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 “十三五”期間陜西文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2020-12-03 15:06: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馮妍):12月2日,在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品質發展”系列發佈會第十二場上,陜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陜西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時表示,“十三五”期間,圍繞文物工作方針,陜西省堅持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落實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任務,文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   “十三五”期間陜西文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林妍岐

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   “十三五”期間陜西文物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陜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林妍岐 

  陜西省高度重視文物事業發展,陜西全省文物系統堅決守護好彰顯好中華文明、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大力推進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和黃帝陵文化園區及黃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傳承,實施博物館改造提升等重大文化標識工程;在全國率先編制《陜西省文物保護總體規劃》《陜西省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創新編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規劃》《陜西省革命文物保護規劃》等,確保文物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實現文物保護與社會進步和諧發展。

  羅文利介紹,近年來,陜西省投入54億元實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335項,完成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和環境治理254處,修復可移動文物2.4萬餘件(組);完成第一次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長征、抗戰和石窟寺、秦嶺地區、黃河沿線等文物專項調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為契機,陜西全面促進文化遺産保護管理水準,石峁遺址和西漢、唐代帝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全省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和預備名單共42處。陜西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優勢,建成國家重點科研基地5個,開展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和預防性保護,實施文物科技保護研究項目100余個,共有45個獲獎,其中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保護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同時,陜西推進“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在周、秦、漢、唐都城和帝王陵開展的考古研究為大遺址保護利用奠定基礎。5年來,陜西開展主動考古項目103項、配合基本建設項目540余項,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餘處(座)、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陜西有26項入選,約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有11項入選,近3年連續每年2項入選。陜西考古工作支持了國家大型基本建設,經考古發現建立的博物館成為讓世界了解陜西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的“金色名片”。

  文物保護管理在不斷加強,文物服務社會水準也在不斷提升。陜西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模式,大遺址保護“四個結合”理念和“五種模式”實踐受到中央肯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4個、立項8個,總數居全國第一。截至2020年6月底,陜西省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325座,博物館體系日趨完善。陜西建成開放25家省級文化遺址公園、25家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和44家社區博物館;深入挖掘、整合陜西歷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資源,全省博物館年均舉辦各類陳列展覽800余個,先後有10個展覽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獎”;實施“陜西數字博物館”“互聯網+文物教育”“互聯網+革命文物”等項目,文物資源信息逐步開放共享;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扶貧攻堅融合發展,“鳳堰生態博物館模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宜君生態博物館精準脫貧模式”榮獲“全國民生示範工程”,陜西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影響力不斷增強。

  文物也成為了陜西對外文化交流的“金鑰匙”。陜西舉辦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産保護國際論壇,發起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組織考古機構聯合開展的中亞考古成為陜西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文化先鋒。5年來,陜西文博單位與境外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意向書和備忘錄共77項;承擔緬甸蒲甘他冰瑜寺、尼泊爾王宮等國家援外文物保護工程,與法國合作的公輸堂、茂陵石刻保護項目列入中法第四次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陜西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方法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陜西積極發揮以秦兵馬俑等為代表的文物資源優勢,先後在26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主題鮮明的文物展覽51個,陜西文物逐漸成為配合國家活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發揮著“外交使者”和“文化名片”作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