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長春市力爭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320天
2021-11-29 09:44:51來源:長春日報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通過“秋冬會戰”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我市力爭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320天

長春市力爭今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320天

雪過天晴,軌道交通3號線列車在晴空萬里的“長春藍”映襯下從容駛過。 趙濱 攝

  細顆粒物(PM2.5)濃度力爭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力爭全面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優良水體比例保持在50%以上……今年年底前,市生態環境部門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生態環境品質鞏固提升“秋冬會戰”,通過落實5方面、12項具體任務,高效執法監管,解決秋冬季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力爭今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320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鞏固提升大氣環境品質。全力抓好秸稈全域禁燒工作,督促完善秸稈“五化”利用和全量化處置工作臺賬,將秸稈禁燒、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等各項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具體地塊、具體人頭。強化5級網格化秸稈包保督導工作機制,壓實5級網格化禁燒監管責任。完善“秸稈露天焚燒火點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復核”全過程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違規露天焚燒秸稈行為,確保秸稈全域禁燒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全力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全面加強2021—2022年採暖期燃煤鍋爐環境監管,持續開展燃煤鍋爐運行督導檢查和大氣污染物排放監測,加大燃煤供熱鍋爐等重點排氣單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執法幫扶力度,加強在線監測數據應用。開展石化化工、涂裝、包裝印刷、制藥、油品儲運銷等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監測。督導重點行業企業差異化錯峰生産,全面落實水泥行業錯峰生産要求。

  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達到應急預案啟動條件時,果斷啟動應急預案。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手段全天候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偷排偷放、超標排污、不落實減排措施、違規露天焚燒秸稈等環境違法行為。

  鞏固提升水環境品質。突出抓好污水處理廠(站)管理。穩定達到“超低排放”管控要求。杜絕溢流現象發生。確保轉運污水應收盡收,應轉全轉。強化工業企業排水監督管理,降低污染負荷。

  加大流域環境綜合執法監管力度。對污水處理設施、涉水企業超標排放、設施不正常運行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對整改不及時的,依法實施“按日計罰”,列入生態環境信用“黑名單”。聯合稅務、檢察、公安機關對超標排放等違法違規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對存在嚴重涉水環境問題的“散亂污”企業,按照“取締一批、規範改造一批、扶持提升一批、搬遷入園一批”的要求,予以整改。

  協調開展清河執法行動。持續開展河道常態化保潔。緊盯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防止污染物持續污染河流水質。對入河排污口實行臺賬式、清單式管理。

  嚴格落實水質管控機制。全面落實“第一時間掌握水質情況、第一時間分析研判、第一時間督促責任單位採取管控措施、第一時間處罰問責”的水質管控機制,確保水質不惡化、不反彈。

  鞏固提升土壤環境品質。強化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污染管控。督促年度更新的147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完成自行監測、隱患排查等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對未開展調查評估、未完成治理修復、未達到土壤環境品質要求的,一律不允許開發利用。

  加大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今年年底前,全市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率分別達到15%、10%;圍繞“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等重點工程項目,助推畜牧業綠色發展。

  嚴格危險廢物環境管理。開展廢礦物油、廢鉛蓄電池專項排查整治,加大非法排放、收集、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含醫療廢物)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

  持續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監管。在“綠盾”專項行動中,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形式主義問題監督檢查與督促整改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改督導,嚴防“林草錯位修復”、碎片化治理和過度修復等形式主義問題。

  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緊盯“一廢一品一庫”、化工園區和工業集聚區,有效防範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重點加強核技術利用單位三類以上放射源、二類以上射線裝置監管,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環境監管要求,確保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理處置“兩個100%”,督導隔離賓館生活垃圾送至有資質機構安全處置。(長春日報訊 記者楊洪倫 通訊員李春暉 蔡露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