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如何“變身”國家濕地公園

2020-01-23 10:01:4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胡曉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美景。

  ■閱讀提示

  2019年12月25日,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完成試點建設,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2014年,原國家林業局批准張家口懷來縣以保護官廳水庫及上游永定河流域為目標,試點建設國家濕地公園。2017年3月,工程建設正式啟動。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是目前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懷來為了建設國家濕地公園,做了哪些“加法”和“減法”?

  官廳水庫管轄權歸屬北京,但89%的面積在河北懷來,面對特殊的區位,兩地如何打破常規,合作共治?

  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建成,將帶來哪些積極意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經過建設治理後,濕地植被覆蓋明顯增多。

  5頁評分標準,105頁驗收報告

  2019年12月31日,懷來縣林草局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

  公園管理處主任陳濤拿了兩份資料給記者看,一份很薄,一份很厚。

  薄的5頁,是國家林草局訂立的《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評分標準》(以下簡稱《評分標準》)。

  厚的105頁,是對照這份《評分標準》,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提交給國家林草局專家驗收組的《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建設情況報告》)。

  從拿到一份標準,到提交一份報告,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一晃走過5年試點建設路。

  《評分標準》中每一個驗收指標大項,在《建設情況報告》中,都“放大”成了一章,每一個驗收指標子項,都至少“放大”成了一節。

  “這5年,濕地公園怎麼建,全程都在對照這份《評分標準》。”陳濤翻開《評分標準》,包括濕地生態系統基本情況、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公園管理基本條件及能力建設、濕地科研監測及科普宣教體系建設等7個大項、21個小項,每個大項的權重從0.08到0.2不等,等級和分數分為優良(大於等於80分)、中(大於等於60分小于80分)、差(小于60分)三級。

  對於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最難啃的骨頭、最大的精力都在“濕地保護與恢復”一項,儘管它的權重只有0.2,卻是剩下那0.8的基礎。

  “這一項做不好,其他工作沒有展開的空間。”陳濤説。

  官廳水庫1954年建成,是共和國第一座大型水庫,橫跨北京、河北兩地,其中89%在懷來,從建成之初就是北京的飲用水源地。

  改革開放後,隨著上游工農業生産的迅速發展,出現水庫庫灘地和上游永定河河灘地被大量開墾佔用,城鎮生活污水排入,上游來水量減少等問題,官廳水庫的水質變差,當地濕地生態環境也被破壞,在1997年至2007年,一度退出北京市的飲用水源地。其後,官廳水庫雖然再次納入了北京市備用水源地,但水質長期為IV類—V類。

  2014年,原國家林業局批准張家口懷來縣建設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

  經過幾年建設,官廳水庫的生態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

  2019年10月5日,濕地公園宋家營田園濕地區。

  “1隻、2隻、3隻……應該是黑鸛。”

  酷愛攝影的孫慧軍和公園管理處監測人員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裏發現了8隻體長1米左右的大型水鳥,他趕忙拉近鏡頭,“咔咔”抓拍。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孫慧軍能一眼認出來,是因為2018年秋天他和陳濤隨首都師範大學科研人員在濕地公園做動植物調查時,就見過它們。

  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在濕地公園觀測到成群出現的黑鸛,是最近這兩年才有的事。

  “這幾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濕地鳥的種類、數量多了,來這裡拍鳥、觀鳥的人也多了。”孫慧軍説。

  2018年以來,公園管理處技術人員和首都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在濕地公園進行了系統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發現通過濕地保護和修復,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得到迅速恢復。調查記錄到了69種水鳥,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9種、二級保護鳥類24種。

  珍稀鳥類多了,代表鳥類的棲息地環境改善了。鳥類的棲息地,主要是包括濕地植被和水源。

  陳濤指指挂在墻上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衛星地圖,“這是5年前拍的,你看官廳水庫北岸和永定河入庫口庫濱帶這一大片灰黃色區域,在治理前種著一萬多畝的玉米。”

  陳濤拿出退耕還濕前後的航拍圖,同一個位置,前一張是大片的灰黃,後一張則鋪滿了青綠。

  近水區域種植了蘆葦、水蔥、千屈菜、菖蒲等濕地植物,離水面稍遠一些的河岸帶和庫濱帶,種上了喬灌木和可以改良土壤的苜蓿。

  5年前那塊灰黃色帶狀區域,已經成了一道綠色的濱岸生態保護屏障。

  高空上看到的只是濕地公園退耕還濕帶來的色彩變化,還有一些肉眼無法直觀看到的細微變化,發生在水裏。

  “有一種多見於南方凈水環境的銀魚,過去在官廳水庫很難見到,但首都師範大學科研人員對水庫魚類種群調查時,在很多水域發現了它們的身影。”陳濤説。

  濕地水質的改善,絕不會是今天治理、明天變好這樣一蹴而就。生態環境的恢復需要時間。

  2018年10月記者到官廳水庫採訪時,對於水質的變化,陳濤還只是説,“變化不明顯,再等等看。”而這一次再見面,陳濤乾脆地拿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做的“官廳水庫建設開發保護成效評估報告”。報告指出,5年來,官廳水庫的水質,已經由之前的地表水Ⅳ類提升為Ⅲ類,局部已經達到Ⅱ類,總體水質向好。

