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千里沃野織錦繡——吉林省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2020-08-21 09:00:59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撫松縣露水河鎮東勝村百合花海姹紫嫣紅,引得眾多遊客遊玩拍照。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渾江區七道江鎮旱溝村鼓勵農民發展林下養殖,實現脫貧致富。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臨江市六道溝鎮七道溝村農戶在進行有機稻田間管理。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長白縣新房子鎮老人溝村將養蜂産業作為重要的扶貧項目,通過“第一書記”代言,用好線上線下渠道平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優勢,增強“造血”功能,助力脫貧攻堅。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臨江市葦沙河鎮白馬浪村種植戶在侍弄五味子。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渾江區紅土崖鎮綠興生態園的現代農業基地裏,種植戶在採摘蔬菜。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江源區灣溝鎮西川裏原宿生態農業文化産業園裏,種植老品種西瓜雖産量低,但口感好。

千里沃野織錦繡——白山市建設“一谷一城”發展特色農業見聞

 靖宇縣三道湖鎮珠子河村藍莓喜獲豐收。

  吉林日報8月21日訊(記者 王春寶 洪銘潞 李慧龍):一個個百畝、千畝長白山藥材種植基地裏,人參、貝母、五味子、艾草等道地中藥材迎風而立,藥香撲鼻;

  一座座“開心農場”讓市民變“地主”,“我在鄉下有塊田”項目圓了城裏人的“田園夢”;

  一朵朵鮮花鋪展成姹紫嫣紅的四季花海,五彩斑斕的百合花開滿東勝村110畝的山坡地,時下的白山,除了葉的浪漫,還有花的斑斕;

  ……

  在白山1.75萬平方公里的綠色沃土中,以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綠色産業格局正在形成,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具有鮮明長白山地域特色的道地中藥材、綠色蔬菜、花卉旅遊等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你方唱罷我登場,持續不斷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白山市依託森林覆蓋率“全國地級市最高”獨特優勢,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信心不動搖,全面實施“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全市上下堅持奮戰當下、贏在未來的理念,結合區域特點,做足特色文章,打造“參、蛙、菌、藥、菜、牧、果、蜂、漁”九大板塊産業集群,培育綠色農産品知名品牌,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實現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

  “北藥基地”好“豐”景

  長白山區素有“立體資源寶庫”之稱,是我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之一,東北亞地區最大的藥用植物種質基因庫,藥用資源種類位居前列。白山市地處長白山區核心腹地,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60%的面積在該市,是長白山道地藥材的核心産區。

  獨特的區位和氣候條件,蘊育了品質上乘、品種獨特的道地中藥材,加上長白山區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環境、肥沃的黑土地,使生長的藥用植物成分遠高於其它産地,具有優質的藥用價值,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中國人參之鄉、西洋參之鄉、紅景天之鄉、北五味子之鄉。

  好資源如何轉化為經濟優勢?白山人一直在求索最佳答案。

  綠色轉型,“特色”為要。在白山市“一谷一城”旗幟感召下下,提振了眾多中藥材種植企業的信心,大家因地制宜,積極謀劃,開闢一條生機盎然的發展新路,真正使白山市成為道地中藥材種植的沃土。

  微風習習,在紅土崖鎮的長白山道地中草藥種植基地1600畝的土地上,文冠果、金蓮花、威靈仙、白頭翁等14種長白山道地中藥材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紅土崖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鎮裏經過廣泛調研,確定了種植中藥材、打造全市“北藥重鎮”的目標。2018年,總投資2080萬元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建成。基地內種植的芍藥、金蓮花、威靈仙等中草藥,經過研發改良,不但可以入藥還可以在每年的六七月份作為觀賞植物,實現觀光農業産業新業態。

  眼下正值草木茂盛的季節,農民們正忙著給新栽種的種苗除草。地頭裏,家住三道岔村的王希雲忙得不亦樂乎。過去的她守著自己土地以種植玉米等大田作物為主。“自從政府引進了這個項目,我就把家裏的土地流轉給藥材種植基地,粗略算下來,土地流轉加上打工賺錢,一年的收入能達到兩三萬,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幹活都更有力氣了。”

