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2020-08-27 09:23:31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種植+養殖+“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産業帶動脫貧;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培育多元主體幫扶脫貧;做宣講+謀項目+解困難,1212名“專職管家”指導脫貧;定規劃+設清單+強服務,全方位多途徑保障脫貧——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發展特色産業帶動脫貧。如今,四平市的種植業早已不是玉米“一枝獨秀”,而是雜糧雜豆、瓜果菜蔬以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同步推進。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棚膜經濟已成為四平産業扶貧的有效抓手。走進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遠遠便能看到一片“白色海洋”,格外壯闊。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為確保農田作物正常生長並取得農業和糧食生産增産增收,四平多措並舉全面做好防控二代黏蟲準備工作,早發現早防治。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四平充分發揮産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圖為梨樹縣沈洋鎮年産260噸香菇種植扶貧項目。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黃牛養殖作為梨樹縣林海鎮的主導扶貧産業,已成為拉動鎮域經濟增長、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重要引擎。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雙遼市衛計局為臥虎鎮東方紅村包保貧困戶發放鵝雛及飼料。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為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産品,四平市駐村第一書記紛紛當起“代言人”。圖為鐵西區平西鄉西八大村第一書記付大治為草莓代言。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雙遼市服先鎮五一村建的集中光伏發電站,不僅增加了村級集體收益,貧困戶還能每年拿分紅。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四平高科技彩稻俯瞰圖。

四平: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

8月15日,梨樹縣青堆子村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買了20多只羊,分給當地貧困戶。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只有産業發展起來,脫貧攻堅才有源泉活水,才能真正變“輸血”為“造血”。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在脫貧攻堅工作伊始,四平就把産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不僅高度重視佈局扶貧産業資源,還不斷統籌協調區域內的扶貧産業佈局,不斷延伸和完善扶貧産業鏈。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幾年來,四平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4.225億元,謀劃建設産業扶貧項目205個,實現了12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産業扶貧的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44131名貧困人口中,有接近40%的人口通過發展産業直接或間接脫貧。

  【聚焦】種植+養殖+“一村一品”——

  發展特色産業帶動脫貧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有一個問題挺關鍵,堪稱脫貧工作的“牛鼻子”,那就是如何激活産業扶貧“造血”功能,形成穩固的扶貧産業鏈,讓扶貧成果落地生根的同時,還能長久可持續。

  近日,記者從四平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為通過産業扶貧夯實全面小康根基,自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四平便這樣“造血”: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産業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各縣(市)區農業部門,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種植業、養殖業、休閒農業、農村電商、光伏等産業扶貧項目,培育現代農業産業園、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和“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加快推進特色優勢高效農業産業發展,全面增強産業脫貧帶富能力。

  ——種植業五彩繽紛。如今,四平市的種植業早已不是玉米“一枝獨秀”。通過不斷優化調整種植結構,雜糧雜豆、瓜果菜蔬以及中草藥等經濟作物同樣花開滿園。走進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遠遠便能看到一片“白色海洋”,格外壯闊。“全村建設大棚960棟,戶均3棟,棚膜總面積達310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僅棚膜經濟一項,全村人均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約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農民依靠棚膜經濟走上了富裕路。”梨樹鎮副鎮長兼高家村黨支部書記高華説。

  在雙遼,提到花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位於雙遼市東10公里處的紅旗街道,它被省裏評為“吉林省花生之鄉”,現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花生生産基地。這裡通過發展訂單農業,使花生種植規模從十幾年前的幾十公頃發展到目前的6600公頃,佔全街道耕地面積的60%以上,花生平均每公頃産量已達8000斤,總産量達2萬噸,産值達1.04億元,效益是玉米的2至3倍。

  如今,種植花生的農戶收入節節攀高,貧困戶自主脫貧的事例不斷涌現,戶均增收3000元至4000元。在此基礎上,他們整合資源,建立了畝産400公斤的良種花生大壟三行高産栽培技術示範田15000畝,直接增加經濟效益2250萬元。

