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科技基因 融合全鏈資源 農業“老産業”挺進新天地

2020-10-19 09:26:48|來源:大眾日報|責編:馮鈺穎

注入科技基因 融合全鏈資源 農業“老産業”挺進新天地

秋收時節,濱州市沾化區的50萬畝冬棗陸續成熟,當地冬棗銷售企業加緊採摘、分揀、包裝、外銷。近年來,濱州市通過冬棗示範園區建設、品質改良、品牌打造等措施,助推冬棗産業做大做強。新華社發

  秋意漸涼,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西孫村棗農丁太平,這幾天緊趕慢趕收完了棗樹上剩餘不多的冬棗。20畝的棗園裏有12畝種的是“沾冬2號”。“這種棗細嫩多汁、皮薄肉脆,一斤就能賣到30多元,還供不應求,一畝能掙5萬多元。”丁太平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種植冬棗,下洼鎮有著悠久的歷史。1984年,這裡發現了56棵老冬棗樹珍稀資源。自那時起,冬棗産業開始發展,政府積極引導當地農民種植。“那時候覺著多種樹、多結棗,就能多掙錢。”60歲的丁太平從1993年開始種棗,相比于在地裏刨食,樹上結出的“致富果”讓他嘗到了甜頭。

  於是,越來越多像丁太平一樣的棗農開始擴大種植規模。冬棗園裏密集栽種,化肥、農藥大量使用,棗農們一味追求産量,粗放管理一度讓冬棗品質受到嚴重影響。丁太平回憶,産量上去了,價格卻不行了,一斤低到只能賣一兩元錢。

  見不到效益怎麼辦?幾年前,就在丁太平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裏另一位棗農打開了他的思路。“種得多,不如種得好!”丁太平説,“人家一畝地收入比我多好幾倍,去‘取經’後才知道,他種的是沾化冬棗研究所推薦的‘沾冬2號’這個新品種。”

  如今,丁太平的棗園不僅換種了優良的冬棗品種,還用上了水肥一體化、太陽能殺蟲燈、誘蟲罐等先進的設備。經專家指導,他對果園進行了疏密間伐,一畝地裏棗樹數量由原來的200棵減到了110棵,改善通風、透光等條件。同時限産提質,一個棗吊就留下幾個棗,過密的都要去掉。“現在這思想轉過來了,在以前可沒有這麼幹的。”

  丁太平近30年的種棗歷程,正是沾化冬棗産業升級發展的生動縮影。而在山東廣袤農村,不少地方有著特色鮮明的傳統優勢産業,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有些面臨著品种老化、品質下降等困境。我省注重強化創新驅動,省農科院基本形成覆蓋全省優勢主導農業産業的技術支撐體系,各地也大力支持科研院所開展技術研發,為農業“老産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與此同時,有些産業由於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效益不高,對農民增收的帶動力有限。難題該如何解?

  “保鮮蒜儲存時間短、附加值較低,一個集裝箱櫃子25噸的保鮮蒜出口利潤也就幾千塊錢。企業加工成蒜片、蒜粉、蒜粒後,能儲藏兩年以上,碰上行情不好的時候還可以等等再賣,且利潤能比賣鮮蒜翻倍。而加工成黑蒜利潤更驚人,能賣到50塊錢一斤。”山東鑫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曉彬説。

  金鄉有“世界蒜都”的美譽,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當地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的過程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大蒜及食品加工區——金鄉經濟開發區食品産業園,匯聚了包括鑫諾在內的眾多龍頭企業,年加工能力達120萬噸。不少農民在農忙時種蒜、收蒜,農閒時變身工人,參與加工、銷售等其他産業環節,享受多重收益。

  産業要發展,服務得跟上。在金鄉縣國際蒜都中心大數據中心,大蒜種植面積、倉儲、出口、行情等大蒜大數據一目了然,讓全縣大蒜貿易公司做起外貿生意來更加得心應手。不僅僅是全産業數據,金恒冷鏈物流、凱盛國際農産品物流園、國際大蒜交易市場……當地著力提檔升級現有的大蒜交易市場。“我們新建了電子拍賣交易大廳、結算大廳,大蒜交易實行封閉式運營,全程電子‘刷卡’自動交易結算、電視監控、電子銀行結算等現代化服務系統已經上線,完成了線上線下交易的融合。”負責國際大蒜交易市場管理的山東蒜都農産品物流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傑説,“二期還要建設2.4萬噸冷鏈物流基地及大數據等配套服務商網。”

  “生産+加工+物流+科技+服務”,金鄉實現一二三産深度融合。今年上半年,金鄉大蒜及其製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00.33%。

  放眼全省,包括金鄉産業園在內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已創建7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已創建52個……各地把眼光放長,在做強“一産”的基礎上,不斷做優“二産”、做活“三産”,著力拓展産業發展空間,把“老産業”做成“大産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大眾日報記者 毛鑫鑫 大眾日報通訊員 賈海寧 王偉)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