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
2020-11-03 15:16:1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人民收入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期公佈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人民”一詞出現了23次,成為高頻詞彙。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執政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同時,這也為國際社會理解中國政府支持率何以連續多年在國際民調中高居榜首提供了一個新的例證。

  發展為了誰?這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回望中國此前13個五年規劃(計劃),以人民為中心這條主線貫穿始終。在當前發展關鍵節點編制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洋溢著濃厚的民生情懷。事實上,從規劃編制之初,中國執政黨就堅持把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廣泛聽取民意,進行開門問策。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親自擔任規劃《建議》起草組組長,主持召開7次座談會,當面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文件起草過程還開創了中國五年規劃編制歷史上的首次“網絡問策”:網民建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多條高品質的意見建議。可以説,“十四五”規劃編制徵求意見範圍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形式之多樣,前所未有。這一生動的社會主義民主實踐,保證了規劃建議充分反映人民意願,回應人民期盼,因而能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並轉化為落實發展目標的強大動力。

  再從全會公報內容看,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從“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的“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到“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的2035年遠景目標,無不緊緊圍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條主線。圍繞這些目標,規劃《建議》提出的多項重大任務涉及就業、收入、教育、文化體育、健康和養老等諸多民生領域,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執政為民的決心與行動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過去五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取得明顯成效。當前,中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日趨錯綜複雜。針對新挑戰和新變化,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表明未來五年中國將在就業擴容和提質兩方面下更大功夫。事實上,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具備諸多有利條件。比如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龐大的就業蓄水池。2019年和2020年,中國官方先後發佈3批共38種新職業,與數字經濟相關的職業佔比過半。這不僅有助於進一步開闢就業新空間,也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提高人民收入水準”“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等,這必然會進一步提升中國民生福祉。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人均國民收入數據,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2019年排名較2000年足足上升了70位。同時,2019年中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連續8年下降,已達到聯合國20%—30%的富足標準。可以預見,隨著“十四五”目標的實現,中國人的錢袋子將更鼓,將有更多人公平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五中全會第一次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無疑會進一步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先富帶動後富”,到“十四五”時期“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再到2035年遠景目標設定,數十年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中國執政黨始終不變的初心,那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

  正因此,國際社會對中國“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發展目標普遍報以信心與期待。阿根廷亞洲與阿根廷研究所經濟學家古斯塔沃·吉拉多認為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參與下,“五年規劃”都得到了嚴格執行,取得了巨大成果。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羅思義表示,中國在發展中曾經克服了許多困難,這次也一定會取得成功,一定能夠實現“十四五”規劃。

  大道至簡。中國之所以能創造令世界驚嘆的發展奇跡,正如中國最高領導人所説,“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在中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關口,如何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如何讓每個人從社會發展中不斷受益?如何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經給出了明確的作答,那就是“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中國執政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也是中國發展前行的根本動力,同樣是世界讀懂“中國之治”的關鍵密碼。(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