  ——養殖業全面推進。畜禽養殖是四平畜牧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四平通過開展“糧改飼”試點和深入實施“草變肉”工程,有力推動了全市畜牧業的發展。梨樹縣借助大型全産業鏈雞肉加工企業,採取“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的養殖模式,正逐步探索畜牧種養加一體化産業扶貧模式;雙遼通過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養鵝産業帶動脫貧模式,引導貧困農民根據市場需求擴大養殖規模,戶均增收可達1500元至2000元以上。

  近日,記者來到梨樹縣林海鎮大門丁村年出欄500頭育肥牛養殖扶貧産業項目基地,這裡的工人們正忙著為上百頭黃牛準備豐盛的“餐食”。這家誕生於2018年3月的扶貧産業基地,僅去年就實現年收益14.6萬元,帶動了林海鎮10個行政村11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分紅。如今,黃牛養殖作為林海鎮的主導扶貧産業,已成為拉動鎮域經濟增長、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重要引擎。

  ——新興産業多點開花。一方面,四平不斷打造精品線路,強化休閒農業帶動功能。全市完成了12個貧困村旅遊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通過舉辦系列旅遊活動節,推進雙遼一馬樹白沙溫泉歡樂谷項目、鐵西區叢泉湖休閒旅遊開發等項目建設,重點打造了鄉村休閒旅遊示範點40個,推介鄉村旅遊精品片區5個。目前,全市鄉村旅遊經營單位、“農家樂”等已發展到165家,雙遼市形成雜糧、白酒、菌類等70余個鄉村旅遊産品品種,經營所得以年終分紅的形式發放給貧困戶,戶均分紅1000元以上。

  另一方面,四平積極落實國家光伏産業扶貧政策,把光伏發電作為産業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之一。3年來,共建設光伏扶貧電站86座,建設總規模47644.3千瓦,總投資33525.48萬元,累計收益近4432萬元,幫扶4305戶貧困戶。

  ——“一村一品”彰顯特色。四平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特”的産業扶貧格局。雙遼市遼東街道豐巨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之村”,這裡有巨峰、早巨、紫珍香、茉莉香、貝達、狀元紅等6個葡萄品種,全村70余戶參與種植,種植面積達50公頃,年産值250萬元,葡萄産業收入佔全村農業總收入的25%;伊通縣馬鞍鎮東風村的“櫻桃大王”畢寶傑,其櫻桃産業帶動了周邊4個村共同發展。目前,他們還在繼續擴大規模,力爭打造集苗木培育、休閒採摘、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幾年來,四平全市共培育現代農業産業園6個,其中省級4個、市級2個;已創建17個市級特優區和3個省級特優區,位居全省前列;培育“一村一品”示範村22個,其中國家級7個、省級15個;在全市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訂單農業7086.65畝,涉及甜玉米、中藥材等特色農作物20余種;在全市47個貧困村建設棚室3056畝。2016年以來,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150余萬畝,覆蓋全市102個貧困村,覆蓋率達82%,有效地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

  【聚焦】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

  培育多元主體幫扶脫貧

  不想種地的,地不荒;不會種地的,流轉之后土地收益穩定;沒有工作的,龍頭企業還能提供就業崗位。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四平積極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鼓勵引導農業産業化合作社、龍頭企業在貧困村佈局設點,通過“土地流轉+勞務+貧困戶”的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在農業全産業鏈和價值鏈中獲益。

  成立於2011年的梨樹縣八里廟村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經營和新技術推廣應用於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示範社。經過9年的改革發展,合作社成員由組建之初的6戶發展到現在的176戶,輻射帶動600戶。

  如今,合作社採取“帶地入社、土地租賃和土地託管”三種模式,合作社經營面積達690公頃,佔全村耕地面積的86%。其中,“帶地入社”面積210公頃,佔30.4%;“土地租賃”面積108公頃,佔15.6%;“土地託管”面積達372公頃,佔54%。

  通過合作社的組織帶動,八里廟村基本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較好地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同時,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參與合作經營的農民可以外出專心從事勞務輸出,年人均勞務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把地託管給合作社,從種到收再到賣糧,自己啥也不用幹就等著分錢。”63歲的楊景桐高興地説。