  打造“一谷一城”,不能一蹴而就。它是農業轉型的方向目標,産業發展需要循序漸進。

  長白縣八道溝鎮葫蘆套村2019年試種了40畝的旱半夏,當年種植、當年就産收6萬斤。嘗到了甜頭,今年擴種至100畝,10月份收穫,一畝地最少能産2000斤。

  “只可惜去年種少了,看這形勢,來年還得擴種!”村黨支部書記金國虎介紹説,旱半夏是常用中藥材,春天種植,秋天收果。根據調查,在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上,半夏幹品很少,而且需求超過了供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目前,村裏通過土地流轉開展示範性種植,預計每畝地可收入6萬元左右。

  增收致富,“路子”要走對。讓廣大閒置在家的農戶都參與到特色農業生産建設中來,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現在我們村,家家都是萬元戶,生活別提多美了!”如今,臨江市葦沙河鎮白馬浪村村民説起生活的變化高興得合不攏嘴。走進白馬浪村五味子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架架翠綠的藤蔓,一串串宛如紅寶石的五味子挂滿藤間,預示著今年又要迎來大豐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地處偏遠、常住人口只有136戶398口人的小山村,呈現出村容美、百姓富的繁榮景象。村黨支部書記劉長龍一語道破:種五味子。

  2016年之前,白馬浪村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玉米、大豆,一年下來一畝地也就能掙200多元。白馬浪村地處國家原麝保護區緩衝區內,保護區規定轄區內不許有生産性企業和建設性項目實施,使得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建設緩慢,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

  “如何打破掣肘,還得靠生態。”劉長龍介紹説,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白馬浪村選擇發展特色種植業——五味子,經過四年的不懈發展,五味子種植面積已達1700畝。種植戶達到97%以上,年産量可達100萬公斤,年銷量總産值可達1400余萬元,五味子真正變成了白馬浪村致富的“金果子”。

  村民姜孟彥就是通過種植五味子脫貧致富的典型。沿著鄉路一路向東行駛,臨近鴨綠江畔,姜孟彥正穿梭在藤蔓間為五味子剪枝。“以前生活不容易,種植玉米、大豆,一年忙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2016年跟著村裏一起種植五味子,三年來,掙了100多萬元,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白馬浪村地勢高、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水源優質,使得這裡生長出的五味子個大飽滿、品質優良,深受全國各地的客商青睞。“我們正打算建個五味子烘乾廠,把新採摘的鮮果加工成乾果後,直接給客商發走,這樣不僅減少了運輸成本,同時還能增加一部分收入。”談及未來發展,劉長龍目標明確。如今,土地稀少、位置偏遠的葦沙河鎮白馬浪村,通過特色種植,成為十里八鄉的小康村。

  打好生態牌,念好特字經,種好搖錢樹。憑藉良好基礎,依託生態資源,全市各地多維度發展道地藥材産業風景如畫。

  攜一縷盛夏的芬芳,伴著初秋特有的濃郁,記者走進了撫松縣興隆鄉南天門村的撫松舜太文化艾草産業示範園。置身在一望無際的艾草田中,迎面撲來陣陣艾草獨有的清香,一株株艾草長勢喜人,風光旖旎。

  艾草,自然生長于山野之中,尤以野生的長白山天然艾草“除濕祛風”效果最佳。艾草的作用極多,除去直接做成食品食用,還可用來泡腳驅寒、止血止痛等。

  南天門村村民世代都有種植艾草的習慣。村民常常在端午節期間,將其挂至門樑上,辟邪康養。2019年,南天門村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了550畝艾草基地,成為了村集體持續發展的支柱産業。

  “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雖然艾草有很多的功能,但作為一種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菊科草本植物,似乎只有端午節時才能賣出好價錢。種這種作物,能掙錢嗎?

