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芳和工人一起制燈
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位於自貢綵燈公園後山坡的“胡氏花燈文化園”,終於趕在第二十四屆國際恐龍燈會開幕之前開園。
和規模宏大、美輪美奐的燈會大型燈組相比,挂滿傳統花燈的“胡氏花燈文化園”略顯單調,但展出後的結果完全出乎意料——2018年春節,“胡氏花燈文化園” 遊客絡繹不絕。當看到這些被鹽史專家宋良曦先生譽為“雅麗工巧、玲瓏雋永”的胡氏花燈時,不少遊客形容看完燈會再到這裡感覺“眼前一亮”,“這才是童年記憶中的自貢綵燈!”
在自貢燈會走出國門,升級為全球燈會的今天,胡氏花燈的創始人胡德芳女士始終認為:“不管怎樣發展,自貢燈會應該都有花燈一席之地。”
融入扎染藝術的花燈
半路“出家”的制燈人
説起做“燈”,今年七十六歲高齡的胡德芳女士,算是半路“出家”。
胡德芳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自己參加工作後,最開始是師從剪紙藝術家余曼白老師學習剪紙,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及全國展出,套色剪紙作品更是跨出國門遠赴日本、新加坡等地展覽。1980年,胡德芳進入綵燈公園(當時為人民公園)當美工,從此便和燈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7年自貢第一屆國際恐龍燈會,胡德芳女士是兩名總設計師其中之一。説起這段經歷,胡德芳話語充滿了自豪:“燈會門票是我設計的,為此,我在湖邊上坐了一個下午畫出了票面上的圖案;為了布展及確定確定每個燈組安裝位置,我拿著卷尺圍著公園走了一圈,硬是一步一步踩出了第一張‘公園平面圖’並沿用至今。”
此後,歷屆燈會胡德芳女士都參與其中,深知“花燈”在燈會中舉足輕重。在她看來,花燈是在燈組與燈組之間起連接作用的。為此,胡德芳女士在歷屆燈會作預算時,“花燈”數量所佔比重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