  這邊合作社全面帶動,那邊龍頭企業傾力拉動——

  8月9日,記者走進雙遼市王奔鎮巨興村村部,“巨興村糧米加工廠”幾個大字隨即映入眼簾,遠近聞名的“巨興笨面”就産自這裡。眼下,正是小麥的生長期,廠房內還沒有正式生産。

  説起村裏的“笨面”,村支部書記趙德仁告訴記者,每年的9月至11月是麵粉的集中生産期,那時麵粉加工廠就會忙起來,一箱箱一袋袋麥香純正的“笨面”就會走出巨興村,銷往全國各地,僅去年就銷售麵粉15萬公斤。

  據悉,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巨興村糧米加工廠是巨興村産業結構調整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的産物。它從最初的家庭農場不斷成長壯大——2017年,投入扶貧資金91萬元,成立了巨興糧米加工廠,並於當年生産達效。工廠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佔扶貧産業項目分紅的28%;2019年,爭取資金8.6萬元用於加工廠的設備改造和包裝生産線,擴大了糧米加工廠的加工規模。小麥種植結束後,村民第二茬可以種植白菜,每公頃土地可增收2萬元。目前,巨興村及周邊的小麥種植面積達130公頃,建成了特色小麥産業園區,有效地調整了種植業結構,為農民增收開拓了一條新的渠道。

  幾年來,四平積極開展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突出對貧困戶入社率高、利益聯結好、帶貧能力強的合作社,適當放寬其他方麵條件限制,優先列為各級示範創建典型,確保新型經營主體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有效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示範社21個、省級166個、市級74個、縣級81個;推進貧困戶與帶貧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係,全市有172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參合率達79.2%。

  此外,為不斷增強農産品品牌助貧作用,四平著力推進實施貧困地區農産品品牌提升行動。創建了雙遼市綠色雜糧雜豆、梨樹縣綠色稻米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創建了梨樹縣100萬畝國家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組織貧困片區農産品生産企業參加各類農産品展會、推介會和對接活動;組織雙遼市天元潤土有限公司和雙英種業有限公司等2家貧困地區企業,參加農業部主辦的東北貧困地區縣市農産品産銷對接大會,加快優質農産品走向全國市場。

  【聚焦】講政策+謀項目+解困難——

  1212名“專職管家”指導脫貧

  扶貧政策有哪些?村裏適合發展哪些項目帶動脫貧?貧困戶的技術難題咋解決?在四平,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自己的“管家”,那就是1212名貧困戶産業扶貧指導員們。

  按照“精準施策、精準指導、精準服務、精益求精”的思路,四平建立了一支指導到位、服務精準的貧困戶産業發展指導員隊伍,把精準幫扶舉措落實到村到戶,解決産業扶貧“最後一公里”難題,確保貧困戶産業發展有人幫、技術有人指導、銷售有人管的良性機制。

  據悉,四平的這1212名貧困戶産業扶貧指導員中,第一書記佔比28.2%、村幹部佔比43.9%、農技推廣人員和鄉鎮扶貧專職人員佔比27.9%,實現對12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712個貧困戶所在村全覆蓋,指導貧困戶22421戶,貧困戶覆蓋率100%。

  “百姓小事,我的大事”——這8個字,是四平市交通運輸局文明辦主任馬全寫在工作日誌扉頁上的工作誓詞,也是他堅守扶貧一線、聽民意解民憂的真實寫照。

  2017年9月,馬全被選派到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英額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英額堡村地處半山區,位於葉赫鎮東北部,距離市區62公里,全村共有890戶32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12人。駐村後,馬全跑遍了村裏5個自然屯後發現,對處在半山區耕地不多的英額堡村來説,産業發展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於是,建設果蔬大棚,讓綠色産業帶富村民,是馬全經過考察得出的結論,而産業發展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土地流轉。

