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2019-02-01 14:13:47|來源:人民網|編輯:石麗敏 |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40年·改革印記”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編者按]

  歲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帶領全國人民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凱歌,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改革畫卷。風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人民網策劃推出“40年·改革印記”系列報道,用記者的視頻、圖片、文字,通過人民網、手機人民網、人民網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視頻APP等多個端口,為您講述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改革印記”,在時光的記憶中傳遞改革開放的磅薄力量,感受日新月異的時代巨變。

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圖為三元朱村大門。(攝影:劉祺)

  家住山東濟南錦屏家園的韓阿姨最近特別開心,小年剛過,她就不停地來回于蔬菜市場和商超,為即將回家的兒女精選年貨。在蔬菜市場,她特意挑選了一副對聯:“日子紅火喜迎門,天隨人意福星照”。指著菜籃子裏的時令果蔬,出身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韓阿姨告訴我們,今年春節,她要了卻一個心願,就是和孩子説説菜籃子的今昔。

  説到“菜籃子”,不得不提起位於山東中北部的壽光,正是這裡的一個小村莊,在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從根本上改寫了中國的“菜籃子”歷史。

  1500年前,出生於壽光的中國古代傑出農學家賈思勰著成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壽光人;改革開放以來,因農起步、以菜為先的壽光率先掀起了一場席捲大江南北的“蔬菜革命”,壽光三元朱村率先打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第一槍,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長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圖為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右)和原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攝影:劉祺)

  “土棚子”升級換代,抹不掉的那年那月

  1978年9月5日擔任村支部書記時,王樂義所在的三元朱村幾乎吃飯都難。那年,全村的總收入只有17萬塊錢,人均分配才101塊錢。“就算這樣,兌現方案時我都兌現不了,只兌現了65%,也就是人均分配65塊錢。”對此,王樂義記憶猶新。

  是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王樂義心裏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好政策來了,機遇來了,可以下決心帶領鄉親們拔窮根了。

  那一年,王樂義和村幹部制定了栽種林果拔“窮根”的計劃:從村裏最貧瘠的土地“三嶺”突破,依託“東嶺蘋果西嶺桃,南嶺山楂帶葡萄”打開局面。幾年後,果樹豐果了,“孬地”反比“好地”收入還多,村民們嘗到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桶金”的甜頭。

  溫飽問題解決了,村民有了“零花錢”,但“怎麼想個法子,讓父老鄉親再增收?”想到三元朱村有“土棚子”蔬菜種植的歷史,王樂義將目光瞄向了大棚蔬菜。

  壽光原先的“土棚子”就是簡易大棚,冬天靠燒煤加溫,一個冬天要用兩三噸煤,只能生産葉菜,不能生産果菜,一年也只能收入個三兩千的。

  能不能對這種“土棚子”進行改造,冬天生産黃瓜、辣椒、番茄?王樂義腦海中冒出個大膽的想法:利用陽光,冬天不燒煤生産果菜。“當時生産葉菜不值錢,只有生産人家沒有的才能掙錢。”王樂義説。

  想法雖然大膽,但做起來談何容易?在村民眼中,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癡人説夢。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王樂義下決心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向能人討教。

  從1986年到1989年,他帶領村裏黨員“南征北戰”,走了六個省和北京市,行程上萬公里,還請來了東北大棚蔬菜種植能人韓師傅。

  “真經”取回後,王樂義立即組織村裏有經驗的種菜能手對那些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仔細研究。針對村裏原來的燒煤大棚做了五項技術改造,動員村裏11戶村民忍痛割掉36畝已經抽穗的玉米良田進行新大棚實驗,並要求村裏17名黨員每人帶頭建一個實驗大棚。

  進行新大棚實驗,現在看來似乎不複雜,但在當年那個環境下卻實屬不易。

  36畝良田玉米剛抽穗兒,要把玉米砍了,不光反對聲大,弄不好還要“坐公安局”,村裏兒童甚至傳出了歌謠:“樂義潮、樂義瘋,咋麼窮咋麼折騰”,好話沒一句。

  就在他左右為難之際,三元朱村所在的孫集鎮黨委明確表態對新大棚實驗給與支持,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的王伯祥更是挺身而出:“樂義啊,搞試驗啊就是成功和失敗,成功很好,不成功,總結經驗再搞,至於砍玉米的事,你放心,就是塌了天,我頂著。”

  實驗成功了。1989年8月13號建棚,10月18號播種,12月24號黃瓜成熟,由於反季節上市,冬暖式蔬菜大棚每公斤黃瓜賣到了20元。17名黨員建的17個大棚平均收入2.7萬元,村裏一下子冒出了17個雙萬元戶。

  全村全縣轟動!

