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人的飯碗怎麼端牢?代表委員熱議糧食安全和種子安全
2021-03-06 23:15: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湘怡、尚禹、張曉曉):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對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進行了部署。糧油安全怎麼保障?如何打贏種業翻身仗?生豬生産怎麼穩定?圍繞這些問題,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是中國油橄欖的最佳適生區之一。上世紀60年代,油橄欖從國外引進種苗並開始栽培實驗,後來“落戶”隴南。2000年左右,隴南武都區開始成片栽植油橄欖。姜成英是甘肅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一直以來,她都在致力於油橄欖“本土化”的科研工作。在她看來,保證國家糧油供給安全,油橄欖的“本土化”非常必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很多國家對農産品的出口有了限制。而我們國産的食用油(只)有30%左右的自給率。在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如果國際貿易等方面發生不可控因素,就會出現糧油安全問題。我們國家有限的耕地要保證口糧(供給)、保證蔬菜(供給)。再有咱們傳統的不管是大豆、菜籽、花生每畝的單産提高的空間就不是很大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多措並舉擴大油料生産。姜成英建議,將油橄欖産業上升到關係國家糧油安全的戰略高度,並同時出臺“一攬子” 扶持油橄欖産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我們希望在國家層面上把油橄欖産業在政策上、稅費減免上、科技支持上做一個規劃。”

  穩定生豬生産,提高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也被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中國是生豬養殖消費第一大國。但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生豬養殖企業以散戶和中小養殖廠居多,育種方面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他認為,應儘快出臺“中國種豬”重大項目研發和推廣後補助政策,鼓勵種業企業投資發展種豬研發、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攻關項目。

  他透露,新希望集團在過去及未來5年將總計投入30億元,在育種技術和能力方面,儘快拉近與世界先進水準之間的距離。“我覺得30億對於一個企業來説,不小的一個資金,但整個行業來説並不多。我希望不單是新希望(集團)自己投,還希望更多的龍頭企業都投,也希望國家給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們立足於自身的同時,還要積極跟國際巨頭合作,通過參股、控股等形式,也通過聯合育種、聯合攻關,共享資源、共享價值的形式,使得我們儘快具備這個能力。“

  劉永好説,中國本土企業育種技術的研發和升級具備一定優勢,例如智慧化、數字化、AI等手段的應用已經非常普及,這些新興技術手段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現在數字化的技術和人工智能在中國有優勢,有可能我們會率先在全球把數字人工智能和5G的技術和育種技術結合起來。而在這方面,我們專門成立了公司,專門引進了人員,專門在做這樣的一個攻關工作,同時我們也在美國的波士頓建立了研究院,在中國幾個地方建立了研究院。我相信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們的育種能力能夠逐步達到國際水準。”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在農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種子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國人大代表、泰安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孔怡表示,種質資源是夯實種業發展和種業創新的基礎,要從種源上抓創新:“建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實施定制化、精準化的育種,加快通過品種的創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良品種,打破國外品種壟斷,實現高端品種的本土化。”

  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此前也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打好種業翻身仗行動方案,力求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重大突破。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