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2020-09-21 09:10:12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豐收時節的鄉村——鎮賚縣嘎什根鄉立新村。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家門口的龍頭企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圖為大安市安廣鎮先達食品有限公司玉米加工生産線。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一村一品讓更多鄉村形成了産業優勢。圖為洮北區金祥鄉東風村大蒜豐收,蒜農在晾曬大蒜。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農産品銷售信息渠道暢通。圖為洮南市福順鎮水稻剛剛收割,就有人上門收購。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大安市聯合鄉農民在自家院子裏採摘萬壽菊。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洮北區果樹場大棚葡萄喜獲豐收。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辣椒豐收季節,群眾在自家門口打工。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白城市軍榮合作社收穫的李子入庫保存。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農村環境越來越好。圖為大安市聯合鄉永昌村文化小廣場。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生態恢復讓群眾有了更多的致富産業。圖為大安市牛心套保葦田濕地蟹豐收。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扶貧企業在鹽鹼地上紮下根來。圖為大安市安大牧業。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洮北區金祥鄉卷心菜豐收上市。

白城:豐收時節看鄉村

農機合作社既方便了糧食生産,也為群眾增加了收入。

  秋分時節,白城大地稻浪翻滾、蟹肥菊黃、果蔬飄香,一台臺自動收割機開進田野,一顆顆飽滿稻粒收入糧倉,一隊隊運輸車輛奔忙在鄉間……在這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美的時光裏,農民們的一張張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2020年豐收節臨近,就讓記者帶您走進鄉間田野,見證和感受這一年裏白城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巨大變化。

  “保護+利用”,讓黑土地煥發新活力

  在洮南市呼和車力蒙古族鄉,保護性耕作地塊上的一棵棵玉米如同列隊的士兵,個個英姿颯爽,碩大的玉米棒像一枚枚軍功章挂在胸前。

  看著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呼和車力蒙古族鄉種畜場眾興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立君説:“保護性耕作能有效減少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也減少了翻地、破垅、合壟等環節,有效降低了作業成本。”

  王立君隨手掰下一穗玉米,扒開層層玉米葉向記者展示,繼續介紹説:“你看,這玉米籽粒多飽滿,這塊地實施保護性耕作試驗三年之後,效益就顯現出來了,土地腐殖質增加,作物抗旱、抗風的能力非常強,産量全面超過了普通地塊。”

  “經過15年的示範推廣,白城市總結出一整套保護性耕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推廣面積由開始的50畝發展到現在的323萬畝。數據顯示,全秸稈覆蓋免耕5年後,土壤有機質能增加20%左右,這對於保護好土地,實現農業的永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白城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總站站長金濤介紹説。

  金濤説:“以前種地拼面積、比産量,現在拼綠色、比品質,糧食生産正在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如今,在白城農村,很多農家院子裏都停放著免耕播種機。隨著農民土地保護意識的增強,“保護性耕作”正在悄然興起。

  “美麗+富裕”,讓鄉村走上振興之路

  農民的豐收,不僅是農産品豐收和收入的增長,還有生活環境的改善,鄉村文化的豐富,以及留得住的鄉情。

  從高處俯瞰,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烏蘭圖嘎村依崗而居,平整的村路邊開滿了小花,各家圍墻上畫著各種圖案,突出了蒙古族民族特色,收拾利落的庭院裏,人們在忙著為秋收做準備,這一切在周圍金色的稻田映襯下,繪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美麗畫卷。

  敲開村民曹桂蘭的家門,暖意拂面,庭院裏井井有條、生機勃勃,院墻下的鮮花正蓬勃盛開,院子裏種滿了各種蔬菜,藤蔓上翠綠的角瓜沉甸甸,串串辣椒紅艷鮮亮,隴上的白菜顆顆飽滿翠綠……

  “好政策讓咱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富裕,我們都親身體會到了。現在的農村和以前不一樣了,天天都有保潔員清掃,路又乾淨又平整。農家人侍弄好自家的院子是本分,家家比著幹,比誰家的院子利索,比誰家的庭院經濟搞得好,都憋著一股勁兒。”看著滿院蔥鬱與纍纍果實,曹大娘臉上滿是燦爛的笑容。新農村建設改變了大夥兒的思想,在這樣美麗的環境裏生活也讓人變得越來越自信。

  記者到村裏採訪的消息不脛而走,曹大娘家裏聚來了越來越多的人,在講述自己越來越好的生活的同時,大家也説出了自己的心願——

  “收完水稻,我家就要搬進新房了。新房跟城裏人的房子一樣,啥設施都有。希望咱農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村裏的人氣越來越旺!”村民佟國鋒笑意融融地説。