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王樂義在冬暖式蔬菜大棚裏。(資料圖)

  冬暖式蔬菜大棚——壽光人的搖錢樹

  “黨員帶了頭,做事有奔頭。”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掀起了全村種植大棚蔬菜的熱浪。第二年,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設一下子就達到181畝,全村172戶人家平均每戶一畝多。當年,鄉親們存款128萬。

  三元朱村農民有錢了,如何讓壽光全縣農民都富起來,成了時任縣委書記的王伯祥最大的考量。他叫來王樂義,希望他把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向全縣推廣,形成規模效益。

  王樂義回憶説:“王伯祥書記對我説,你當支部書記,是為了咱三元朱村,我當縣委書記是為了全縣人民啊,咱倆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全縣人民大啊。”

  那時候,壽光共有32個鄉鎮,經過調研,有27個鄉鎮適合搞冬暖式蔬菜大棚。王伯祥説:“27個鄉鎮搞冬暖式蔬菜大棚實驗,搞2000個,我當組長,樂義和韓師傅是全縣的技術總指導。”在全縣舉行的現場會上,王伯祥擲地有聲:“在大棚這件事上,你們聽我的,我聽韓師傅和樂義的。”

  作為技術總指導,王樂義要跑27個鄉鎮,不知道多少天才能跑完一遍,患過直腸癌的他不擔心自己的身體,擔心的是一旦做得不好就會耽誤全縣的大事。就在這個時候,王伯祥給他送來了輛嶄新的北京212吉普車,讓他帶車去現場指導。

  有了“腿”,王樂義拼勁上來了,他早出晚歸,一天跑11個鄉鎮、40多個村莊,三天就把全縣鄉鎮轉了一遍。

  這輛老式吉普車如今被安放在三元朱村的展覽大廳裏,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這輛小車被擦得嶄新明亮,絲毫看不出曾經有過的疲憊。

  每當看到這輛車,王樂義不由生發出一種敬意:“沒有黨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就沒有三元朱村的今天。”當年,王樂義和韓師傅正是坐著這輛吉普車,一年跑了4萬多公里,在壽光指導建起了5130個大棚。

  1990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向全縣推廣的第一年,建設的5130個大棚全部成功,當年每戶平均種菜收入增加到2萬多元,為壽光農民增收6000多萬元。王樂義告訴我們:“當時壽光縣的地方財政收入才8700萬元,冬暖式蔬菜大棚成了壽光人的搖錢樹。”

  1991年,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發展到38000畝,1995年更是達到40萬畝,當地農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壽光蔬菜也揚名四海,三元朱村成了壽光蔬菜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王伯祥書記十分高興地對王樂義説:“三元朱村為壽光發展蔬菜上了個新臺階,在歷史上立起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填補了壽光深冬不生産黃瓜的空白,填補了市場的空白。”

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全景圖。(資料圖)

  全國農民兄弟都富了,那才叫真富

  壽光農民依靠種菜致富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致富改革旋即推向全國。

  “1990年臘月二十三,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來俺村視察,他對俺説,你們農民依靠科技種大棚,通過實踐證實了效益很好,你們要把這個技術向全國推廣,解決各地區各城市吃菜難的問題。”回憶當年,王樂義歷歷在目。

  1991年2月27日,標誌著“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新起點”的全國農村經濟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山東召開,來自全國的275名代表現場參觀了三元朱村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不僅一致叫好,還紛紛向王樂義伸手要技術員。

  就在送走代表們的那天晚上,三元朱村開了村民大會,王樂義在會上説:“今天,各省市區的領導都來了,看了以後都要技術員!我們怎麼辦?大道理我不講,但有一條,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一不搞封閉,二不搞專利,向全社會推廣。三元朱村富了不算富,壽光富了也不算富,全國的農民兄弟都富了,那才叫真正的富。”

  1991年起,三元朱村開始派技術員到外省去,最多時派出114個技術員,技術員不夠,就向各鄉鎮調,到1997年向全國派送的技術員就達4300多人,分佈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

  就是這一支農民技術隊伍,結束了新疆一年有八個月在外地買菜的歷程,解決了延安蔬菜不能生産的問題,終結了西藏不生産菜的歷史,破解了黑龍江蔬菜不能越冬的頑症。他們用了13年的時間,硬是生生打破了中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菜的歷史。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以蔬菜産業為核心的壽光農業,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一路發展壯大。如今蔬菜面積發展到60萬畝,總産量45億公斤。蔬菜大棚也由原來的“土棚子”發展到了第七代智慧大棚,農民在家裏就可以用手機遠程遙控操作。2011年,壽光成功發佈了“中國?壽光蔬菜價格指數”,壽光農産品物流園日均交易量達到1500萬公斤,年交易蔬菜35-40億公斤,成為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如果説,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方式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那麼山東壽光三元朱村農民則是以自己的勇敢、勤勞和智慧開闢了中國農民走向富裕的新路子。

  如今,三元朱村農民正以飽滿的熱情走向新時代,和全國人民一起建設美麗富庶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胡洪林 劉祺

山東壽光:小村莊改寫中國“菜籃子”

壽光農産品物流園。(資料圖)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