  經過5年的對標建設,2019年12月25日,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成功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和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共同救治受傷水鳥。

  管理分界線,共治聯結線

  陳濤辦公室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衛星地圖上,環繞官廳水庫,一條紅線格外突出——這是海拔479米等高線。

  官廳水庫建成後,劃歸北京市管理,479米等高線,就成了水庫周邊北京與河北行政管理的分界線。

  280平方公里的官廳水庫,89%在河北懷來,只有11%在北京延慶。

  特殊的區位,非但沒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阻礙,相反,以此為契機和突破,昔日的分界線,成了京冀共治的聯結線。

  合作共治,懷來主動挑起退耕還濕的擔子。

  官廳水庫建成後,水位持續變化,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間落差達8.19米。尤其是在1996—2007年間,水位持續下降。岸邊裸露出的大量土地,被當地農民開墾後種上了玉米。當地統計,開墾面積約有10萬畝。

  查閱當年的文件,懷來還發現,因為建水庫時移民補償政策不完善,有關文件曾明確,允許農民繼續種植湖岸出現的土地。

  但如此大面積的玉米種植,每年需施用大量化肥、農藥,構成了土壤面源污染,直接對官廳水庫水質造成威脅。

  每年財政收入只有30多億元的懷來,計劃投入50億元開展濕地公園建設,啟動以退耕還濕、修建人工濕地和水源涵養林為主的生態保護工作,已投入11億元。

  “永定河縱貫京津冀,是北京的母親河,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懷來縣委書記孫曉函認為,協同發展戰略賦予了張家口市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定位,決定了懷來不能只想著自掃門前雪,必須對庫區周邊進行生態保護和修復。

  截至目前,濕地公園已累計流轉4萬畝土地,累計支付土地流轉補償費用1.2億元。

  取代玉米的,是960萬株樹木以及大量可凈化水質的濕地植物。這也包括水庫周邊部分海拔479米以下北京管轄區內種植的玉米。

  2019年10月5日,懷來縣城南4公里,官廳水庫八號橋永定河入口灘地。

  這裡是永定河流入官廳水庫的“咽喉”,北京市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中率先開展的重要項目——八號橋入庫濕地凈化工程,就在此處。

  這也是最能體現雙方協同“默契”的生態治理項目之一。

  “當時,庫區灘地上有1800多畝玉米地,北京給出的政策是給予當年青苗補償800元到1000元,為調動農民積極性,懷來將補償年限延長至5年。”懷來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永説,多年來,懷來和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之間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官廳水庫環境治理中,沒有按管理分界線給污染“劃界”,而是有污共治,合力為官廳水庫“減負”。

  如今,八號橋水質凈化濕地工程已經建成,是濕地公園中面積最大的人工濕地,總面積210多公頃,流經這裡的地表水,可由Ⅳ類凈化為Ⅲ類。

  除了退耕還濕環節的合作,更打破常規的,是項目雖由北京立項、投資、批復,土地利用方案卻發到懷來縣國土部門徵求意見,甚至項目環境評估,都是直接由懷來縣相關部門批復的。

  截至目前,京冀兩地已在官廳水庫周邊先後啟動了4個生態治理項目,努力做好京冀協同生態治理示範。

  遏制房地産圍庫,發展綠色生態旅遊

  官廳水庫北岸,月亮島區域,一座2層的大型鋼結構建築正在施工。

  這就是建設中的濕地博物館了。

  按照規劃設計,博物館佔地面積50畝,總建築面積8446平方米。

  博物館未來將承擔起濕地公園的科普宣教功能。博物館內設多個展廳,包括濕地印象區、濕地認知區、濕地體驗探索區等,並通過各種現代化展覽、展示手段,向大眾介紹濕地。

  “我相信,每個人參觀博物館之後,都會愛上這座濕地公園,都會想著為濕地保護貢獻力量。”陳濤説。

  博物館是濕地公園開建以來,官廳水庫岸邊唯一新增的大型建築——伴隨濕地公園建設,懷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思路也在變。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叫停了圍湖發展的房地産業。

  在懷來,房地産業一度有圍湖發展趨勢。因為毗鄰北京的區位優勢,加之官廳水庫的湖光山色,吸引國內知名房企紛紛入駐,房地産業迅速發展,甚至曾在5年之內為地方貢獻了70億元利稅。

  日子看似好過了,懷來縣領導班子感受到的卻是危機:洱海旁的客棧,秦嶺北麓的別墅,紛紛成為破壞生態的反面案例,官廳水庫的生態紅線不能碰!

