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貴安新區:綠色金融為高品質發展添動力
2021-03-04 09:37:1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貴安新區引進銀行業金融機構15家  綠色金融為高品質發展添動力

  1月30日,貴陽市、貴安新區關於金融機構支持“強省會”行動座談會暨貴陽貴安綠色金融項目簽約儀式舉行,11個貴陽貴安綠色金融項目進行現場簽約,簽約金額約150億元,其中,貴安産控集團的3個項目獲得綠色金融支持。

  根據協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貴州省分行將為貴安産控集團開發建設的標準廠房一期及檢測中心、肉製品精深加工中心、特色食品産業園3個項目提供25億元綠色金融支持。

  這是貴安産控集團積極爭取綠色金融項目、資金和政策等方面支持,推動規劃項目快落地、落地項目快建設、建設項目快投産,實現産業集群化發展,為貴陽貴安加快推進“強省會”五年行動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再添動力的又一事例。

  綠色金融支撐新區發展

  近年來,貴安新區採取有效措施用好用活綠色金融,借助綠色金融“活水”為綠色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綠色改造注入動力,隨著綠色金融項目的不斷落地,貴安新區的産業、生態等多領域的“綠”動力不斷釋放。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貴安綠色貸款餘額126.28億元,重點支持試驗區經濟和環境效應顯著的優質綠色項目。

  從一張白紙起筆到構建起適合新區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綠色金融産品及制度體系,貴安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有章有節。

  走進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安醫院二標段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橋架安裝以及電器開槽佈線等工作。據了解,醫院主體建設目前已完成97%,值班宿舍、能源中心等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項目一期計劃在今年7月建成投運。

  貴安醫院項目一期于2017年獲得二星級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並在2020年底獲得由國開行牽頭,建行、中行、工行和交行參團的銀團首筆低息貸款29.4億元,是貴安新區特色綠色項目實現融資落地的典型。

  醫院按照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建設,待全面建成投用後,將有效推動新區整體醫療水準提升,為轄區群眾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和就醫環境。

  在貴安新區,借助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優勢實現順利發展的項目不在少數:擁有80多個專利技術、生態調節溝及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的月亮湖公園環境優美;採用綠色建築標準設計與修建的貴安新區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産業園(二期)廠房項目取得美國LEED綠色建築認證;貴陽貴安路網互聯互通標誌性重大工程之一的貴陽市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有效縮短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時空距離”……

  政策機制護航綠色金融

  眾多典型案例成功實踐的背後,與貴安新區在綠色金融政策及體制機制支撐上的不斷探索密不可分。

  《貴州省綠色金融項目標準及評估認證辦法》《貴州省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産業指導性標準(試行)》《貴州省綠色金融支持的重大綠色項目評估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措施相繼發佈,建立了綠色項目的評估標準及程式。

  政策機制的引導護航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不斷聚集,成為推動貴安新區綠色金融産業快速發展的源動力。截至目前,新區共引進銀行業金融機構15家,設立分支機構36個,省、新區及在黔銀行、保險、證券和全國性金融機構的多層次綠色金融機構體系初步形成。

  而今,貴陽貴安的融合發展腳步加快,兩地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經濟體量大能級城市,推動一體共興的高品質發展格局逐漸形成,也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空間。

  綜合力量優化頂層設計,兩地成立貴陽貴安共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領導小組,並組建綠色金融改革工作專班,積極建立完善貴陽貴安綠色金融項目庫。

  探索建立綠色項目“申報、評審、匹配金融支持、推進項目落地”的工作機制,同時組織貴陽貴安相關單位和平臺公司積極申報綠色項目。目前,已收集綠色能源、清潔交通、綠色建築、生態環保及資源循環利用等行業領域申報項目230余個。貴州銀行也于2020年11月30日正式宣佈採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第六家赤道銀行,標誌著貴州銀行開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樹牢綠色金融理念、完善綠色金融機制、豐富綠色金融産品,綠色金融已經逐漸成為貴陽貴安的一張亮麗名片。在下一步工作開展中,貴陽貴安將繼續深入踐行“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發展理念,重點圍繞綠色金融助推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強化工作機制、加快綠色項目儲備,對標對表抓好各項工作落地,為貴陽貴安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加強勁動力。(記者 朱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