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青春 瞧瞧這些把愛好“玩”出名堂的河南人
核心提示|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這句話,支撐著馬百敬走過創業路上最艱難的時光。和他一樣,我們周圍有很多年輕人志存高遠,努力將夢想中的“詩和遠方”變成現實。時間之河川流不息,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最富朝氣、最富創造力的社會群體。每一代青年,都有各自的際遇和機緣,在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98年前的今天,北京那場青年愛國運動成為青年們推動中華歷史進程的縮影;98年後的今天,承載著創新精神的青春力量生機盎然,綻放光彩。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走近三個年輕的創新創業團隊:他們中,有酷愛航模的年輕人創辦打造工業級無人機公司;有對3D列印技術感興趣的年輕人,用準備結婚的錢和借來的錢支撐著度過創業最艱難的時光;有從小愛琢磨玩具的年輕人把成熟的成像技術再創新,打造出全息互動智慧平臺,讓人不佩戴任何設備,用肉眼就能觀察到3D影像……他們,把愛好“玩”成事業,用拼搏點亮青春。
河南大誠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年輕員工在組裝工業級無人機
故事一:
帶領團隊造出植保無人機,緣起酷愛航模
麥田裏,綠浪滾滾,天空中,植保無人機在“飛手”操控下來回飛行,噴灑農藥……4月27日,在永城市市郊千畝小麥示範田上空,幾架河南大誠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3W16-10型多旋翼遙控植保噴霧機大顯身手。
無人機瀟灑自如地變換方向,將藥箱中的藥物通過高壓霧化噴頭均勻地灑向麥田,一個人操控一架無人機,每天可以輕鬆為五六百畝農田噴灑農藥,這種效率讓種糧大戶們讚嘆不已。
“當天飛的就是這種8軸16旋翼的遙控植保噴霧機。”5月3日,鄭州市金水區楊金路河南外包産業園內天元A座四樓,正忙著組裝無人機的年輕人説,這款植保無人機型號有多種,機臂可以收放,白色藥箱最小容量為10升。年輕人用自主研發的技術,賦予了無人機“超能力”,“可以‘人工飛’,也可以自主飛行,自主規劃路線,中途沒藥回來加藥後,能自行飛到上次沒藥的地方繼續噴灑。”技術總監張志傑説,無人機的“超強大腦”,使它圍地轉一圈能自動算面積,也能通過三維地圖選取地域後自動生成飛行航線,飛行過程中,速度、高度、噴灑流量等也能隨時調整……
除了遙控植保噴霧機之外,這裡打造的還有測繪無人機、電力巡檢無人機等多種平臺無人機,産品受歡迎程度通過數字可見一斑:2015年,銷售額500多萬,2016年增加到近3000萬。
帶領團隊造出這些“寶貝”的,是兩位年輕人——28歲的總經理尹路和正讀大二的公司法人范冬宇,兩人走到一起創業,緣于都酷愛航模。
尹路玩航模多年,多次榮獲全國航模錦標賽冠軍,航空機械專業畢業後,曾開航模店做加工、做培訓。6年前,他當教練時帶的“徒弟”中,有同樣愛好航模的范冬宇。2014年7月,范冬宇參加全國航模錦標賽榮獲第三名。“范冬宇的老爸見他練航模特別用心,也能聽進我的話,就支持我們在無人機研發、生産等方面摸索著創業,特意帶我們到全國各地做考察。”2014年11月,尹路、范冬宇成立公司,和幾位小夥伴嘗試從愛好到創業的轉變。
河南維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多種工藝品模型
故事二:
年輕人聯手造出3D印表機,最艱難時也最充實
“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叫團隊。”鄭州市高新區863軟體園9號樓上,年輕人馬百敬和合夥人卜兵建在小天地裏忙碌著,門口展櫃上陳列著他們創立的河南維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多種工藝品模型,琳琅滿目。
“這個扇形的樣品,是我們新近設計出的魚缸過濾系統。”兩位年輕人説著,又拿出一個為掃地機器人製作的外殼部件,同樣的部件,刻模成本需要十幾萬,通過3D列印技術幾百元就能造出試驗用的部件。他們還通過3D列印技術,生産一些汽車零配件。
與3D列印結緣,緣于大學時的愛好。馬百敬讀大學時接觸過快速成型技術,常在論壇裏和大家交流,感覺3D列印前景很不錯,“當時僅僅是個人愛好,並沒想到畢業後要幹這行。”機緣巧合,也是志趣所在,2012年畢業後,他和卜兵建湊錢創業,專注于3D印表機的研發、生産等。
當時,3D列印對於很多人來説還很陌生,憑藉著對3D列印技術前景的信心,他們從一個軸承,一個螺絲做起,造出了第一台3D印表機。