  面對一些村民土地意識強,擔心土地流失沒飯吃的顧慮,馬全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挨家挨戶走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説服12戶村民流轉41畝土地,成功建成12棟綠源生態大棚。為解決大棚用水問題,馬全爭取到幫扶資金用於扶貧井的建設。大棚有了,灌溉充足了,栽種的香瓜、番茄長出了甜蜜的果實。今年上半年,種植香瓜收入已達15萬元。第二茬番茄已經栽植完畢,預計産量可達21萬斤。

  如今的英額堡村,綠源大棚和光伏發電兩個産業項目齊頭並進,每年可創收30多萬元,貧困戶每戶增收500元至2000元,兩年來全村貧困戶分紅達12萬元。

  在四平,指導員們首先與貧困戶實現緊密連接。每一戶貧困戶均建立了貧困戶産業發展臺賬,詳細體現了指導員信息、貧困戶信息、帶貧産業、産業扶貧政策落實、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服務體系建設、貧困戶收入增長等情況。在指導服務過程中,他們入戶開展調研,針對性開展指導服務,入戶頻次多數能保證每月1-2次,電話抽查過程中指導員均能詳細講出所指導貧困戶的基本情況,面臨困難等,多數貧困戶也非常認可産業指導員。

  此外,四平的貧困戶産業指導員在開展貧困戶指導服務工作中,能立足貧困戶實際,精準施策,指導服務內容涉及種植養殖技術指導,生産服務協調、政策宣傳、農産品銷售、引導就近就地就業、引導貧困戶入合作社、小額貸款協調、生活困難幫助等,實現貧困戶懂技術、通政策、有活幹、增收入。

  雙遼市産業發展指導員孫會年組織貧困戶入股光伏項目,帶領貧困戶發展養雞、養鵝、栽植山楂樹,實現貧困戶增加收入;鐵東區産業指導員楊明山針對不同貧困戶的勞動能力採取不同服務方式,實現了按需幫扶,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産業引導和技術指導,幫助其辦理小額貸款發展産業。

  在梨樹縣,貧困戶産業指導員結合各鄉鎮、村屯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弱勞動能力貧困戶的生産實際,制定了“庭院經濟”助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發揮貧困戶産業指導員的指導服務作用,鼓勵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閒置空間,發展種植養殖業,目前庭院經濟發展較快,種植業、養殖業都得到了發展,有效地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在疫情防控期間,雙遼市更是開展了“五個一”幫扶工作,讓每位貧困戶産業發展指導員向貧困戶至少打一個電話,進行一次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力所能及幫助購買或贈送一些防護用品,制定一個産業增收計劃,開展一次脫貧需求調查,建立指導員與貧困戶之間的穩定連接。另外,雙遼市開展“1個産業+1批專家”活動,各技術專家組成員以各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養殖大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貧困戶産業發展指導員、貧困戶創業致富帶頭人為重點服務對象,圍繞其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特色産業發展需求及貧困戶産業發展為重點開展技術幫扶,加強行業指導。

  【聚焦】定規劃+設清單+強服務——

  全方位多途徑保障脫貧

  要實現真脫貧、脫真貧,扶貧工作不僅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還要“挂圖作戰”!為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四平制定並印發了《全市2020年産業扶貧工作任務清單》。清單中,34項具體任務目錄細之又細,主要措施、完成年限和責任單位等一目了然。

  “你看,開展示範縣電商服務站智慧化改造達到80%以上,開展電子商務培訓1500人次,完成農村電商扶貧産業促銷,雙遼市、伊通縣2場以上,梨樹縣、鐵東區、鐵西區1場以上,這3項任務我們要在11月30日前完成。”指著清單上的數據,“對號入座”的四平市商務局工作人員還堅定地表示,“任務有指標、完成有限期,這就倒逼我們自我加壓,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

  此外,産業項目是脫貧的重要支撐,為更好推動産業扶貧工作,四平結合《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完成市縣兩級産業精準扶貧規劃(2019-2020年)的修編工作,謀劃扶貧産業項目50個,預計可帶動2萬貧困戶增加收入。

