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2021-08-26 11:29:06來源:吉林日報責編:魏文林

  原標題:“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農村人均收入穩步提升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白城市科文中心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農業産業龍頭帶動作用明顯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肉牛産業提速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今年糧食産量有望實現十連增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嫩江灣景區申報國家5A景區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城市完成老城改造,居民幸福感提升

吉林省白城市:“一城三區”,開啟向美而行新征程

百億元項目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

  白城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吉林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全面建設生態強省、實施“一主六雙”高品質發展戰略的部署,致力破解“水”“電”“地”三大制約瓶頸,審時度勢作出實施“生態強市”戰略、建設區域中心城、生態經濟先導區、鄉村振興創新區、生態文明示範區“一城三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向美而行的號角在這裡吹響。

  打造區域中心城: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品質

  白城市著眼提升中心城區“能量級”和“首位度”,按照組團式、生態型發展思路,統籌老城新區一體建設,全力打造“六個中心”、加快推進“三城爭創”,發揮區域節點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

  全力打造“六個中心”。教育中心,實施投資15億元的醫高專升本擴建、投資12億元的職業教育園區建設等重點項目,謀劃推進白城師範學院新校區建設,打造“校城一體”的大學城,讓城因校而名、校因城而盛,建設吉林西部教育高地。文體中心,建設紅色主題教育基地、標準綜合場館和體育館、游泳館、羽排中心項目,打造“書香白城”“音樂白城”“文化白城”,提高文化軟實力。醫養中心,推進白城中心醫院爭創三甲、中醫院異地新建等項目,促進醫療、康養等多業態融合,打造“現代醫療+生態養老+健康養生”醫養康品牌。文旅中心,聚焦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濕地旅遊大環線,突出綠色生態、紅色旅遊、歷史人文、冰雪特色,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發展。科研中心,發揮科研院所眾多的優勢,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白城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樞紐中心,發揮獨特區位優勢,融入全省“人字形”“雙通道”佈局,建設“一環八射”向心公路網項目,完善市域路網,提速城際交通,增強輻射帶動功能。

  加快推進“三城爭創”。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堅持“水繞城、城枕水”的藍綠路徑,實施“引水入城”工程,建設百里生態綠色長廊,構建“水潤白城·鶴街如意”城市內部水系佈局,打造水韻靈動的魅力白城。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為目標,實施公民道德、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市場環境、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社會環境、生態環境“九大提升工程”,爭取早日跨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爭創全國碳匯城市。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構建以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為特徵的經濟體系、能源體系、建築體系、交通體系,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力爭到2040年,率先實現碳中和目標,爭創國家碳中和試點(示範)城市。

  經過五年奮鬥,中心城區達到中等城市規模,構建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洮北經開區“三足鼎立”,老城與新區一體聯動的現代城市空間佈局,圓滿完成“三城爭創”任務,建成東北地區西部生態經濟帶上具有較強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區域中心城市。

  打造生態經濟先導區:綜合實力躋身全省中游水準

  大力實施“生態強市”戰略,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做大做強低碳工業、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業“三大板塊”,推動白城跨越追趕、蝶變躍升。

  突出“新能源”,做大低碳工業板塊。承接全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堅持“系統謀劃、集成佈局、整體推進、頭部引領、形成閉環”,推進總投資1100億元的風電、光伏兩個千萬千瓦基地建設,抓好投資10.5億元的東方電氣風機製造、投資10億元的三一重工風機製造等重點項目,形成風機、葉片、塔筒區域全配套格局,促進新能源開發與裝備製造協同跟進、協調發展,形成全産業鏈條;

  堅持以綠電産業示範園區為突破口,大幅度降低工業電價,形成電價“洼地”效應,加快推進投資11億元的年産1萬噸碳纖維、投資40億元的飛鶴6萬噸乳品加工等項目落地入園,構建綠色新材料、綠色冶金、綠色裝備製造、綠色氫能、綠色化工、綠色大數據智慧、綠色食品及醫藥健康“七大板塊”,打造年消耗電量100億度以上的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

  堅持“綠氫”技術路線,促進制、儲、加、用全鏈條發展,支持國家電投集團開發建設“新能源消納基地”和“新能源制氫”兩個千萬千瓦基地,推動投資170億元的長白氫能走廊、百萬噸“氫田”建設,投資6億元的分佈式發電制氫加氫一體化等項目,創建全國氫能示範城市,打造“北方氫谷”。

  到“十四五”期末,新增清潔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年制氫12萬噸,形成千億規模新能源産業集群,打造國家級消納基地、外送基地、制氫基地。

  聚焦“全鏈條”,做強綠色農業板塊。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十大産業集群”,爭創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實施主糧加工和現代食品産業躍升行動,堅持以梅花為鏈主企業,推動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領域邁進,在完成100億元投資基礎上,再投資120億元,實施四期工程,同步推進檸檬酸、甜味劑等加工項目,形成行業單體最大規模,力爭産值突破100億元;