  “這幾年,隨著村屯環境衛生的好轉,村民的衛生環境意識也有所提高,將房前屋後、院裏院外收拾得格外乾淨。希望以後大家能夠保持下去。”村民敖寶俊説。

  “我希望村裏帶領大夥發展更多的致富産業,加強村集體經濟發展,把農村的資源留在農村,讓咱村裏底氣更足。”村委委員王敬雲説。

  更多的人説,眼下最要緊的就是趕著農時,把田裏的農作物收回來,希望今年的糧食能賣個好價錢。對於勤勞質樸的農民們來説,這就是豐收節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遠處,村民吳金祥大爺拉起了他心愛的四胡,悠揚的琴聲緩緩入耳,正如秋姑娘唱著豐收的歌一步步走來。

  “專業+創業”,讓職業農民站上臺前

  鎮賚縣建平鄉康平村吉糧家庭農場面積2000多畝的基地裏,種植了水稻、穀子、高粱、黑小麥、綠豆、大豆等作物,按照時序不同,很多作物已經收穫完畢,剩餘的作物也即將收穫入倉。

  農場的生産車間裏,去皮機、石磨麵粉加工機、榨油機、濾油機等設備一應俱全,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工人們熟練地操作各種機械,很是忙碌。

  “我們種植的農作物都是綠色有機食品,後續加工、包裝上也都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因為符合現代人消費理念,所以銷售不成問題。”場長王秀峰介紹説。

  如果按照“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這個職業農民標準來衡量王秀峰,那他無疑是合格的。他的家庭農場用工面向全村,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直接吸納到農場務工,沒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年底進行分紅,小小的家庭農場吸納了近200人。

  王秀峰説:“現在的農村環境和農業發展條件與過去大不一樣,有很多潛力可挖。只要掌握技術,理性面對市場,投身鄉村振興就有奔頭、有幹頭、有甜頭。”

  新型職業農民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業産業的發展,更激發了當地貧困戶的脫貧積極性,很好地實現了“幫貧帶富”。

  “我家去年種植4公頃黃豆,1公頃地小冰麥,從種到收,農場全程跟蹤技術服務,實行訂單農業,到秋一算賬,收入6萬多元,比過去翻了一倍。”村民張立恒説,不僅僅是他家,參與到家庭農場的其他村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每年每戶增收都在兩三萬元,農場工人每月收入也在三四千元。

  在白城市,像王秀峰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大有人在,且越來越多,他們能創新、敢創業,他們的出現除了靠自身在市場中摸爬滾打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功不可沒。近年來,白城市把種養大戶、返鄉青年等作為重點對象,依託職業技術學校、農廣校等機構,結合當地特色産業,分層分類設置培育內容,創新開展田間實地教學,讓一大批農民實現由身份型向職業型的轉變。

  “連通+修復”,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九月的牛心套保國家濕地公園裏,百里葦海變成了一片金黃,銀灰色的蘆花隨 風飄蕩,自由飛翔的各種鳥類不時啼鳴,景色宜人。

  蘆葦塘內,葦田濕地蟹到了成熟期,螃蟹們各個體肥味美,雖然被捕撈裝袋,但仍然張牙舞爪,拼命抵抗。遊客們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對葦田濕地蟹的品質讚不絕口。

  “今年的葦田濕地蟹大豐收。螃蟹的個體也比往年要肥很多,主要是因為濕地水量充足,葦塘裏營養豐富,螃蟹們吃得好。”負責捕撈螃蟹的劉師傅一邊搬運螃蟹,一邊向我們介紹。

  “得益於河湖連通工程,今年水資源充沛,五月份投放蟹苗10萬斤,預計成蟹産量可突破40萬斤,産值在1200萬元左右。”牛心套保葦場場長李星光介紹説。

  依託中科院技術力量,牛心套保應用生態學的生物共生、物質循環原理,實驗成功了“葦-蟹(魚)-稻”複合生態工程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公園和職工增收。

  “和稻田養蟹不同,葦田濕地蟹完全生長在綠色無污染的自然條件下,屬於純綠色食品。打撈方式也簡單,成熟期的河蟹自己就會爬上塘堤,我們直接用網兜圍上來就行,對蘆葦塘不會造成破壞。”養蟹農戶李三偉向大家介紹説。

  牛心套保是白城市河湖連通的124個水庫泡塘之一,源源不斷的活水,滋潤了濕地泡塘,也改善了生態,更讓這裡的人們感受到了生態農業的無限前景。

  數據顯示,近年來,白城市改善和恢復濕地面積96萬畝,恢復草原、蘆葦面積105萬畝,風沙天氣明顯減少,曾經風沙漫天,生態岌岌可危的土地上重現了綠水青山。(吉林日報記者 戈馳川 張磊 于凝 尹雪 攝影 戈馳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