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在政策上求突破:讓創業人員感受到政府的誠意

2017-05-18 08:27:33|來源:大河報|編輯:萬慶麗

    開欄的話

    河南外出務工人員正在由“孔雀東南飛”,轉為“春暖雁歸來”。如今,全省上下“想創業、議創業、盼創業”的創業氛圍漸趨濃厚,“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帶動就業者”的返鄉創業經濟在興起的同時,帶動效應也開始顯現。今天起,大河報將通過探訪全省返鄉創業樣本,為您講述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們的返鄉創業故事。

    從節後外出打工潮,到如今的返鄉創業潮,越來越多的蘭考人願意留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目前,蘭考縣農民工返鄉創業6821人,創辦實體6145個,創業帶動就業6.5萬人,形成了爭創業、創大業的良好態勢。

    故事1

    學會製作古箏,他回鄉成立樂器公司

    返鄉創業的蘭考縣徐場村村民徐平衛怎麼也沒想到,如今自己的廠子能做得這麼大。他製作的古箏不僅國內出名,還遠銷國外。

    徐平衛是一名手藝人,也曾是一名打工者。從2000年起,他與妻子在上海一家樂器工廠裏打工,製作古箏這門傳統的手藝在他手上很快熟稔。在外打工7年,有了資本積累,也掌握了古箏的拿手絕活,回鄉創業的念頭在徐平衛心頭愈演愈烈。

    在回鄉了解政策後,他發現,自己的家鄉已經大變樣,路通到村裏,政府幫助返鄉務工人員創業,每天出入村子的大貨車越來越多。看到政府給了這麼多優惠政策,徐平衛下定決心回鄉創業,成立樂器公司。

    蘭考當地的泡桐透氣、透音性能好,讓徐平衛製作的古箏更有競爭力,很快,廠子打開銷路,一筆筆訂單飛向村子。這幾年,他又做起了電商,在網上開了一家“琴行”,如今,銷售的六成訂單都來自網上。

    今年,他申請到了30萬元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無息貸款,再次擴大産能。“年産3000多臺,利潤40萬,這在打工的時候想都不敢想。”徐平衛説,今年,他還打算在當地政府指導下,再建一個工廠。

    記者了解到,在蘭考縣徐場村,60%的村民都開有製作民族樂器的家庭作坊,剩下的40%村民也幾乎都在村裏給這些作坊打工。

    故事2

    90後“三劍客”大學畢業回鄉創業

    大學畢業後,留在大城市打工,還是回鄉“大幹一場”?在蘭考眾創空間,三個“90後”大學生找到了答案。

    “從在大公司實習到自己當老闆,就像夢一樣。”23歲的趙新輝,大三在北京實習時,創業夢想開始膨脹。

    “給別人打工,感覺自己像一台機器,每天連軸轉,機械化地完成任務。”實習了半年後,趙新輝開始焦慮,大學學習的工業設計專業,在實習的這家網絡公司不能得到應用,每天在拼搏,內心卻不充實。

    在回蘭考老家跟高中同學聚會時,他發現,自己一直關注的光伏項目,兩個好朋友也同樣在關注。“三劍客”一碰頭,當下就決定創辦公司。趙新輝負責做設計,其他兩名分別負責進出貨和市場行銷。

    “蘭考眾創空間是縣政府扶持的,對我們這些創業人員不僅免房租,還能提供幫助和政策諮詢服務,幫忙找項目,現在公司每個月能盈利2萬多元,錢不多,但拿得踏實。”趙新輝説,每兩個星期開一次會,傳達新的政策,可以讓他們隨時調整公司定位。

    經驗

    “要讓創業人員感受到政府的誠意”

    “想讓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門口創業,就得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誠意。”蘭考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王彥濤説,縣裏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每年到了過節、麥收的返鄉高峰期,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創業宣傳,讓他們感受到蘭考的變化。

    “要讓他們感受到‘榮歸故里’,以示範引領,讓已經創業成功的案例來宣傳、來帶動。”王彥濤説,通過創業人員帶動更多人就業,形成“雁群效應”。

    王彥濤説,通過調研發現,返鄉創業的基本都曾是業務骨幹、管理人員,他們的能力強,政府對其進行創業引導,蘭考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一站式、保姆式”創業服務體系。

    據了解,蘭考縣還在政策上求突破,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深入開展。蘭考縣政府設立返鄉創業專項扶持資金,規模為每年500萬元;同時加大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力度;在財政資金、稅收、普惠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蘭考縣農民工返鄉創業6821人,創辦實體6145個,創業帶動就業6.5萬人。(記者 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