  依託牧原集團,推進投資10.5億元的肉食品加工項目,加快生豬産業集群化發展,力爭養殖規模突破1000萬頭,實現産值400億元;

  加快鎮賚飛鶴提速擴能,推進投資40億元的洮北5萬頭牧場和6萬噸乳品加工項目,全力支持飛鶴在白城全域佈局擴能,打造全國乳品産業強市;

  依託吉運等龍頭企業,發揮秸稈資源豐富優勢,支持做大投資65億元的吉運肉牛、投資3.5億元的和合牧業等全鏈條項目,加快基地化、規模化、産業化步伐,力爭用五年時間,肉牛年養殖規模達150萬頭,促進過腹轉化、就地增值。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力爭達500億元,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0%以上。

  融入“大環線”,做優生態旅遊板塊。圍繞構建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濕地旅遊大環線,充分發揮向海、莫莫格、嫩江灣、查幹浩特等“國字號”品牌優勢,持續開發濕地生態、草原風光、民俗風情、軍事體驗、歷史文化、鄉村休閒等特色旅遊産品,加快“一線多點”景區景點提質升級。

  促進文旅融合,打響關東漁獵文化、遼金捺缽文化、民俗歷史三大文化品牌;

  促進軍旅融合,建設軍事文化主題公園、遼吉省委革命舊址公園;

  促進農旅融合,加快向海綜合開發,創建嫩江灣5A級景區;

  促進商旅融合,建設投資20億元的現代商貿綜合服務園區(規劃在經開區建設),投資5億元的雜糧雜豆交易中心(規劃依託中農批發市場建設)。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旅遊收入達到200億元,打響“濕地鶴鄉·生態白城”特色品牌。

  經過五年奮鬥,全市經濟總量、固定資産投資均實現“翻一番”、分別突破千億大關,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成為吉林西部的重要增長極和關鍵支撐點。

  打造鄉村振興創新區: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

  突出“三個創新”同步發力,推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白城樣板”。

  創新銜接舉措,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大力實施脫貧成果鞏固、産業就業銜接、基礎設施建設銜接、公共服務銜接、社會保障銜接和幫扶政策銜接6大工程,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有效發揮創新示範帶動作用,實現脫貧人口生活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的根本改善。

  創新發展載體,振興現代農業。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創新開展整地增糧、科技興糧、以水保糧,加快打造東北“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為全省糧食增産、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白城力量。

  創新實施生態農業“糧食提升”工程、生態牧業“秸稈變肉”和千萬頭肉牛工程、生態漁業“綠色養殖”工程,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性耕作等重點項目,做優綠色知名品牌,構建現代農業生産體系;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土地規模化經營,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120億斤,畜禽養殖量達5800萬頭(只),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産品比重達35%以上,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産業強鎮、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建成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創新城鄉融合,推進鄉村建設。實施鄉村公益事業建設、村屯環境整治、“四好農村路”建設等13項專項行動,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積極開展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爭創活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到“十四五”期末,所有行政村全部打造成A級以上標準示範村。

  經過五年奮鬥,全市創建現代農業産業園20個,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5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農村面貌實現由“臟亂差”到“綠凈美”的根本性改觀,讓更多産業興旺、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在白城遍地開花。

  打造生態文明示範區:築牢東北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實施“三五四”生態戰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實施三大生態工程。水系循環工程,抓住全省“大水網”建設契機,推進河湖連通達標、引嫩濟洮等重點水利工程,構建區域大循環水系,破解“水瓶頸”問題。林草連通工程,加快草原生態恢復與治理,實施“三北”防護林、農田防護林網修復、綠色廊道等工程建設,實現林網成格、草地連片,以樹擋風、以草護沙,森林達500萬畝,基本草原達364萬畝左右。濕地保護工程,擴大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濕地有效保護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濕地保有量754萬畝左右。

  打好五大保衛戰。藍天保衛戰,抓好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大氣污染治理,確保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90%以上;碧水保衛戰,加快嫩江、洮兒河等流域治理,實施水質提升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和建設;凈土保衛戰,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實施鹽鹼地綜合治理,持續開展“清廢行動”,確保土壤品質穩定向好;濕地保衛戰,探索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新模式,建設濕地生態秀美示範區;草原保衛戰,實施基本草原保護、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建設10個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優質草場。

  完善四大制度體系。生態環境制度體系,落實“河(湖)長”“林(草)長”制,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加快生態保護立法,用制度和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治理制度體系,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制度,堅決實行“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修復”,嚴肅查處破壞生態行為;生態責任制度體系,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規章制度,讓最美白城得到最嚴保護;生態政策制度體系。探索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籌建吉林西部生態研究院,爭創“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讓白城的綠水青山既有“顏值”更有“價值”。

  經過五年奮鬥,全市林草覆蓋度達20%以上,濕地保有率達50%左右,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達3000萬噸左右,讓水成為最具活力的生態根基、林成為最有效力的生態屏障、草原成為最亮麗的生態名片、濕地成為最富底蘊的生態源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