  不僅如此,面對疫情,為給産業扶貧保駕護航,四平各部門都快速行動起來,全方位多途徑保障脫貧。

  ——加強對産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服務。開展多種培訓指導,市農業農村局克服疫情防控期間不利影響,為解決備春耕生産技術難題,共錄製了15期講座,製作了30個微視頻,利用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新四平”、新華社“現場雲”平臺等多平臺播發;市科技局借助“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網絡課堂,對貧困村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了蔬菜、大豆、玉米等栽培技術;市人社局對76名貧困人口開展小範圍針對性的扶貧培訓;林業局完成林業産業技術培訓7次,培訓農民800人次,其中貧困戶75人次;市商務局開展面向電商企業、服務站站長、電商創業者和其他從業人員的線上電商培訓4期,共計230余人參加培訓,孵化主播6人。

  ——積極落實産業扶貧各項任務。一是市工信局將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及業績情況進行了梳理匯總,初步確定了建設比較薄弱的創業孵化基地3家,並列入省工信廳創業孵化基地扶貧工作計劃。二是市衛健委對伊通、梨樹、雙遼開展了中藥材産業開展情況調研,擬於10月在全市舉辦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班。三是市文廣旅局申報的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都進入了補助名單,將獲得省級2020年有效應對疫情支持文旅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共計65萬元,為7個行政村申報成功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將資源優勢突出的扶貧重點村編制《鄉村旅遊扶貧規劃》,篩選確定了2020年編制規劃的15個扶貧重點村名單。四是市國稅局開展“三問三送”調研走訪企業365戶,對外通過開展納稅培訓輔導,覆蓋納稅人7643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72000份;成立“四平市減稅降費落實情況直聯群”,及時響應訴求解決問題。五是市林業局謀劃了17個符合林業特點和當地特色的産業項目,為産業扶貧搭建了載體、奠定了項目基礎。六是市商務局積極開展電商線上扶貧促銷活動,拓展線上+線下行銷模式,領導幹部參與直播助農。七是市民委推薦“四平市鐵東區葉赫滿族鎮永合村”等5個民族村申報第二批吉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八是市供銷社通過下屬“農合聯”和“四平鄉村遊”網站開辦了“網上年貨大集”。吸引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有力的促進了産業扶貧的推進。

  ——加強産業扶貧的金融服務。通過扶貧公眾號、滾動電子屏、懸挂條幅、大喇叭、電話、微信等方式宣傳扶貧小額信貸相關政策、産品和服務。為切實滿足貧困群眾春季復耕和生産資金需求,市扶貧辦統計2020年新增貸款397筆,貸款金額810.7萬元。人民銀行共發放“極速貸”18筆,金額194.2萬元,E捷貸24筆,金額640.2萬元。市農發行累計投放産業扶貧貸款7.30億元,支持各類經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45份、《勞務合同》1份、提供幫扶資金14.23萬元,促進和帶動了207戶貧困人口增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産業項目、扶貧幫扶企業的信貸支持,多部門聯合開展了“融資對接主題服務日”活動,共收集扶貧産業項目15個,總投資15.27億元,融資需求3.22億元。扶貧幫扶企業8家,融資需求3.11億元。

  ——加強産業扶貧的保障和支撐。一是充分發揮水利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保障性作用,積極爭取資金,水利投資向貧困村傾斜,推進梨樹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改善水田灌溉面積,實現節水增效。市水利局計劃在貧困村福寧社區投資100萬元,開展渠係工程建設,改善農業灌溉供水條件;二是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度預計完成65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其中涵蓋了貧困村15個,目前21個建制村基本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三是全力保障貧困地區産業項目用地需求。對産業扶貧項目留足用地規劃空間,佔補平衡和用地指標預留5%,為脫貧攻堅項目提供用地保障,對脫貧攻堅項目優先辦理,納入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四是指導貧困地區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在縣域層面開展村莊佈局工作,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保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村莊建設用地並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降低。五是在編制下達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合理安排貧困地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並予以傾斜支持,保障脫貧攻堅用地需求。六是爭取專項扶貧資金。市財政局實際到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330.61萬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産業等項目。(曹國剛 傅光 潘宏志 吉林日報記者 崔維利 劉艷 攝影 李坤 高桂梅 梁永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