  認識到這一點,懷來果斷出手:為遏制房地産圍湖發展的勢頭,該縣出臺了《環官廳湖周邊規劃建設控制暫行辦法》,把建設紅線從原來的海拔482米等高線向四週退後了30米—100米。

  取而代之的,是懷來大力拓展以濕地體驗活動為主的生態旅遊,以及特色葡萄産業,在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

  “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和建設,需要遵循的是濕地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和諧發展的原則。”陳濤介紹,根據總體規劃,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可開展與濕地保護目標相協調的生態體驗活動,方式主要為濕地體驗、研學遊、親子遊等。

  探路濕地生態遊,懷來在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建設中已經有意識做了準備。

  其中,僅道路系統建設方面,就已經建設了機動車道13.2公里,電瓶車道13.2公里,步道38公里,木棧道5.9公里,且儘量利用生態環保材料修建。

  2020年1月13日上午10點,北京市民朱玉民抵達東花園北站——京張高鐵開通後,從位於北京市區的清河站登上G2407次高鐵,朱玉民到達這裡只用了25分鐘。

  朱玉民的目的地正是官廳水庫。聽説官廳水庫成為國家濕地公園,這位從小喝官廳水庫水長大的攝影愛好者,決定來拍拍水庫的冬日風光。

  東花園北站,位於懷來縣東花園鎮,是京張高鐵上的一座小站。但朱玉民從地圖上研究了一遍之後隱隱覺得,這裡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集散地。

  他發現,不僅北京市民乘坐高鐵半小時就能抵達這裡,而且從這裡出發,半小時之內還可抵達天漠、中國最大的海棠種植基地、十多座葡萄酒莊以及數萬畝葡萄園。

  類似這樣的民間思考,實際上早已成為懷來縣的決策內容。

  此前,懷來縣明確,濕地公園周邊劃出的125平方公里控制區內,只能發展葡萄文化體驗、文化創意、休閒康養、農業觀光等綠色産業。

  濕地公園效應外溢,當地一些景區已經摩拳擦掌做好了迎接下一個旅遊季的準備,紛紛推出舉措,完善接待設施,規劃旅遊線路,設計推廣方案。

  懷來有關部門也在謀劃,把葡萄和葡萄酒産業等特色資源、雞鳴驛和長城等人文資源、官廳水庫和天漠等自然資源有機整合,打造京郊旅遊目的地。一幅追求綠色發展的藍圖已經徐徐鋪展。

  高鐵更是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力量。

  鐵路部門統計,京張高鐵通車的前15天內,東花園北站進出的旅客已達3500人。

  而最先在濕地公園中嘗到甜頭的卻是當地的村民。

  “土地流轉了,收入卻沒少!”懷來縣黑土洼村村民祝有貴近兩年每年都在濕地公園打工數月,每月收入3600元。他説:“種樹比種玉米有效益,風景還優美,幹這活,我願意!”

  當地統計,濕地建設目前涉及的7個村,因生態建設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未來,濕地公園還能提供養護、保潔等崗位5000個。(河北日報記者董立龍、李冬雲、王雪威)

  本版圖片均由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提供

  專家觀點

  明確定位 加強共治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國家濕地公園22處(含試點)。其中,張家口市濕地資源最為豐富,濕地公園總面積達到4.6萬公頃,居我省首位。

  濕地公園,性質不同於一般類型的公園,它類似于小型保護區,但較于保護區又有些許差別。它是集自然生態保護、生態觀光休閒、生態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等多方面于一體的典型生態型公園,濕地公園的開發建設具有較高的綜合價值,也是目前解決濕地開發與保護問題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濕地公園建成後,功能該如何發揮?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存歧提出了相關思考。

  ——首先應明確濕地公園生態功能定位,建設濕地公園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濕地公園生態建設和管理應平衡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科學規劃濕地生態功能區,嚴格控制周邊工程建設面積,避免濕地公園成為高級住宅區和私人別墅區的“後花園”。

  ——加強多方共治,形成濕地公園長效管理機制。應建立專門的合作管理機構,擴大融資渠道,探索PPP模式,推動形成政府相關部門、相關企業和公眾共治的長效管理機制。

  ——公園設施建設和日常管護應力求生態化、簡約化、自然化,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對濕地生態的干預,如生態木棧道、景觀橋、休憩亭、廁所、停車場、通行道等,應嚴格限制建設規模和數量。

  ——濕地公園要創新科普宣教形式,通過圖文聲光電等多種方式增強遊客與濕地的互動體驗,提升公眾對濕地的保護意識和熱情。同時要注意控制遊客接待量,不能超過濕地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嚴格規範遊客行為,使濕地公園成為環境教育和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文/河北日報記者李冬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