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6日電(吳文華)近日,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採訪團來到湖北省十堰市。站在十堰市鄖陽區牛頭山山腰處,腳下的盤山公路宛如一條絲帶綿延而上,眼前高高低低的綠植伴著清風搖曳,山下奔流而來的漢江水與丹江口庫區的清泉在此交匯,映襯出一條碧綠的分界線。深秋的暖陽下,水光山色輝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圖畫,十堰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讓採訪人員印象深刻。
十堰市是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近年來,十堰用行動書寫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華章。
圖為十堰市鄖陽區牛頭山所拍攝畫面。新華網 吳文華 攝
當好“守井人” 黑臭水體治理成全國樣板
在京能十堰熱電聯産項目所在地,新華網採訪人員看到一期建設工程即將完工。京能十堰熱電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胥成增介紹,工程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設施,氣體排放將遠遠低於國家規定標準。11月底12月初,十堰市將進行集中供暖,屆時項目將正式投産。
胥成增表示,京能十堰熱電聯産項目採用城市再生水為工業水主水源。“我們就是要將城市污水吃幹榨凈”胥成增説。
據介紹,2017年十堰市關停了城區87台鍋爐,2018年關停了2台12萬千瓦超期服役熱電機組。京能十堰熱電聯産項目將成為十堰市唯一的熱源點。預計年節煤15萬噸以上,減少煙塵排放約480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8500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約9900噸,基本實現零排放。
圖為十堰市犟河流域西部污水處理廠正在進行尾水水質凈化。新華網 吳文華 攝
在位於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斤坪村的犟河流域西部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凈化工程項目所在地,項目負責人馮強強介紹,西部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需要在這裡經過層層過濾,最終經紫外消毒達到地表III類水體後排入犟河,整個處理流程十分複雜。
十堰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球有30多種污水處理工藝,十堰應用了跌水壩、曝氧系統、濕地泡等26種,成為全球污水處理技術“富集地”。
在2012年前,除了犟河,十堰還有神定河、泗河、劍河、犟河4條河流水質不達標。為啃下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這個“硬骨頭”,十堰立下誓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治污工作無禁區,水質改善無止境”。如今,官山河、劍河、犟河已穩定達到地表Ⅲ類水質,神定河、泗河達到“水十條”要求的階段性水質目標。十堰“五河”治理經驗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的樣板和典範。
現在十堰的頭銜很多,“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百強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等。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十堰是“北方的水井”。為了“那口井”,十堰本著“絕不讓一滴污水流進庫區”的執著,詮釋著“守井人”的時代擔當。
立足“汽車城” 生態産業發展托起“綠色十堰”
要保護也要發展。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説,十堰是聞名全國的汽車城,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東風汽車的搖籃。東風汽車總部遷往武漢之後,十堰曾一度被稱為“廢都”。但這座城市並沒有止步不前。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重卡新工廠,採訪人員看到智慧化的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正在加緊作業,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
據了解,工廠集整車裝配、測試實驗、儲運交付于一體,主要生産東風天龍以及未來的重卡新産品。工作人員介紹,平均每4.98分鐘就有一輛重卡從這裡産生。這只是十堰汽車生産的縮影。
陳新武表示,如今的十堰已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車生産基地、“中國卡車之都”和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集散中心。全市有汽車企業600多家、汽車存量資産過千億元、汽車産能達100萬輛以上,從業人員20多萬人。這裡已成為全國汽車産業化程度最高、産業集群優勢最為明顯的地區之一。
東風公司總部遷往武漢後,東風動力總成、裝備、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等六大園區相繼建成,東風·沃爾沃組建的新商用車公司總部和新註冊的東風特種商用車公司落戶十堰。亞新、天運、華陽等多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産企業,東風易捷特乘用車、東風小康、東風特汽專用車、東風特汽客車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紛紛誕生十堰。
這座城市不僅沒有因為東風公司總部搬遷而失去風采,而是逐步建成了一座現代新車城。與此同時,各種生態産業也在穩步發展。
“問道武當山,養生太極湖”。如今,旅遊業成為十堰第二大支柱産業。2017年,十堰旅遊綜合收入達434億元,綜合實力穩居湖北前三,十堰邁入全國百強旅遊城市。“南部茶葉北部橘、城郊蔬菜高山藥、山區菌特畜牧業”。在農業方面,十堰也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生態發展之路,全市農産品加工産值已達500億元。
十堰已不僅是一座現代汽車城,還是一座生態産業城。
圖為丹江口水庫風景名勝區。新華網發 閔任之 攝
打造綠色GDP 體制機制創新“鎖定”綠水青山
只有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四梁八柱”,才能保證建設成果永存。陳新武表示,2014年7月,十堰被納入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啟動創建以來,十堰市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2015年,十堰在全國率先實施第三方治理機制:全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的污水垃圾處理、建設管理運營,政府全部託管給第三方。目前,一批國內知名生態環保企業入駐十堰,200多名環保專家融入十堰各領域污染治理之中。2017年,十堰市污水處理達標運行天數百分之百。
建立以綠色GDP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考核機制。十堰先後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環境保護類考核權重從5%增加到23%-28%。十堰市每季度對全市10個縣市區進行考核,每半年對15個重點市直部門進行考核,用一把“綠色尺規”倒逼轉型發展。
建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制度。2016年1月1日,十堰正式被授予地方立法權。十堰毫不猶豫地將《十堰市中心城區山體保護條例》作為首部實體地方性法規。隨後,又出臺《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生態文明建設真正有法可依。
建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誰主管、誰負責”,十堰市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環保責任清單和“一票否決”12種情形,著力破解“環保部門單打獨鬥”的困局。環保問責的“威懾力”強了起來。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謀劃了十堰未來五年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的目標:“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崛起,生態體系建設趨於完善,創成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市,生態環境品質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達標,十堰成為宜居宜業宜旅宜人的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