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日瀘沽湖 坐看雲起時
靜美瀘沽湖。
清晨,瀘沽湖水面煙霧繚繞,遊客劃船湖中引來一群群野鴨子和海鷗前來“搶食”。
瀘沽湖裏格半島。
有人説,旅行,不過是從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別人熟悉的地方。但對於我來説,旅行的意義,或許是把生命和故事,説給山川湖泊、森林草原聽。
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非去不可?當小夥伴發出一同前往瀘沽湖的邀請時,我心中的小氣泡立刻翻騰起來:一定要去!湖南衛視《親愛的客棧》熱播,我早已“種草”了這片世外桃源。這次旅行,不再是我內心的宣泄與訴説,或者與世界隱秘地對話,而是在靜謐的雲起之處、仙歸之鄉,把自己完全交付於此,認真地聆聽一段故事,收藏一段時光。
初見驚鴻
進入瀘沽湖需要翻山越嶺,用山路十八彎來形容毫不過分,狹窄的盤山路一圈又一圈,好像永遠也看不到頭。當大巴車在山嶺中盤旋蜿蜒幾個小時之後,高原之上那一泓澄澈幽藍的湖水瞬間驚艷了我們。
這是鑲嵌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的高原湖泊。那湖水便是海拔2690米的瀘沽湖,那山峰便是海拔3754米的格姆女神山。站在溫柔波浪拍打的湖邊,眼前是野鴨的自在遊弋,午後陽光鋪灑,褪去了冬日裏的寒氣。
這時的瀘沽湖,醉倒每一位到訪的遊客。無論是清涼肅穆的秋山,還是落英繽紛的湖濱山楊,無論是臥在瓦壟間的殘紅,還是泊在岸邊束槳待發的豬槽船,都讓人覺得,似乎臉龐都能感受到瀘沽湖的吹氣如蘭。湖面,藍汪汪,浮著幾條去留無意隨水西東的豬槽船,“鳶飛戾天”的你,“經綸世務”的你,也只有醉景而忘身,望湖而息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淌,只有與自然萬物心靈相契的寧靜。
千百年光陰如水流過,人世間幾度滄海桑田。瀘沽湖畔,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摩梭人依舊傳承著遠古時期的古老民風與習俗。據文獻記載,摩梭先民源於古羌人的一支,他們沿著一條被稱為“西南民族走廊”的崎嶇道路,擇沃土而棲,逐水草而居,最終在川滇之間的山水中找到了他們新的家園。
走婚橋位於瀘沽湖東南水域的草海區域,是瀘沽湖上唯一的座橋。這裡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的“母系大家庭”和神秘的“走婚”習俗,被專家學者譽為“人類母系氏族社會活化石”和“世界最後的女兒國”。夜幕降臨,走婚橋上或許還來往著“阿肖”的腳步聲。
最後的女兒國
男方到女方家上門走訪、住宿,次日清晨回到自己家中,這種“男不娶,女不嫁”習俗就是“走婚”,有著“走婚”關係的男女被稱為“阿肖”。外界對摩梭人的“走婚”有許多誤解,以為可以今天走這家,明天走那家,似乎既隨意又浪漫。實際上,摩梭人的婚姻雖無登記領證的法律約束,但從一開始就是十分嚴肅的。“一個小夥子看上一個姑娘,即便是姑娘也中意了小夥子,也不能立刻開始走婚,而要經過‘佐佐噶’的方式定情,這其中沒有經濟、門第的糾葛,男女關係更符合人性的天然本質。”當地的摩梭阿姐告訴我們,“走婚”雖然暮合朝離,卻非常穩固。
靜臥在群山環抱之中,瀘沽湖宛如一片墜落人間的星辰,如此寧靜,又格外璀璨。古寨依山,炊煙嫋嫋,漁舟唱晚,朗月與繁星在深藍的夜空下閃耀。在阿姐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家訪了當地的摩梭家庭。
摩梭人的母權制遺風,被世人稱之為“母系社會的活化石”,這在木摞房組合而成的四合院中可窺見一斑:摩梭人之家,由最年長的老祖母掌握權力,居住于獨立的祖母屋。屋外,還堆放著豬膘肉。這是將整豬骨骼除頭骨外全部剔除,挖出內臟,填入食鹽、花椒等調料後縫合後晾制而成的美食,更是摩梭家庭財富的代表。進入屋內,火塘裏的木柴燃燒著,為清冷的冬日增加溫度。這個永不熄滅的火塘,象徵家族的永續傳承和紅火興旺。“來的都是客”,我們也被請到火塘貴賓位上就坐,真切地感受到了摩梭人的熱情好客和博愛之風。
得益於適宜的氣候,四合院內的一盆盆多肉植物長勢喜人,呈現出飽滿的生命姿態。頭上的二樓便是成年女性的住所,被稱之為“花樓”。走婚初期,小夥子一般都是在黃昏後從外開的窗戶爬進姑娘的閨房,淩晨離開。有一首摩梭民歌唱到:“阿哥啊阿哥,月亮才到西山頭,你何須遑遑的走”,這大概就是舊時花樓走婚的真實寫照。
再見傾城
都説清晨的瀘沽湖最美,天空剛泛起魚肚白,我們便早早來到草海碼頭,坐上豬槽船前往湖中央。所謂豬槽船,其實就是摩梭人的獨木舟。它是由兩人合抱的大樹砍削而成,輕巧靈便,但也要注意保持平衡。
清晨的瀘沽湖只有零度左右,豬槽船一前一後兩位船夫搖著槳。兩旁的蘆葦上覆著白霜,野鴨悄悄地躲在草叢中不肯輕易露面,這時,便忽然體味到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隨著漣漪逐漸擴散,我們沿著草海裏的水路向前緩緩搖曳,濃重的霧氣中只聽得到搖櫓聲。似乎是尋著聲音,海鷗盤旋在船周,啾啾鳥鳴中,一轉頭,太陽就已經從山頭跳躍而出,陽光頓時鋪瀉在湖面,整個瀘沽湖明亮耀眼,波光艷瀲。白雲出岫,高山和湖水深情對望,給人“再見傾城”的震撼。
千百年來積澱的人文精髓與瀘沽湖旖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早已吸引了各路探險家遠道而來。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20世紀初,人類學家、植物學家和探險家約瑟夫·洛克。洛克在此一住就是27年,隨後寫下了《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一書,他在瀘沽湖的探險經歷以及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系列文章和圖片,激發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創作靈感,聞名遐邇的小説《消失的地平線》橫空出世,成就了西方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説,掀起了全世界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
湖底的水草搖曳生姿,一葉葉小舟盪漾湖心,令人迷失在天人合一的畫面裏。正如洛克在《貢嘎嶺香巴拉,世外桃源聖地》一文中感嘆道:“在這個世界裏,有什麼地方還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者”……(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