  南天門村黨支部書記王曉東給記者算了一筆收益賬:“小小的艾草,通過一産種植,讓村民租地有收入,勞作有工錢;二産加工,延長了産業鏈,提升了附加值;三産服務業,用於民宿體驗、發展旅遊的村民,每家都能增添有‘艾’環節。”

  艾草雖小,卻體現了白山市“生態種植、有機品質、綠色康養、一二三産融合”的總體發展思路。艾草悠悠藥香至,顆顆綠草不僅為人們帶去健康,也為南天門村的村民們帶來財富。

  立足資源優勢,白山市緊緊圍繞長白山道地中藥材産業帶,重點打造十大産業示範基地、六大産業示範園區,培育八大加工企業。建設五味子、靈芝、平貝母、天麻、返魂草等十大中藥材産業標準化種植基地,發展壯大靖宇縣中藥材産業園區和撫松縣人參加工園區等六大産業園區,培育壯大龍頭加工企業,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加快形成三大北藥種植産業帶和“六區多園”深加工産業集群,完備産業發展鏈條,加快推動長白山醫藥和野生資源健康産業發展,打造中國北藥基地。

  “菜籃子”裏強品牌

  為提高綠色蔬菜城市自給水準,白山市加快發展以大棚、溫室蔬菜為重點的棚膜經濟。全市綠色標準化棚膜面積達到了1萬畝,年均增長20%。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産業,培育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70個、綠色特色示範大戶500個,綠色特色産業生産基地達到了40萬畝。

  綠色發展,綠在“有機”、綠在“創新”。

  網絡虛擬世界中的“開心農場”如今已被渾江區紅土崖鎮簸箕掌子村演繹成了現實。在這裡,你可以租一塊地種菜,自己當“地主”,不僅可以吃上純綠色蔬菜,還可以通過勞動來釋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體會到農耕的艱辛和樂趣。

  盛夏至初秋,正是各種大田蔬菜成熟的季節,在簸箕掌子村“綠興生態園”的現代農業基地裏,每天都有多位“地主”來這裡收穫他們的勞動果實。

  在菜地裏忙著摘菜的市民張女士喜滋滋地向記者介紹起自己的成果,“我種的有豆角、番茄、茄子、辣椒,還有黃瓜、生菜、大蔥等等,自己吃不完,還送給了親朋好友,自己種的,全是傳統老品種,沒有農藥化肥,還是當年那個口味。這段時間,隔兩三天就來摘一次。”

  一大早,家住市區的李淑嫻大媽閒不住了,讓兒子開車把她送到了農業園,不僅享受一下田園生活,順便採摘成熟的蔬菜。去年下半年,李淑嫻就在這裡認領了自己的一塊地,正式有了“地主”的身份。由於年齡大不方便打理,她採取的是全託管的模式。

  李大媽一邊採摘成熟的蔬菜一邊對記者説,“歲數大了,一直有個‘田園夢’,如今真正實現了‘我在鄉下有塊田’的願望,現在這番茄、菜豆都可以採摘了,吃著自己田裏的綠色蔬菜,放心!”

  行走在基地裏,路兩旁的田野一派生機。一大片農地被分成60多平方米的多個地塊,編號從A001到D120,橫平豎直、區劃明確;油麥菜、香菜、小蔥、黃瓜,這些常見的蔬菜在枝莖上恣意生長,滿是收穫;幾位技術員在田間除草、間苗、扶秧、摘菜,動作嫺熟。

  “從我們農場到市區,車程也就10多分鐘,交通優勢非常明顯。城市的居民,以一年1980元的價格,租下一塊土地,可以自己種植,也可以選擇村裏安排的專業人員進行有機耕種。到了每年5月至10月,市民可到地裏採摘,也可由公司配送到家,實現有機蔬菜從田間直接到餐桌。”農場技術員王洪生驕傲地介紹道。

  紅土崖鎮借助白山市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戰略的東風,2019年成立了綠源現代農業種植有限責任公司,流轉本村農民70畝土地,劃分成近200個地塊,租給城區市民,讓村民和集體的收入不斷增多。

  “我們現在地處的是1號園區,裏面種的都是些辣椒、豆角、黃瓜等需要精細管理的瓜果蔬菜,再往前走不遠,就是我們的2號園區,種的是土豆、地瓜等粗放管理的,為的就是保證全年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各種應季蔬果。”王洪生告訴記者,他們農場的口號就是“你在鄉下有塊田,包你一家吃半年”。

  據介紹,紅土崖鎮以高於市場價流轉農民土地,進行整合後,每畝地收益達6000元,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吸納當地農民就業。

  “我的土地流轉給了農業園,一年每畝租金600元,現在還在園區裏打工,成為了蔬菜技術員,一個月工資就有3000多元,靠著自己的手藝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我很知足。”王洪生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著。

