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今儒學研究十大熱點出爐

2017-09-21 16:40:53|來源:濟寧晚報|編輯:闞金劍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2015-2017儒學研究十大熱點出爐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重建文化自信。儒學研究在復興傳統文化的時代大潮中全面繁盛,推動中國學術格局與思想版圖發生重大變遷,進而影響了世界人文學術的走向。儒學正成長為世界範圍的重要思想流派,中國大陸已經真正成為世界儒學研究的中心。昨日,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開幕式結束後,隨即發佈了2015-2017年度儒學研究十大熱點,為與時俱進、相容並蓄的儒學研究提供了時代範本。

  兩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正式升格為國家戰略作為填補文化缺失、重建精神家園的努力,進入21世紀以來,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學界和民間日益呈現出強勁的復興態勢。在此背景下,中央先後通過一系列行動和舉措,向全社會釋放出鼓勵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信號。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被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至此,復興傳統文化正式升格為執政黨和中央政府的整體戰略,一個世紀以來“反傳統”傾向佔據主流的局面就此終結。

  重建中國的政治哲學,“賢能政治”引發全球熱議改革開放以迄21世紀初期,中國憑藉特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以令世人矚目的步調推進了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轉型與發展。而以“普選”為特徵的歐美政壇近年來卻異動頻現,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大行其道,“歐洲一體化”等全球化理念遭遇空前挫折。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籍學者貝淡寧《賢能政治——為什麼尚賢制比選舉民主制更適合中國》一書的英文及中文版于2015、2016年相繼面世。指出:源自傳統的政治尚賢制更有助於中國這樣的大國有效規避普選民主的“反智主義”風險。此論一齣,隨即在海內外引起“賢能政治”與“民主政治”孰優孰劣的激烈爭論。

  鉤沉逝去的禮制禮俗,為儒家古禮再返現代生活重新奠基傳統中國在儒家思想的主導下,形成了一整套豐富而成熟的禮制與禮俗。隨著西風東漸與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社會一方面在各種場合幾乎盡數移用西式禮節,另一方面卻又因信仰門檻而無法照搬西式宗教禮儀。

  近年來,婚喪嫁娶、祠堂祭祀等傳統禮儀開始重新回歸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此相應,一些高校相繼成立禮學研究中心,分別從文獻整理、古禮復原、中西比較、跨學科研究等方面組織學術活動,推動禮學研究的全面恢復。上述研究雖尚未進入“制禮作樂”的實踐階段,但作為守先待後的古禮鉤沉和具有理論深度的當代解釋,無疑有助於儒家古禮再返現代生活,進而重鑄中國社會文化的獨特風貌。

  安樂哲《儒家角色倫理學》中譯本出版,西方學界呼籲“第二次啟蒙”安樂哲《儒家角色倫理學——一套特色倫理學詞彙》一書的中譯本今年問世。該書通過開掘儒家傳統所強調的“人際關係賦予當事人以具體的社會角色”這一基本事實,嘗試推介一種“基於直接經驗的具有整體性的倫理生活觀”。

  讚賞者認為該書為解決全球性倫理困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批評者則認為過於強調具體角色反而會遮蔽儒學的普遍性與終極性。“儒家角色倫理學”是否足以為西方世界“第二次啟蒙”提供充分的學理支撐,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

  國際學者對中國哲學方法論進行階段性反思,中西比較在角力中前行長期以來,籠罩在“中西比較”範式之下的海外中國哲學研究,時常被質疑能否準確呈現“中國哲學”的基本特質。而在漢語學界,隨著本土化意識的日漸增強,中國哲學研究者開始不斷對“反向格義”表達不滿。總的來説,學者們一致反對“觀念先行”(尤其是特定的西方哲學觀念先行)的研究路數。在強調中西比較對等性前提的同時,學者們亦不得不正視在西方世界從事中國哲學研究所面臨的“需切入西方哲學研究主流”等多重約束。

  儘管如此,若干學者仍然試圖憑藉傳統中國哲學資源,作出獨樹一幟的世界性貢獻。基於對西方哲學某些困境的診斷,“德性倫理學”、“孝慈現象學”等帶有中國傳統思維色彩的新概念、新命題正在國際學界嶄露頭角。

