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為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有效保護丹江口庫區水質和水生態安全,“十二五”以來,該市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38.89億元,全面加強丹江口庫區水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工作。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來,丹江口市已實現安全穩定調水8週年,累計向北方調水超過560億立方米,惠及24個大(中)城市和130多個縣(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8500萬。
全域強化生態建設,全力以赴保生態。全域實施綠化造林。該市加大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力度,對庫區臨水1公里範圍內實行永久性保護,在全市範圍內禁止林木採伐,累計封山育林270萬畝、營造林65萬餘畝、建成庫周生態隔離帶10.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65.7%。全域加強環境治理。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開展了“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環境突出問題大排查大整改”“守好一庫碧水”專項整治等一系列紮實有效的護水行動。該市建設了環境監控中心,建成重點污染源視頻監管信息平臺。對15家涉水國控重點監控企業、14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實行實時在線監測。對轄區內官山河、浪河、沙溝河等重點流域、重點水域開展全面深度治理,丹江口庫區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國家標準Ⅱ類以上,109項水質監測指標中有106項達到Ⅰ類標準。官山河自2019年開始,年均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9個水質考核斷面水質和2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域創建生態文明。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市80%的鎮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16個),194個行政村全部創建為十堰市級生態村。
全域開展水質保護,全力以赴保供水。大力實施水保項目。投資3.8億元實施庫區水質提升和城區污水治理兩大攻堅行動,全面實施庫區船舶“油改電”、大力推進環庫安保智慧工程,積極服務“引江補漢”工程。建成並運行48個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項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25.8平方公里。實施丹江口庫區垃圾清漂及處理項目,配置2艘自動機械清漂船,配備護水隊員150余名,年清漂垃圾約5000噸。改垃圾填埋為焚燒發電,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海螺集團,投資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於今年建成投用。嚴格落實河湖長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該市51條大小河流全部明確河長、河段長及河道專管員,建立常態化巡河制度。對官山河、浪河等5條入庫重點河流實行綜合生態修復治理,治理河流總長64.3公里。開展庫區綜合執法。關停遷移船舶修造廠8家,關閉客貨運碼頭4座。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清理取締網箱12.1萬隻、庫汊10.75萬畝,實現湖庫拆圍清零。5288隻鎖定船隻全部處置到位,1135名漁民轉産上岸。
全域實施環境整治,全力以赴優環境。完善責任體系。嚴格實施環境保護“一票否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堅決整改中央、湖北省環保督察及各類專項督察交辦的環境治理問題。嚴格環境準入。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佔全市總面積的59.4%),禁批禁建一切項目。先後關改搬轉冶金、化工、水泥、電石、造紙、鋼鐵、電解鋁等企業166家。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累計拒絕不符合水源地環保要求的項目120多個。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行“兩清兩減”(清潔種植、清潔養殖,減少農藥、減少化肥),該市年農藥使用量與“十三五”末相比下降20%,化肥使用量減少3.5%。明確劃分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適宜養殖區,禁養區內50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關閉搬遷,限養區和適養區內198家養殖場完成改造升級。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投入2億多元,實現194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建設14座城鄉污水處理廠、7座垃圾處理場;“廁所革命”等“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完成,新建和改造廁所3.21萬座,建制鎮污水、垃圾處理實現全覆蓋。大力創建污水零直排村居。
生態是丹江口市的立市之本、優勢所在,更是使命所指、未來所繫。下一步,該市將持續堅持以“綠色”為基底,以“低碳”為路徑,以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錨定“衝刺全國百強”奮鬥目標,進一步挖掘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構建“一主三優多特色”綠色産業體系,著力讓“中國好水”變成好産品、創造好價值,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新水都”。(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程勇 謝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