創業過程中,最難邁的坎兒是缺錢。馬百敬説,他把父母給他準備結婚用的錢拿來用,卜兵建借了家人和朋友的錢,一起支撐著團隊發展,其間很感謝愛心人士的幫助,感謝政府部門的支持,也感謝彼此間的鼓勵,讓他們挺過了最艱難也是最享受、最充實的艱難時光。目前,由7位年輕人組成的團隊,所研發的産品遠銷到加拿大、新西蘭、巴基斯坦等六國,其中,FDM3D印表機、光固化的3D印表機擁有專利。
朱峰和夥伴們打造的“小豆”
故事三:
他和團隊打造“小豆”,也是送給寶寶的禮物
5月4日上午,鄭州本格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CEO朱峰,冒雨趕到鄭州市文化路矽谷廣場A座7樓的辦公室忙活。他和夥伴們的辦公地點很簡約,不過,大家打造出來的産品卻不簡單。
“這是‘小豆’,中間能看到的三維圖像是我們設計的花仙子。”朱峰捧起精心打造的全息互動智慧設備説,據他所知,這款前沿産品目前世界上有三家公司在做,他們是其中之一。産品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的三維圖像,讓人不用佩戴任何設備,用肉眼就能全方位觀察到中間呈現的3D影像。2015年央視春晚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意節目《錦繡》,G20杭州峰會上的全息投影,震撼效果都離不開這種技術。
朱峰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工作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合作人,當時,VR、AR等已經被很多人知曉,可他們並不滿足於此:怎樣才能不通過佩戴設備,讓肉眼就能看到3D影像?他們想繼續探索。
當然,探索的過程並不輕鬆。2015年6月,他們成立公司後開始研製第一代産品,3個月後研製出來,又覺得在反射度、清晰度等方面需要提升,繼續研製第二代産品,如今的“小豆”已經是第三代,擁有四項知識産權。
用心打造的産品,將帶來哪些改變?朱峰舉例説,比如在早教領域,孩子們從繪本上看到的人物是平面的,這款産品通過無線通訊技術,可以使人物看上去立體,亦幻亦真,還可以實現影像與實物的結合,以及配加觸摸屏實現與用戶的互動……目前,他們精心打造的産品已獲得5000台的訂單,公司估值3000萬並獲得投資。朱峰欣慰地説:“等我當了爸爸,這也是我送給寶寶的禮物。”
拼搏心路:
把愛好“玩”出名堂,“玩”成事業,聽起來很美,做起來並不容易。
“研發、生産、市場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尹路説,創業之初團隊只有5個人,為了在無人機控制技術、結構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大家每人一張行軍床,吃住都在公司,大年三十忙到傍晚回家吃年夜飯,大年初一中午又回來,繼續畫圖紙、搞研發,用他們的話説:上一年的班,有兩年的工作經驗。
“為啥這麼拼?當時無人機發動機大都是進口的,我們想研發自己的産品,這是最大的動力。”尹路説,發動機要求很精細,做發動機試驗時,一個零件做七八十個,挨個裝上去試驗,挑選最合適的用,經過努力,研製出性能更穩定的“水冷”無人機發動機。而趁著無人機行業和多種政策激勵的“東風”,他們的團隊已壯大到63人,並憑藉創新實力,成為鄭州市超低空飛行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通過創新創業,為推動國家的技術進步和用科技改變百姓生活盡一份力,大家很欣慰也很自豪。
創業路上拼搏至今,馬百敬也感慨“興趣所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沒考慮失敗了怎麼辦,繼續忙,就是覺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想幹的事是一件事,早晚有興起來的時候。”雖説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他相信為夢想堅持就會有收穫,如今,公司保持盈利就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創業是磨練心智的過程,我們主動承擔起創新的責任,也激發潛能,做最好的自己。”從小就是頑童的朱峰,也體會著愛好做成事業的充實和快樂。小時候,他曾多次拆解玩具,想弄清楚其中的構造和玄機,朱峰慶倖自己的好奇心、鑽研勁兒延續至今,他和夥伴兒們在眾誠企業孵化器等多方支持下,通過把成熟的成像技術再創新,有了新的收穫,打造出全息互動智慧産品的同時,也讓青春綻放光彩。(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楊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