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體育>>正文

中國高校勁吹"健康風":無體育、不大學

2019-01-07 08:59:17|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津銘

  新華社濟南1月6日電(記者吳書光、李琳海、蕭海川)當下,中國高校正在颳起一股“健康風”“體育風”,“無健康、不大學”“無體育、不大學”正在成為更多高校管理者及大學生群體的共識。

  2018年12月,天津大學主辦“燃燒我的卡路裏”21天訓練營,從100多名報名同學中篩選出20名胖學生參加。結課考核達標的同學不僅能拿到2個第二課堂學分,還有望得到自行車、游泳卡等獎勵。

  據天津大學場館中心辦公室主任、訓練營的組織者之一張建斌介紹,這是校方首次嘗試推出減肥課程。減肥不是最終目的,主要是想培養學生對運動的熱情和習慣,倡導健康生活。

  2017年發佈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肥胖率以每5年提高2%到3%的速度持續上升。2015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7歲到19歲的學生體質狀態,大學生下滑最嚴重。

  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實行體育改革,用硬指標約束提升大學生體質,如清華大學從2017級本科生開始,不會游泳者不能畢業。浙江大學從2018級本科生起,每學期要跑滿48次,男生每次超過3.5公里,相當於每學期繞西湖跑11圈,女生超過2.5公里,相當於繞西湖跑8圈。

  “這些名校認識到了學生沒有好的身體,將來就不會有大的成就。”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説,大學生體質下降主要是體能下降,採取的跑步和游泳等措施都是有針對性的。

  首都體育學院副教授馬克説,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在大學生這一群體中非常突出,體育鍛鍊基本依靠自身意識與習慣,上述做法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好在一些高校已經認識到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並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學生積極鍛鍊。

  在南開大學,2017年,共有1206名本科生獲頒體質健康證書,這是我國高校第一次向畢業生頒發體質健康證書,旨在表彰始終堅持體育鍛鍊、畢業學年度體質測試成績達到“及格”標準的同學。2018屆畢業生中有1582人獲得了體質健康證書。南開大學體育部主任季納新説,頒發體質健康證書,不僅僅為了引導學生重視自身體質狀況,更體現出南開大學的育人標準。

  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2017年4月發佈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要持續提升青年體質健康水準,青年體質達標率不低於90%,引領青年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要“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讓更多青年“培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2018年12月,安慶師範大學宣佈,體測不合格,學生將難拿畢業證。實際早在2017年,安慶師範大學就引入手機運動軟體,將軟體記錄的日常鍛鍊情況與學生期末體育成績掛鉤。該校2016級、2017級、2018級全體學生都必須堅持跑步打卡。

  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引入了手機運動軟體來督促學生參加體育鍛鍊。山東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徐劍波説,利用手機APP、智慧穿戴設備等技術裝備,能夠形成一整套關於學生體質的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學校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敦促學生開展體育活動。

  體質不強,談何棟樑?多名專家分析認為,因為高校看到了大學生體質下降,因此在發揮帶頭作用,但相較于國家規定,這也是在“補課”。

  王宗平説,大學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地方,對社會有示範引領作用,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幫助大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大學生體質,關鍵要把學生從手機、電腦前解脫出來,發現體育運動之美、豐富日常生活內容。”徐劍波認為,單純依靠體育課是遠遠不夠的,它也很難培養出對體育活動的長期熱情。

  2014年,清華大學恢復本科生“第一堂體育課”,是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大特色。2018級本科新生第一堂體育課上,清華大學對學生提出“三個一”的要求,即學會一個運動項目、參加一個體育協會、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體育競賽,“無體育、不清華”深入人心。

  除傳統的體育課、時髦的體育運動APP外,徐劍波説,校園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體育社團,是加強大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體育社團的蓬勃發展、開展獨具特色的體育賽事、形成相對穩定的體育愛好者,讓更多的大學生沉浸到體育運動的環境中,也將進一步放大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作用。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