  學界爭奪“大陸新儒家”定義權,儒學研究允許多派並存?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勢頭高漲,從不同立場認同儒學的大陸學者群體不斷壯大。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原本在批評意義上命名的“大陸新儒家”概念,日益轉變為一個光榮的頭銜。

  在2015年的“陸臺新儒家之爭”中,李明輝仍將蔣慶、陳明等人視為“大陸新儒家”之代表,這種“窄化定義”深深刺激了大陸其他儒學研究者的學術自尊。上述爭鳴的實質在於爭奪當代儒學的主導權與正統地位,但問題在於,儒學研究是否只有在某種一尊獨大的局面下才能走向繁榮,還是應當充分容納多元?在儒學尚未真正復興之時,儒家內部的黨同伐異又將對復興大業造成何種傷害?值得學界深思。

  儒學所主導的社會形態再定性 “傳統中國專制説”是否成立?

  新文化運動將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歸咎於傳統儒學所捍衛的“封建專制”制度,“打倒孔家店”、否定傳統儒學與批判專制制度、倡導社會革命,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一體之兩面。

  在中國人文學術本土化轉向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學界圍繞“傳統中國專制説”掀起了新一輪的爭鳴。反對者將此説判定為典型的“學術殖民”和“自我殖民”話語,並指出儒學素懷“天下為公”之理想,“君相分權”等制度設置不乏制約君主專權之功效,與之相較,傳統士大夫雖無世襲封邑,然其制衡君主的角色與功能卻堪比西方貴族。因此,傳統儒學不僅不是專制制度的設計者或幫兇,而且還是培養士大夫自主人格的基本憑依。

  “四書”“五經”何者為本?

  “漢宋之爭”進入新的輪迴在儒學史上,漢學重“五經”,宋學崇“四書”。進入現代之後,新儒學所處理的是宋學延續下來的學術命題。與此同時,經學在辛亥革命之後退出政治舞臺,遁化為學術領域內的經學史研究。其經世的旨趣和抱負基本被拋棄殆盡,思想與社會影響力也遠遜於有著“現代宋明儒學”之稱的現代新儒家。

  儘管“宋學”在現代儒學史的第一個輪迴中壓倒了“漢學”,但就原始性與豐富性而言,兼含義理與制度的“五經”之學似乎更接近儒學本原。在當今中國拒絕照搬西方制度而更趨於復興傳統的情勢下,經學中的制度內容重新引起學人關注。受政治儒學與制度儒學思潮激蕩,試圖從“五經”中結晶出現實治理之道,構成了新經學研究的基本動力。“回到經學去”的呼聲一時高漲,漢學、宋學之爭由此進入新的輪迴。

  王陽明研究迅速升溫“知行一體”心學思想被用來針砭空談流弊2016年以來,“人類智慧與共同命運——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等會議相繼召開,陽明學研究機構在各地陸續成立,強調“知行一體”的心學思想熠熠重光。新中國成立初期,王陽明曾作為“主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而飽受詬病。但實際上,以“心”為本乃打通知行關係的關鍵所在,心學因此獲得了較理學更為突出的實踐品格,一度成為針砭朱學“知行分離”弊病的良方。有學者據此斷言,王陽明的心學就是實學。

  缺乏“實學”品格的理論空談無法支撐起現實的繁榮,國家的復興有待“事上磨煉”的心靈不斷推動,生活的福祉亦須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持續開拓。作為儒家經世致用精神的哲學昇華,陽明思想遂復起于當下。

  儒學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有待厘定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日益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資源,併為思想宣傳工作和社會整合提供了新的力量。但近兩年來,這一印象有漸趨模糊之勢。儘管有學者指陳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在諸多方面存在深刻的相通之處,主張兩者完全可以二元並存、相輔相成,但鋻於部分儒家學者在論述中存在“復古更化”的傾向,一些學者還是對儒學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態度。如何厘定儒學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以便充分發揮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國家建設和改革的積極作用,已經成為當下思想文化領域一個緊迫的理論問題。  (萬德龍 報道)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