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分”?“怎麼分”?進入7月份以來,隨著上海市開始強制垃圾分類,全國颳起了垃圾分類討論熱潮。2017年以來,山東省濟南、青島、泰安入選國家46個垃圾強制分類城市名單,同時山東省在淄博市博山區、鄒城市、榮成市、鄆城縣、單縣5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垃圾分類,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再遙遠。
以正向激勵調動分類積極性
刷卡,從織物、金屬、塑膠、紙類四項中選擇正確的垃圾類型按鈕,將垃圾放入投放口,自動稱重後積分累計入卡……7月8日下午,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垃圾分類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劉新磊向記者演示了智慧化垃圾回收箱的使用辦法。
記者在回收箱上看到,每公斤織物、金屬、塑膠、紙類可兌換的積分分別為20、70、100、80,按照實物兌換明細表,100積分可兌換1塊百潔布,250積分可兌換一塊透明皂、300積分可兌換1盒抽紙,此外積分還可兌換牙膏、洗潔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如果不兌換實物,還可以通過垃圾分類公眾號進行兌現,1個積分1分錢。”劉新磊介紹。
從去年開始,甸柳社區共設立了14套智慧化垃圾回收箱,能輻射7000戶居民,目前每天能回收四類垃圾110公斤左右。“大家的分類積極性很高,幾個月時間,有位居民累積了3萬多積分。”劉新磊介紹。
據統計,山東省3個國家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共計3090個居民小區約122萬戶居民參與了分類試點;5個試點縣(市、區)所轄的141個鄉鎮(街道)3322個行政村中,有54個鄉鎮(街道)1262個行政村啟動垃圾分類,覆蓋率分別為38.3%、38%。在這些地區,正向激勵都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信用獎懲、積分兌獎、評優獎勵等措施發揮了積極效應。
分類處理設施短板亟待補齊
“垃圾分類的好處我們都知道,但是我看到垃圾運輸車來小區收垃圾的時候,所有垃圾都是裝到一個車裏的,那我們前期分類的工作不是白做了嗎?”家住濟南燕山小區的宋女士表示。
在7月8日省政府召開的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上,濟南市副市長王京文坦言,目前,選址規劃難等問題阻礙了廚余垃圾處理廠的落地,“兩熱兩冷”制約了垃圾分類閉環的開展。所謂“兩熱”,為前端投放宣傳指導熱和市民知曉垃圾分類熱;“兩冷”,為末端設施建設冷和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冷,這導致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
“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確實存在短板。”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表示,具體表現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設施配套不足,分類運輸設施專業化不強、運輸能力弱。可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水準不高,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滯後,有害垃圾處置設施短缺,餐余垃圾處理設施不足,垃圾終端處理特別是易腐垃圾處理、有害垃圾處理技術還不夠成熟等。末端決定前端。消除運輸痛點、打通處理堵點是當務之急。
多重制約因素待破解
“雖然在垃圾分類方面各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整體來看,垃圾分類的效果還未明顯顯現。”王玉志坦言。
目前,山東省生活垃圾分類還處於試點階段,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體系尚未建立,相應的法規制度也不健全,制約因素還有很多。
比如缺乏法規政策約束,現行法律法規主要側重於垃圾的清掃、收集、處置,尚未深度涉及垃圾分類回收等問題。
比如資金短缺問題,經測算,鄆城縣整縣推進垃圾分類,僅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就需近億元。鄒城市有關方面也表示,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等先期投入較大,且全部正常運營後每年還需要再追加2000余萬元。
比如群眾生活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尚需時日,調研發現,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同度較高,但對分類方式、分類知識知曉度不高,參與度較低。
據了解,山東省關於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年內所有設區市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省住建廳近日研究起草了《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已徵求11個相關部門和部分城市意見,計劃提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修改後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垃圾分類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但無論政府部門還是每位市民,需要做的準備還有很多。(趙小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