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縣城廂鎮,陳福明在為顧客打涼麵。記者 謝智強 攝
“老陳,這幾天抓緊去註冊商標,可不要再被人搶了招牌!”
“這事可不敢忘,忙完這幾天便去辦!”10月3日,正在巫溪縣老城廣場一側擺攤的“陳毛毛涼麵”攤攤主陳福明,一邊給客人挑涼麵,一邊跟城廂鎮工商所所長曾紅軍打招呼。
招牌被搶注,是陳福明擺涼麵攤生涯裏經歷的第三次“危機”。今年55歲的陳福明賣涼麵40多年,在巫溪老城遠近聞名,一年365天都不愁賣。
從擔心因“投機倒把”進班房而停業,到後來亮出招牌紅遍全城,再到如今招牌被搶注……40年裏,陳福明經歷過的三次轉折,都是時代的印跡。
第一次轉折
因擔心做小生意進班房而停業
陳福明一家是巫溪縣寧廠鎮人。寧廠古鎮是中國早期制鹽地之一,境內有一股天然鹽鹵泉,寧廠古鎮因鹽而興,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巫溪縣城。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陳福明的父母就帶著他在古鎮走街串巷,挑著擔子賣油條、麻花、涼麵等吃食。
“那時做點小生意要被當成‘投機倒把’分子打擊,看見戴紅袖章的人便心跳加速,生怕被抓去坐班房,我們生意做得心驚膽戰。”1979年,陳福明不敢再做生意,來到巫溪縣城謀生,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1979年,陳福明偶然在巫溪縣城廣場的角落裏,發現有人搭了個牛毛氈棚子賣涼麵,他觀察了好幾個月,也不見有人來抓。打聽的過程中,陳福明第一次聽説了改革開放,“反正你以後可以放心賣涼麵了!”
於是,陳福明決定重操舊業。1980年夏天,他在巫溪縣操壩角落裏搭了個牛毛氈棚子,再次開始賣涼麵!
第二次轉折
從無名遊攤到亮出招牌
賣涼麵就得用麵粉,當時仍實行糧票制度,用糧票到糧站買麵粉只要1毛多一斤,但沒有糧票就得買議價糧,6毛多一斤。窮得叮噹響的陳福明一次只買得起一袋50斤的麵粉,賣完後才有錢買第二袋。
涼麵一碗2毛5分錢、涼粉2毛……一開始,有錢買涼麵的人並不多。但後來,廣場邊開了電影院、錄影廳,連附近鄉鎮的人也進城來看電影。人多了,他的涼麵攤子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賣涼麵是個季節性營生,除了在每年夏天5—10月份做生意外,就要靠春節期間擺攤了。過年時,平時捨不得吃穿的居民們都願意花錢來買涼麵解饞,不少人便跟風在春節來擺幾天涼麵攤。1993年,國家取消糧票制度。買麵粉更容易了,春節擺幾天涼麵攤的便更多了,最多的一年竟達到了43家。
陳福明的生意受到了衝擊,他為此焦慮了許久。怎麼辦?
為了從這些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陳福明決定做個招牌“陳涼麵”挂在攤子上,以示自己與無名遊攤的區別。這一招果然管用,有了招牌,他的涼麵攤客人總是比別家多。
起先20年,陳福明每年用半年時間賣涼麵,還要再打半年短工。進入21世紀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過去到了10月份就要收攤,但那幾年每天都有人來買涼麵,還有不少操著外地口音,説是來旅遊的。”陳福明説,有人買,攤子便不能收。就這樣,涼麵攤子從擺半年延續到擺全年。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夫妻倆竟得忙一年365天都不休息了。
第三次轉折
將為自己的招牌註冊商標
自從涼麵攤子從擺半年到擺全年後,春節期間的廣場上的遊攤便消失了,常年經營的攤子只剩下七八家。儘管競爭對手多,但陳福明的生意卻格外紅火,每天賣完收攤的時間也比其他涼麵攤早得多。陳福明認為,這是自己數十年來只賣涼麵,對於涼麵口感如何維持勁道、佐料如何符合當地人口味等細節浸淫年久的緣故。“陳涼麵”火遍巫溪縣城,不少人慕名而來,點名要吃陳涼麵。
但從2010年起,這樣的情形又發生了變化。那一年廣場上開了一家新的涼麵攤子,因攤主老婆姓陳,便也打出了“陳涼麵”的招牌。於是,陳福明收攤後,便數這家最紅火。這下,其他涼麵攤不肯了,紛紛打出“陳涼麵”的招牌,一時間,廣場上竟出現了七八家“陳涼麵”。陳福明的涼麵攤生意因此受到影響,從每天賣100多斤麵條到每天70斤麵條都賣不完,夫妻倆只能唉聲嘆氣。
“過去幾十年只知埋頭賣涼麵,哪知道‘招牌’還能被人搶走。”陳福明後來才知道,這原本是可以通過註冊商標來解決的。為了應對危機,他將自己的小名“毛毛”加入招牌中,改名“陳毛毛涼麵”,算是暫時渡過了難關。
儘管改了名,但如不註冊商標,新“招牌”仍可能被人搶走。這段時間,陳福明正在準備為“陳毛毛涼麵”註冊商標,兒子陳林也準備辭職在巫溪新城開個分店,將已傳承40多年的涼麵事業延續下去。