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京津冀 “空間大圈”變“時間小圈”

2017-07-03 14:25:1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勝蘭

  軌道上的京津冀 “空間大圈”變“時間小圈”

  “通勤媽媽”張依説,是高鐵拉近了她對家和公司的心理距離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姜玉、王笛、費菲、肖荻):在中國的京津冀地區,有一個被稱作“鐘擺族”的特殊群體。他們突破城區界限,穿梭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如今,方便快捷的高鐵拉近了京津冀三地的時空距離,提升了“鐘擺族”的幸福感,京津冀的“空間大圈”逐漸縮小為“時間小圈”。

  往返于北京西站和河北涿州東站,是北京某公司白領張依每天的必修課。作為家有一歲寶寶的年輕媽媽,異地工作曾是張依面臨的最大挑戰,涿州的家和北京的公司也曾是她心理最遙遠的距離。張依説,是高鐵拉近了這個距離,讓自己加入到“鐘擺族”的行列。

  張依説:“當時也想過做一個全職媽媽,可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價值,還有給孩子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東西還是需要去上班,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沒有高鐵的話,在寶寶很小的時候不會選擇通勤,每天往返于家和單位之間。是高鐵幫我繼續實現職業理想和自我價值。”北京到天津35分鐘,到石家莊1小時20分鐘;天津到保定59分鐘,到唐山37分鐘……便捷的城際高鐵,讓這樣的“雙城記”得以實現,越來越成為常態。

  家住天津塘沽的北京某網站夜班編輯楊玉國是一名資深的“鐘擺族”。從京津“異地戀”到塘沽安家,兩地通勤十年,楊玉國見證了京津鐵路發展的變化。從“綠皮車”到高鐵,從之前需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回家到現在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楊玉國説,高鐵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方便快捷,更是“異地同城感”。

  楊玉國説:“方便,有點像地鐵。下班後想回天津的時候隨時可以出發,在路上用手機買票。我到北京南站需要一個小時,我出門的時候就買一個小時之後的高鐵票,到了北京南站就上車。已經感覺不到異地了,北京和天津已經不能算是過去那種意義上的異地了,在時間上像同城一樣。”

  實行城際鐵路“月票制”、推出京津城際一卡通、京津城際延長線鐵路票價降價等舉措,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京津冀高鐵“公交化”的實惠,而高鐵的高密度開行則大大提高了“通勤化”的便利。

  天津于家堡站是中國第一條高速城際鐵路──京津城際高鐵延伸線的終點站。從6月20日開始,途徑濱海新區的京津城際延伸線(天津站至於家堡高鐵站)鐵路段列車從之前的12對增加至27.5對,增加一倍,到達于家堡高鐵站的城際列車的早晚高峰車次間隔也大幅縮短。于家堡高鐵站站長肖亮説:“過去是兩組車在運行,現在5組車在運行,運力就大大提高了。調圖以前,高峰時間天津到于家堡早上起來6點有一趟,之後就是8點,兩個小時間沒有車。調圖以後天津到于家堡是6:35、7:06、7:21、7:41、8:01,平均每半個小時一趟。晚高峰也是,在晚上17點到20點階段增開了4輛車。”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而基於高鐵的軌道上的京津冀讓“1小時區域交通圈”正在變為實景。高鐵正放大21.6萬平方公里,1.1億人口的京津冀三地“同城效應”,讓京津冀“空間大圈”逐漸變為“時間小圈”。

  去年年底,《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得國家批准。按照規劃,到2020年,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基本實現京津石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0.5-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時交通圈;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絡。京津冀未來將有20多條城際鐵路,其中不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決策--雄安新區的高鐵發展計劃。而來自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最新消息,7月6日,鐵路部門就將首次開行2對從北京南站至雄安新區的動車組列車。對此,北京某央企員工鄭洋十分期待。

  鄭洋説:“我們公司未來也有這方面的規劃,要搬到雄安去,設立一個總部機關,可能一部分人需要搬過去工作。以後包括我在內,穿梭于雄安和北京是必不可少的。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