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中國攝影家重走“海絲”路:見證中華文明流播四海

2017-12-12 09:06: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尹紅燕

  中新社泉州12月11日電 題:中國攝影家重走“海絲”路:見證中華文明流播四海

  中新社記者 孫虹

  “如果沒有來泉州,我今天應該在印度洋上,繼續和我的船員夥伴們劈風斬浪。”在福建泉州這座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知名攝影家爾冬強對中新社記者這樣説。

  11日,爾冬強受邀出席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發展論壇,以“中外交流歷史遺存田野調查”為題侃侃而談,解讀“海絲”路上的“中國密碼”。

  最近五年,爾冬強一直駕駛著無動力帆船,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駛去:從菲律賓群島、馬來西亞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一直到安德曼海、黑海、地中海和波羅的海……

  古時,中國的商船正是在每年初冬等風來,待風信一起便揚帆遠航,順風推送到遙遠的大海。感嘆于中國先民的冒險精神,爾冬強總是希望盡可能地複製他們出行的方式。“因為風,先民們會漂到不同的地方,由此中華文明在‘海絲’沿線大大小小的海島上都有痕跡,這也是我深深為之著迷的原因。”

  海上航行時,爾冬強走訪了古時中國人去過的很多地方:在蘇比克港看到舊時“廣州十三行”的南洋分號,在蘇門答臘見識過中式的舞龍,還在斯裡蘭卡找到古代中國的瓷器……在他看來,這樣的海上航行,就是一次見證中華文明流播四海的過程。

  “作為一個用鏡頭記錄一切的攝影者,我必須要到現場去、到海上去、到海島上去。”爾冬強説,“時至今日,我仍然可以在‘海絲’沿線國家甚至途經的每一個小島尋覓到中華文明的痕跡,它們以服裝、建築、舞蹈、音樂、語言、美食和民間宗教信仰等多種形式沿襲下來。”

  在發現與記錄之餘,爾冬強也收藏了大批的“僑批封”。他告訴記者,過去沒有銀行、郵局,下南洋打拼的中國人想要寄錢回家,就得請寫字先生給家裏寫信;待到做僑批局生意的人在南洋置辦貨物返回國時,這一摞“僑批封”就隨大船將遠方親人的掛念帶回家鄉。

  “這些僑批封裏蘊藏著很多人的故事,這些‘人生密碼’也在等待後人細細解讀。”爾冬強説。

  “今天的我們看‘絲綢之路’,不僅要看以前的歷史,更要著眼于現在與將來,講好新時代絲路故事。”爾冬強表示,接下來,他將繼續用雙腳丈量“絲路”,期待能在泉州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彙報展”,將自己多年來關注“海上絲綢之路”所積攢的大量珍貴文獻,以及重走“海絲”所拍攝的大量視覺圖片呈現在公眾面前。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