  今後,該基地還將拓寬畜禽産品養殖業,並逐漸向周邊市民提供果蔬採摘、農家樂等旅遊項目,讓這片土地持續迸發出勃勃生機。

  走進江源區灣溝鎮西川村,百畝開闊的田野被紫白菜、紫甘藍、七彩椒等作物裝點得如詩如畫,一個個正在實施的産業項目已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西川村土地平整,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依託這一優勢,2019年底,灣溝鎮成功引進了計劃總投資8.92億元的西川裏原宿生態農業文化産業園項目,將打造集農業採摘、生態觀光、農産品加工、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項目。

  “紫甘藍耐寒性好、結球緊實、色澤艷麗、適應性強、産量高、品質好,營養獨特,非常適合種植。”在園區裏,談起蔬菜種植,西川村黨支部書記喬俊傑侃侃而談,“我們今年先試種300畝,為了實現綠色有機,用的全部都是有機肥,讓好産品引領消費!”

  “下一步,村裏準備繼續流轉土地,小南瓜、紫油菜、紫生菜、紫芹菜、土豆等項目也都在規劃中。遊客來了,既可以採摘蔬菜,還可以在這住下,上面還有水庫可以釣魚。”看著項目進展如火如荼,喬俊傑不禁喜笑顏開。

  特色是産業發展的基礎,如何延長産業鏈條,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綠色農業新格局,白山市正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綠色有機品牌上下功夫,依託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模式,實現特色農産品提質提檔升級。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菜籃子”工程上,樹立問題導向,以“特”為先、以“綠”為主,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科技服務,推動生態農業在白山大地鋪陳開來。

  撫松縣興隆鄉新豐村一片土地貧瘠的山坡上,種著紅秋葵、黑藜麥、黑土豆等特色蔬菜。除此之外,像小藥材、經濟果樹、綠化樹、特色花卉、山野菜、糧豆等七大區域,150余個農業示範新品種,在200畝的土地上,長勢旺盛,生機無限。

  “別看現在基地裏一片蔥綠,在選取試驗區域時,我們特意將實驗示範生産地選取在條件惡劣的霜道和冰雹多發區的地塊,為的就是幫助農民解決‘種什麼、怎麼種、沒市場、高風險’等問題,篩選出適合農民、效果最好的種植作物,為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撫松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劉美良一語道破關鍵。

  2019年,撫松縣投資28萬元,打造了“農作物新品種種植試驗示範和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對比試驗示範基地”,推廣施用有機肥,實驗田間綠色耕作,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豐收,消除農民後顧之憂。

  “聽完技術員對種植山野菜在管理細節上的講解,真是眼前一亮,通過這次交流探討,俺決定明年對照著大規模發展,讓種植山野菜帶來更多的經濟實惠……”來基地學習的沿江鄉楞場村種植戶吳傑信心滿滿地説。

  “今年,基地面積由原來的100畝擴大到200余畝,試驗推廣配套安裝新型綠色防控設備15台套。同時加大對病蟲害的監測,科學統籌防控病蟲草害。”劉美良介紹,現在,縣域內外許多農民都來參觀、學習,基地也大力推廣適合本地發展、前景好、效益高的特色作物和品優、價廉的有機肥、微生物菌肥。如今,示範基地已然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樣板田”、白山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的“轉化器”。

  推動退糧進特、休耕輪作,打造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白山市用真金白銀帶動農業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

  “致富花”開正當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這條路要紮實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留下的殷殷囑託,已經成為白山人的行動遵循。如今的白山,穩穩地端起了生態的金飯碗,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特色農業和生態旅遊相得益彰。

  微風徐來,花兒們隨風搖曳,向遊客展露笑顏。行至撫松縣露水河鎮東勝村,這裡的百合花海已恣意怒放,紅的、黃的、粉的、橙的、白的……五彩斑斕,110畝的百合花在微風裏輕搖慢擺,一眼望不到邊。

  徜徉在百合花海中,聞著沁人花香,賞著優雅花姿,雖不是週末,但是來遊玩的車輛絡繹不絕。遊人們穿梭在花海之中,享受著麗日的美好。波光粼動微風起,遍地花海一村香,借助著生態+旅遊帶來的巨大紅利,東勝村村民的日子也過得如花般“美麗”。

