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四邊機制”搞遏華小圈子註定白忙乎
2021-03-16 19:52: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近日開了個視頻峰會。這是“四邊機制”組建以來首次舉行首腦會議。雖然峰會結束後發佈的聲明沒有直接提及中國,但外界普遍分析,聲明內容暴露出極強的針對性。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稱,這是美國聯合盟友“深化同中國的對抗”。

  “四邊機制”成立於 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生之後,最初目的是合作開展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幾年後,該機制在舉行首次司局級高官會及海上軍演後就進入休眠狀態。直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出所謂的“印太戰略”,“四邊機制”才被激活。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將“四邊機制”從部長級對話提升至首腦峰會級別,並在白宮國家安全理事會內新設“印太政策高級協調員”一職,由資深外交家坎貝爾擔任。不少分析家認為,此舉反映出美國新政府延續推進“印太戰略”,美方拉攏印太國家“制衡中國”的目標沒有變。

  以此次“四邊機制”峰會發佈的聲明為例,涉及抗擊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地區安全等領域。其中,美日澳宣佈達成一致,將加強對印度藥企的投入,增産新冠疫苗。《金融時報》認為,該戰略旨在找到四國在不顯得過於反華的情況下對抗北京的共同領域。

  既針對中國,又刻意不提中國,“四邊機制”看起來更像是在進行虛張聲勢的政治表演,難以實現其政治企圖。

  首先,“四邊機制”不是鐵板一塊,美日印澳各有各的政治算計。就像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格雷戈裏·波林所説,這四個國家看待它們在印太地區利益的方式,導致它們將不同的領域作為優先考慮事項。比如,美日關注南海和東海問題;對澳大利亞來説,關注點還包括西太平洋;而對印度來説,這個機制是關於印度洋的。“心律不齊”,美國拉攏其他三國遏制中國並不現實。

  其次,經濟利益讓另外三國難以完全隨美起舞。目前,中國是日印澳三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在中美貿易戰中迅速“補位”,取代了美國企業丟失的市場。印度正在加速審批數十項中國投資。就連“五眼聯盟”成員澳大利亞近日也不斷發出信號,希望恢復對中國木材和鐵礦石的出口。

  顯然,沒有人願意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印度“聯邦主義者”網指出,從擺姿態的角度看,此類首腦會議發出信號固然重要,但到了需要採取實際行動時,姿態就不那麼重要了。

  此外,美國想要在印太地區提高影響力,靠“四邊機制”還不夠,必須要借助東盟國家。但是放眼看去:當前南海問題已經降溫,RCEP已經簽署,區域合作正迎來巨大機遇,又有誰甘願被綁上反華戰車呢? 

  對國際社會來説,需要關注的是,美國現任政府看似要與前任政策進行切割,聲稱“美國外交回來了”,但從種種跡象來看,它搞的多邊主義實際是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與集團政治,是“有選擇的多邊主義”。這將會製造新的分裂、引發新的衝突,損害地區和平與穩定,值得警惕。

  “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這才是世界需要的多邊主義。美方主導的“四邊機制”如果不改變“偽多邊主義”內核,與時代潮流與人心所向相悖,那將註定是白忙乎一場。(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