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共同體: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2020-10-14 16:03:55|來源:大眾日報|責編:馮鈺穎

鄉村共同體: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_fororder_1

  蘭陵縣代村風貌。近幾年,代村與周邊村實現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建設“鄉村共同體”的新路。(新華社發)

  “鄉村共同體”是城鄉融合、産業融合發展的産物。目前,我省在不同區域、不同層次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實踐。通過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鄉村共同體”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靠“經營村莊”激活農村“沉睡”資源,實現農村資産市場化、公司化運營,讓集體和村民共同受益。

  “鄉村共同體”有哪些形式?取得了哪些成效?請看大眾日報記者發自一線的報道。

  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拔山村黨支部書記

  劉緒生

  通過黨建聯合體  找到發展“金鑰匙”

  齊魯8號風情路位於萬德街道,全長12.5公里,群山環繞、流水潺潺,串聯起馬套村、玉皇廟、拔山村等8個村莊,成為集觀光、研學、培訓、休閒、養生、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示範線路。這兩年依託風情路,我們這個以前的窮山村也孵出了“金鳳凰”,雖然村子只有180戶,但現在擁有8套民宿48家農家樂,依靠鄉村旅遊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

  我們村能發展起來,多虧了馬套村。馬套村位於線路南端,是齊魯8號風情路的龍頭。他們村創建了“黨支部+合作社+電商平臺”的“三位一體”黨建工作模式,以茶産業為基礎,成立將軍山旅遊合作社,打造獨具田園特色的鄉村民宿,修建起綜合性遊玩體驗區,開闢農耕文化體驗區。如今,馬套村實現了“文農旅商”的有機結合,旅遊年收入達到1100余萬元。

  2018年10月,8號路黨建聯合體成立,我們沿線的7個村迅速複製推廣馬套村經驗,找到了發展的“金鑰匙”。隨著馬套村遊客增加,其他各村也紛紛成立旅遊合作社,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茶農也不用再為銷路發愁,直接給馬套村茶廠供貨。今年上半年,我們村還啟動了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泰山板栗等農副産品以及旅遊紀念品。自然風光秀美的鳳凰嶺景區就在我們拔山村,下一步,我們要盤活鳳凰嶺景區。(大眾日報記者王健 報道)

  泰安市岱岳區北張村黨支部書記

  王培勇

  村莊小人口少 “天花板”怎麼破?  

  作為一個僅有58戶185人的小山村,我們村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省級貧困村。為了強村富民,我們全力尋找發展突破口,依託九女峰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鄉村特色産業。  發展鄉村旅遊業,起初真是“門外漢”,我們就外出學習。通過精準扶貧等項目,我們硬化道路,修建廣場,建起旅遊廁所,建設涼亭、木棧道等旅遊設施。村裏還專門請來了省內多所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來到這裡創作,3000多平方米的墻壁成了“畫板”,村莊“顏值”大大提升。另外,我們還利用本村閒置院落,建設精品民宿、“喵喵咖啡屋”等休閒娛樂設施,這樣不僅能吸引遊客來參觀,還能留住他們住宿消費。

  我們流轉村民閒置的房屋,讓企業辦民宿,有人會嘀咕:會不會“富了老闆、丟了老鄉”?針對這一顧慮,民宿裝修設計、傢具購買等,全部由企業出資,村民不用花一分錢。形成的收益,公司分5成、農戶分4成、村集體留1成,這樣三方都有收益,老百姓坐在家裏就能掙錢。

  村莊小,人口少,小康路上的“天花板”怎麼破?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村與相鄰的裏峪村等周邊村建立了黨建聯盟,通過整體開發,共同推動鄉村旅遊連片發展。(大眾日報記者曹儒峰 龍舒婷 報道)

  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吳村村民

  呂少謙

  村企聯建大平臺 村民變成“上班族”

  村裏剛開始與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搞村企聯建時,我們村民也沒有多大的把握和信心。現在這些疑慮都沒有了。

  我家現在住在吳村社區,三室兩廳的房子,騎車5分鐘到單位,每月拿7000多元的工資,每年還出去旅遊。有村企聯建這個大平臺,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我從兗州電大畢業後先是在親戚的一家小廠裏跑銷售,生活過得並不順心。2006年,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我們村實施村企聯建,為村民建設了吳村社區。2007年9月,我和父母、弟弟分到了房子,搬進了新家。2008年企業集體招工,我成了公司的一名員工,到現在成了車間主任;妻子2012年也入職太陽紙業,成為18號機組的一名質檢員,現在每月工資5000多元。現在我們手頭寬裕了,我們兩口子又購買了一套152平方米的大房子,將來住著更舒心。

  通過村企聯建,像我一樣上班的村民不少,有的甚至是夫妻、兄弟、父子。“背靠大樹好乘涼”,太陽紙業每年給村裏支付集體廠房租金,並給村民發取暖補貼,村民每人每年可以領到2900元,過年時每人還發一桶油、一袋麵粉,大家都很知足。企業發展得很好,希望將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大眾日報記者呂光社 李海波 報道)

  臨朐縣九山鎮黨委書記

  賀志健

  如何更進一步讓一朵花 開出一條産業鏈?

  九山鎮山多坡陡、土地瘠薄,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等傳統作物,畝均收入只有五六百元。為此,我們著力發揮自身優勢,確定發展薰衣草産業,聚力打造薰衣草特色小鎮。

  前期,我們引進了山東宋香園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反復實驗探索薰衣草品種培育,實現規模化種植。我們依託特色小鎮建設,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村集體領辦合作社方式,將農民納入到産業化鏈條、轉化為産業工人。小鎮為流轉土地的村民提供項目建設等工作崗位,相比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收入增加3-4倍。

  舉個例子,一名70多歲的老人,土地流轉費用加上花田管理,一年收入能達到2.7萬元,青壯年勞動力通過項目務工,收入可達到5萬元以上。下一步,我們計劃鼓勵周邊百姓自發種植薰衣草3萬畝,由公司進行統一回購,每畝能産生綜合效益5萬元以上。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小鎮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但相對其他知名特色小鎮,交通等短板有待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薰衣草産業作為突破口,讓一朵花開出一條産業鏈,讓好山好水産出更多優質優價的農産品,催生出更多産業鏈。(大眾日報記者都鎮強 報道)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