  以前的東勝村,村民的收入主要以大豆、玉米為主,兼一些零星養殖,收入並不高。加之東勝村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大片土地撂荒,是名副其實的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的“三留守”村、省級貧困村。

  “我們東勝村,是通往長白山景區的必經之路,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到長白山遊玩的遊客,幾乎沒有留意過我們這兒的存在。究其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像樣的産業吸引遊客。”東勝村黨支部書記王守彩談起以前的發展愁眉緊鎖。

  “現在不一樣了,自駕到我們這裡休閒度假、觀光花海的遊客絡繹不絕。”王守彩介紹,這樣的變化得益於東勝村黨支部瞅準白山市“一谷一城”發展戰略,2018年,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引資建設百畝花海觀光園,形成集山、水、林、花、果于一體的休閒度假觀光體系,實現傳統農耕的華麗變身。

  “這裡真的很美,去年在朋友圈看到這裡有一片百合花海,今年花季,就帶著一家老小過來看看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你看剛剛拍的照片,就像置身在畫中,真的太美了。”徜徉于花海中的延吉遊客李女士讚不絕口。

  “現在正是盛花期,每天來這的遊客都達1000人以上,車子多得山下的停車場都停不下。”撫松縣露水河興旺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監事長厲成花,接過遊客的話,樂呵呵地説,“我們擁有像香水百合、羅賓娜等13個百合品種,除了旅遊觀光,我們主打鮮切花售賣,顧客在網上下單,我們負責切割、打包、發貨,東三省乃至河北的好多的客商都在我們這訂購。”

  厲成花還介紹到,在2個月的花期內,合作社通過觀光旅遊收益可達10萬元,售賣鮮切花純利潤10萬餘元。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培育種球進行售賣,每年純收益30萬元,帶動合作社近50人就業,除去打工的工資,還能為合作社成員分紅3000至5000元。

  “為更好地支持東勝村發展‘特色種植+旅遊業’,露水河鎮黨委、政府為我們東勝村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投資130萬元,現在路好了,還擁有1500平方米的停車場,東勝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厲成花對如今的幸福生活很知足。

  依託“一谷一城”戰略,讓以往默默無聞的東勝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打卡地”,而這片百畝百合也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

  進入八月,靖宇縣三道湖鎮繼紅村千畝金燦燦的油葵花落下帷幕,30多畝桔梗花又盛裝登場,迎來開放季。一片片淡藍紫色鋪滿田野,充滿浪漫色彩,美麗至極。

  繼紅村坐落于長白山腳下、白漿河畔,同樣是通往長白山景區的必經之路,而且緊鄰鶴大高速和長撫高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繼紅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金波根據村裏獨有的區位優勢,琢磨著是否可以依託“一谷一城”戰略,將特色農業和旅遊業聯合發展。2018年,繼紅村田園綜合體項目應運而生,打“旅遊”牌成為這個村走向富裕的第一選項。

  “開展庭院旅遊、特色採摘,在山坡種上像菊花、桔梗、紫蘇、蒲公英等具有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的中藥材,每年7至9月份開花時,既能成為花海供遊客觀賞,還能幫助農民增收。”王金波介紹説。

  “前一陣,大批遊客從長春、遼寧等地來到村裏觀賞金色的向日葵花海,紛紛拍照留影,有時一天好幾百人。”王金波自豪地説。“剛開始的時候,跟村民們推薦發展觀賞性中藥材種植,不但可以出租地、種油葵、打工賺錢,還會有遊人來看花海,到村裏吃飯、娛樂,村民還不相信。如今,當大批遊客到來問詢村民哪有農家樂時,大家臉上笑開了花,心裏研究著怎樣謀劃項目,儘快搭上‘旅遊’這班車。”

  千畝農田變“花海”,現在的繼紅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村,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紅火。

  挖掘生態潛力,打造綠色旅遊品牌,白山不遺餘力。依託旅遊資源,打造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區。全市休閒農業緊密依託區位、資源和産業條件,以花卉苗木、農家山莊和優質水産三大休閒農業帶為依託,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休閒農業板塊。

  以“綠”作底色,用“特”來收穫。放眼山鄉,綠色發展氣勢如虹;踏遍田野,轉型升級激情澎湃;白山大地,千里沃野,特色農業蹄疾步穩,“一谷一城”建設闊步前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