技術,加強檢測機構建設和人員培訓,確保特色農産品品質安全。

  為了抓好以生豬為主的畜禽養殖,穩定養殖業,保障肉類産品供應,年初以來,四平市積極克服疫情影響,落實惠牧養殖政策,提振養殖場戶信心;守住疫病防控安全底線,健全完善防控網絡,實現防控全覆蓋,確保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目前,四平市生豬生産正在加快恢復,種豬和仔豬跨地區調運需求持續增加,非洲豬瘟跨地區傳播風險也隨之加大。為有效控制風險,四平市從4月初開始,開展了為期60天的違法違規調運生豬專項整治行動。

  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認真開展違法違規調運生豬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對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情況進行周調度,並對進展較為落後的地區下發通報。全市強化宣傳引導,緊盯時間節點,抓牢關鍵環節,確保此次整治行動落實到位。

  截至6月初,全市共設立檢查站點14處,出動生豬養殖場戶監督網格化監管人員429人,包保生豬養殖場戶901家,開展督導檢查5次,下發宣傳資料1.2萬份,共查處生豬違法違規調運案件8起,查處違法違規生豬運輸車輛5台,查處無檢疫證、無耳標生豬128頭。

  中小規模生豬養殖是四平市生豬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全市生豬養殖比重60%以上。中小規模生豬養殖場的復養增養,既影響到四平生豬生産恢復發展的情況,又與發展産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密切相關。

  5月份,四平市畜牧工作總站面向全市中小規模生豬養殖戶及畜牧技術推廣人員開展遠程網絡培訓活動。本次培訓精心選擇了4個視頻講座,皆由生産一線知名專家主講,內容包含生物安全防控管理、選種選配與公母豬飼養管理、增養復養案例介紹等,這為全面提升生豬養殖産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水準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此外,四平市積極落實“吉農牧貸”扶持政策,爭取風險補償金2000萬元;申請生豬養殖獎補項目,伊通溫氏農牧有限公司獲得第一季度“開門紅”政策補助30萬元;對國(省)外引進種豬提供補助,實施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政策,保障生豬穩産保供工作進展。

  同時積極組織各地開展輿情宣傳,組織畜牧獸醫人員深入養殖企業宣傳養殖政策、提供養殖信息,開展養殖和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與指導。對不願意繼續從事生豬養殖的,及時引導轉向,從事肉牛、肉羊和蛋(肉)雞飼養,防止因生豬養殖數量下降而出現豬肉價格上漲、供應緊張的局面。

  截至6月底,四平市生豬飼養量達到271.9萬頭,同比增長1.8%;生豬出欄達到128萬頭,同比增長6.3%;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18.1萬頭,同比增長14.7%,全市生豬生産行業企穩向好發展。

  餐桌上不僅要有肉,也要有菜。走進鐵東區山門鎮頭道村的惠麗農場,放眼望去,這裡數十棟蔬菜大棚和普通大棚並沒有區別,但內部卻別有洞天。在一棟3500平方米的文洛式溫室蔬菜園內,氣息溫暖濕潤,陽光和流水聲映著一排排整齊的水培蔬菜,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惠麗農場種有生菜、土豆、白菜、番茄等多種蔬菜,為了讓消費者更加放心,農場還用視頻攝像頭將農場每個區域的蔬菜從種植到配送全程記錄,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開放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

  在梨樹縣中心村蔬菜種植基地大棚,基地負責人彭曉雲介紹説,這裡主要以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他隨手摘下一根翠綠嬌嫩的黃瓜:“這黃瓜正是我們首批種植成功的果實!”

  首批?見記者疑惑,彭曉雲解釋:“去年12月份我才回家鄉。在外8年的打工經歷,讓我學到南方很多先進的棚室管理經驗。這不,我採用山土種植模式初試成功,靠山土本身的營養和有機菌肥培育蔬菜,不打農藥。你手裏拿的黃瓜,絕對純綠色無公害哦。”

  據悉,去年,四平市標準棚室面積已發展到5.28萬畝,規模園區累計達到77個,棚室菜瓜果菌産量達到67.3萬噸,實現産值21.7億元。今年,四平市又新建棚室面積360畝,累計生産蔬菜16萬噸。

  充實庫存,增加儲備——

  保障重要生活物資儲備供應

  充足了“米袋子”,裝滿了“菜籃子”,同時也要建好儲備重要生活物資的“大倉庫”,保障糧油肉的穩定供應,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

  疫情期間,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嚴格落實糧油應急保障機制和應急處置方案,保證糧油應急加工企業、儲運企業、配送中心、投放網點全環節暢通有序。

  “守好門”,保障企業正常生産作業。嚴格落實復工復産疫情防控要求,深入市區36戶糧食收儲企業,上門服務指導復工復産,為直屬企事業單位建立“吉祥碼”中級站點,按要求做好入門掃碼測溫工作。緊盯糧油加工和運輸環節精準施策,保障南山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通達米業、佳樂寶、天成玉米等糧食收儲和深加工企業生産作業。向上申報佳樂寶、南山糧食倉儲物流有限公司等12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政策扶持。

  “站好崗”,保障成品糧油鹽市場平穩。自1月28日,啟動糧油監測日調度制度,密切關注成品糧油價格、供需情況。設立17個成品糧油應急加工點,指導糧油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保證大米220噸、麵粉80噸、食用油10噸日進貨和供應量;指導四平市鹽業公司在保證應急儲備的同時,動用443噸食用鹽庫存,保證糧油鹽市場供應充足;共向市場投放凍豬肉268噸(共儲存268噸),及時有效調節春節和疫情期間豬肉價格,讓百姓吃得上、吃得起放心肉。

  “儲物資”,保障應急物資儲備充足調用及時。分7批次,調撥3000件應急物資,保障疫情防控一線;按照市政府指令,不到24個小時,緊急組織、採購優質“稻花香”大米,馳援浙江金華。協商大米加工企業建立5000噸成品大米儲備量,協調中儲糧四平直屬庫,將5.4萬噸最低收購價水稻作為應急原糧儲備,特殊時期提供應急口糧;指導軍糧供應站緊急購進大米82噸,保證軍糧供應充足;建立了市區15天應急成品糧油儲備,儲備大米3000噸,小麥粉1125噸,食用植物油225噸。

  現在疫情已漸漸穩定,但仍不可大意,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結合城區人口總量、糧油加工企業加工能力和企業動態糧食儲備能力,採取政府委託、部門監管和企業實施的方式,已完成城區15天應急成品糧油儲備任務,確保特殊情況下應急需要,隨時保障市場供應動態平衡。

  為增強國有糧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四平市全力推動企業進行公司化改制,並積極開展玉米市場化收儲運營,為國有糧食企業轉型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目前,四平市直國有糧食企業庫區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總收儲能力75萬噸。推行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為內容的6S管理活動,打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打破了以往“收糧賣糧”的傳統經營模式,緊盯玉米高端市場,形成“創品牌、管品牌、強品牌”創新發展思路,逐步鍛造企業發展“軟實力”。

  7月30日,在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雙先”表彰暨經驗交流視頻會上,四平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榮獲2019年度“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品質大清查先進單位”兩項殊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