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鋼鐵糧倉”綠色轉型 解碼黃石“華麗轉身”

2017-11-29 08:52:45  來源:新華網  編輯:李勝蘭

  新華網武漢11月28日電(曾偉龍)“中國現代工業的搖籃”是歷史賦予黃石的榮譽,3000年的青銅史,百餘年的鋼鐵工業史,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亞洲第一天坑、華新水泥遺址……這一個個帶有歷史厚度的城市符號,為黃石這座城市打上了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的烙印。

  湖北黃石,從三千年的工業文明走來,通過現代轉型發展,全力推動經濟結構從“資源型”向“綠色型”轉變,使得老企業煥發新生機,一座曾經以鋼鐵、水泥生産為産業基礎的老工業城市,“華麗轉身”走出了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鋼鐵糧倉”綠色轉型 解碼黃石“華麗轉身”

  圖為:《城在湖中》。柯恒 攝

  鋼鐵糧倉,中國近代工業搖籃

  “牙刷草,開紫花,哪有銅,哪有它。”走進黃石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講解員指著地上成片紫色的銅草花,介紹説古人就是憑藉這些花來判定此處是不是銅礦富産地,並在此開採、冶煉。

  黃石的工業文明從商周時期綿延至今,從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鋼鐵時代到今天的信息産業時代,從未缺席和斷檔。

  這3000多年曆史因為先人們的工業生産及其衍生的社會活動而産生了意義,綿長的時間由於人的刻寫具有價值、光芒閃亮,對比其他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歷史跨度和文化厚度,黃石是全國獨一無二的。

  對於中國的近代工業來説,就不得不提兩個名字,一是黃石,二是張之洞。

  清末,積貧積弱的清王朝已是油盡燈枯。發展民族重工業,被有志之士奉為救國救民的重要出路。1889年,時年52歲的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繼續推行其任兩廣總督時未完成的大業——大力發展鋼鐵工業。

  此時,有著千年礦冶歷史的黃石大冶鐵礦,以其礦藏量之大、品位之優引起了張之洞的重視。從此,張之洞在黃石拉開中國近代重工業發展的序幕。

  1892年,為將大冶鐵礦石運至漢陽鐵廠,張之洞購進德國器件及機車,興修了一條從鐵山至石灰窯江岸30余公里的運礦鐵路,這是中國黃河以南的第一條鐵路。1893年,大冶鐵礦正式投入生産,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座用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

  此外,也因有著豐富的石灰礦、煤礦,黃石地區興建了大冶湖北水泥廠(華新水泥的前身)、源華煤礦、利華煤礦,從而生産出發展民族工業所需的水泥、煤炭。

  黃石因為有了礦冶,而在近代中國佔據了顯要地位。建國初期,作為一座新生的重工業城市,黃石一直牢牢堅守“工業糧倉”的陣地上,源源不斷地向國家輸送大量原材料。

  大冶鐵礦、大冶鋼鐵廠、華新水泥等大型企業的開辦,直接帶動了鐵路和碼頭的建成、人口的流動,使得鐵山、下陸、石灰窯連成一氣,一座新興的礦冶工業城市成為長江之濱的一顆明珠。

  依託豐富的礦産資源,黃石建成了全國十大特種鋼廠之一的湖北新冶鋼集團公司、全國六大銅礦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全國十大鐵礦之一的大冶鐵礦、全國三大水泥集團之一的華新水泥公司等大型骨幹企業。

  當時,黃石市已形成年産25萬噸銅、200萬噸特鋼、10萬噸鋁、1500萬噸水泥、200萬噸煤的生産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黃石更是以其歷史留下的雄厚的工業基礎,一度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光環中大放異彩,一路抒寫著“黃老二”的輝煌。

  歷史最高峰時,黃石採掘業及其加工業生産總值佔GDP總量的62%,黃石的實力僅次於武漢,成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一百年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零距離走近大冶鐵礦,一個東西長2000多米,南北寬900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巨大露天天坑讓人驚嘆,它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更是百年中國工業史的見證。

  據現場一工作人員閻紅勇介紹,大冶鐵礦是中國百年工業化從洋務運動留存至今且仍在生産的唯一企業,僅從1890年至2000年的百餘年間,從該礦坑中共剝離岩石就達3.6億多噸,累計採出1.3億多噸鐵礦,生産出32萬多噸礦山銅等,它曾是漢冶萍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鋼鐵糧倉”。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